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
「李家這是要造反了,大人們就這麼由著他們嘛!」圈子裡的斯文人跳著腳向外圍的官員們呼喊。
最終還是廷尉王訓出面做了調停。
「世子,這些人鬧事確實無禮,不過靈堂入武,有礙君臣之道啊。」畢竟堂上還供奉了天子贈的佛事,武士入堂,也算是迫了天子的心意。
李邦五睜著一雙水噹噹的大眼睛,看看堂下的人,再看看這位王大人,一副純真無邪,道:「王世伯說得是,不過——武士入堂,乃天子之意,並非我李家自抬,我祖母乃漢西趙氏嫡女,趙氏一族伐西虜有功,受漢西地,世襲王爵,嫡子孫離世,可以入甲士,以鎮妖魔。況,我祖母生前又受天子賜封品位,大岳法,品位夠者,武將之族可入甲守靈,今日乃我祖母三日離魂之期,正午入甲士,可保魂魄不受驚嚇,安有不可?小子年幼,父親,叔伯為國事操勞,祖母離世,尚不能一見,家中只有老弱婦幼,慢待各位大人之處定然不勝枚舉,這都是小子的過失,於我父無關,於我李家無關,請各位莫要以『造反』之名覆加,都是小子的罪過。」說罷,大眼睛又在眾人身上轉了一圈。
王訓竟一時無話,怎麼弄得倒像是他們欺負人家老弱婦幼了。
其實說實話,他們就是欺負人家老弱婦幼!
***
「兩年不見,公子真是長大了。」說話的人是李伯仲手下的一名少將——黑道勤,此刻他正站在廊下,而在他身邊的人就是漢北王李伯仲。
李伯仲什麼也沒說,只是冷眉看著靈堂,確實,兒子長大了,壞心腸像他,裝可憐像她。
李伯仲看一眼身旁的李府管家,管家心領神會,向靈堂方向高聲大喊:「北王奔喪至!」
這一聲喊,救了李家的頹勢,也嚇壞了在場鬧事的儒士。李伯仲不是正在跟漢西酣戰嗎?怎麼這麼快就回來了?
到是站在側門的白卿最安穩,輕輕放下竹簾——他回來了,什麼都不用擔心了。
人群兩分,李伯仲赤足散發,穿一身孝袍,跨進靈堂,在靈前跪倒,大哭出聲——
白卿停下腳步,靜靜聽著他的哭聲,也許眾人都覺得他的哭聲只有三分真吧?可她猜,這哭有十分真,那畢竟是他的母親,即使他們之間疏離平淡,可天下間有什麼東西能割斷這份血脈之情呢?
沒有。
所以哭吧,他這輩子能有幾次這种放聲大哭的機會?
***
哭過之後,司儀官上前扶起李伯仲。
李伯仲擦去眼淚,先看了看站在一旁的兒子,「去——跟叔伯們賠禮,你是什麼輩分,敢跟長輩頂嘴!」
小傢伙看了父親半天后,才向眾人躬身賠禮。
李伯仲見證兒子賠禮之後,方才站到一邊,示意司儀官繼續。
「李伯仲——難道你還要禁錮我等不成?」堂下那群披麻戴孝的鬧事者里,居然還有不怕死的。
李伯仲瞥都沒瞥過去一眼,「道勤,把不相干的人趕出去!」
黑道勤二話不說,對堂上武士一揮手,武士便開始動手推人。
「我等是朝廷命官——」那些人自然不願意就這麼離開。
「幾兩銀子買個座位,也敢說自己是朝廷命官,睜眼看看這堂上站得都是什麼人,你們算什麼東西,北王為天子血撒沙場時,你們躲在耗子洞裡偷生,現在到是生了膽子,居然敢跑到漢北王府來胡鬧!不送你們去廷尉府,那是因為你們還不夠格!」黑道勤這番話含沙射影,不只是說給這些酸儒聽的,這些酸孺膽子再大,也沒大到敢貿然來北王府鬧亂子的份上,他們身後定然是有人撐腰的,「滾!」
武士將人趕走。
靈堂內的官員們暗中互看——
這位以視線示意同僚:瞧見了沒?這定然是在漢西那邊吃到甜頭了,威風都甩出來了。
那位聳眉:風水輪流轉,這李家算是真起來了。
這位繼續:難