第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見華琬和香梨眼裡又開始泛淚光,陶學錄趕忙招呼二人去吃早上帶回來的櫻桃。

  陶學錄坐回藤椅休息,剛閉上眼睛又猛地睜開了,懊惱地拍自己腦袋,大皇子每次都來去匆匆,逗留時間極短,她竟又忘記將雕好的白玉筆架交給大皇子。

  第44章 窩囊

  未免香梨回鄉後不能將話傳明白,令鄉民不放心,華琬還特意寫了封信與舅舅李昌茂。

  送走了香梨,置物房重新安靜下來,華琬翻閱著《總珍集》,忽然抬眼認真問道:“嬸娘,願意幫助雲霄鄉的貴人,是慶國公府的鄭老夫人麼?”

  華琬會猜是鄭老夫人不奇怪,陶學錄笑著搖頭:“不是鄭老夫人,這七年來,我從不去求鄭老夫人幫甚棘手的忙。”

  “為什麼呢?”華琬歪著腦袋,她能想到的,最厲害的人就是鄭老夫人了,而且除了鄭老夫人,她也未見嬸娘還有與誰往來,既如此,哪位貴人有能力直言讓她們安心呢。

  “很多時候啊,這人與人之間的情分,幫著幫著就沒了。”陶學錄低下頭,緊握了尖錐,抵在一塊半弧形的鎏金片上,用手錘仔細敲打。

  怪道嬸娘待鄭老夫人不怎麼熱情,一定是鄭老夫人總讓嬸娘制首飾,制著制著將情分制沒了。華琬雖未明白陶學錄話中深意,但也懂得此事確實與鄭老夫人無關。

  臨近午時,閽室的僕婦陪同慶國公府穆和堂的管事媽媽過來置物房。

  穆和堂管事媽媽將三隻錦匣完好地交與陶學錄。

  陶學錄一一開匣檢點,“還請管事媽媽替老身傳個話,請鄭老夫人儘管放心。”

  “就有勞學錄大人了。”管事媽媽對陶學錄畢恭畢敬地鞠了一躬,不敢久留打擾陶學錄,欠身隨僕婦離開置物房。

  三隻錦匣皆四四方方有尺把寬,其中盛裝寶石的錦匣最大,匣子裡又橫七豎八地分成了數格,不同格子裡分別裝了雞血石、祖母綠、青金石、瑪瑙等,將華琬看的是眼花繚亂,不禁小聲嘀咕,“又是南珠又是寶石的,哪裡用得著這許多。”

  陶學錄笑道:“雖有南珠,可要做一套嫁妝頭面,這些寶石還不夠。”

  華琬一臉驚訝。

  “還只是貴家小娘的嫁妝罷了,若是皇上或貴妃的華冠,用到千顆寶石、千支翠羽都是少的。”

  華琬嘖嘖感嘆兩聲,在陶學錄的教導下,戴上蠶絲手套,一顆顆地撿數寶石。

  在百姓眼中美麗貴重如天上星星月亮的寶石,於世家貴族而言都是再尋常不過的東西。

  要替貴家女娘精心制一套嫁妝頭面不容易,冠、簪、釵、步搖、花鈿、掩鬢、梳篦、耳鐺等樣樣不能少,之外還有瓔珞、珠鏈、手鐲、臂釧等等。

  雖然清單是現成的,原材料也不需陶學錄和華琬費心,但單畫每一件的花樣,再拿於鄭老夫人過目,最終定下開始制首飾,都得一個月。

  既然急不得,也不需急,那便慢慢做了。

  ……

  香梨回到雲霄鄉,一與大人們說起莫福等人被官差抓捕入大牢一事,整個雲霄鄉便如水入火熱的油鍋,一整個炸開了,哪怕香梨再三言華琬和工學堂的女官已尋到貴人幫忙,也無人肯聽。

  鄉里的老弱婦孺齊聚了,言要趕去洛陽救人,幸而被接到信的李昌茂攔下。

  在李昌茂的再三懇求和信誓旦旦的保證下,鄉民終於暫時按捺下情緒。

  遣散了鄉民,回到屋裡,李昌茂又拿出信看一遍,華琬的簪花小楷娟秀如水,字句從容,但他心裡仍懸得慌。

  李昌茂知曉,若真讓鄉民去洛陽鬧,非但救不出人,反而會有更多人被抓進去。

  李仲仁自經館回來,李昌茂喚了李仲仁到屋內,遞了華琬的信與李仲仁,末了長嘆一聲,“仁兒,這事攤到咱們老百姓身上,是比天還大啊,你說阿琬真能救出莫福他們嗎。”

  李仲仁垂首沉默半晌,旁人看不到他眼中的驚怒,再抬起頭時,情緒掩下,面上只剩薄愁,“照阿琬信中所寫,該是有十成把握。阿琬人在工學堂,大概認識了凝光院或文思院裡、能在貴人跟前能說上話的女官。”

  頓了頓李仲仁又說道:“不過還是得兩手準備,爹,若阿琬信中的貴人,不能將莫福叔他們救下,我們該怎麼辦。”

  李昌茂眉心早皺出兩道深深溝壑,“若救不出,我便磕死在洛陽官衙大門外,其實我知道阿琬還只是個孩子,豈能全信了去同鄉民保證,可我也沒辦法。”

  李仲仁身軀一顫,爹折了兩條腿,平息鄉民對賦稅的怨怒,今兒爹攔住鄉民不去洛陽鬧事,若人救不出,就只能用命來償債。

  這些事兒有錯,但錯都不該由他爹承擔,只無奈命如草芥,人如螻蟻。

  “爹,初二十六太學放榜,那日一早兒就進京。”李仲仁岔開了話,“兒會努力的,爭取兩年後直接入仕,或者下春闈一舉中第,到時候爹、娘、阿琬,就都不會為難了。”

  “可這天下不是一家好便都能好的,對了,你乾脆提前一日進京,看看能否見到阿琬,若見到了,再詳細了解此事,有要用到錢的地方,讓阿琬儘管與我們說了。”

  李仲仁勤奮聰穎又懂事,李昌茂心裡終歸有點欣慰。

  他家傾盡所有拿出的錢,都不夠衙門那些大爺睜開眼看,李仲仁心裡跟明鏡似的,但仍點頭應下,“爹放寬心,先將腳傷養好,待莫福叔他們回來,爹還得領了他們想別的掙錢法子,不能再這般貿貿然地出去了。”

  “仁兒說的是,你先寫封回信與阿琬。”

  ……

  在皇宮大安殿同睿宗帝請安後,趙允旻佝著身,垂頭喪氣地往紫露殿行去。

  隨其身後的兩名內侍竊竊私語。

  “你說咱們怎如此命苦,跟了這樣的主子,平日裡撈不到油水也便罷了,外頭到處遭人嘲笑,回來還要被喝喝罵罵。”其中一名身材略瘦小的內侍抬了抬頭,不屑地用下巴指走在他前頭的趙允旻。

  “可不是,咱們主子就是個窩囊廢,母族沒了,自己又當過質子,先才你是沒瞧見,皇上和張貴妃數落他時,他連屁都不敢放一個,點頭哈腰的,一會肯定拿咱們撒氣。”

  趙允旻猛地止住步子,枯葉落於其袍擺,又窸窸窣窣地滑到地上,粘在了緞面雲靴旁。

  兩名內侍連忙噤聲,趙允旻再不濟再為人所不齒,那也是主子,他們能在背後貶損了,卻也斷然不敢當面嘲諷,二人相互打了個眼色,自忖說話聲音又細又低,趙允旻不可能聽見。

  背對著內侍,趙允旻嘴角勾起淺淺弧度。

  他的聽力過人,於屋內能聽見瑤琴收弦時震動琴架的尾音,於山下能聽見林中雀鳥翅羽同枝椏的刮蹭,於溪旁能聽見白蝦從水面躍起時水紋的蕩漾……是以回京那日,他於人群中,聽到了華琬‘抓賊偷’的呼喊。

  只可惜能聽到的聲音再輕再細,也聽不見人的心聲。

  趙允旻又開始慢騰騰地往前走,不見半點朝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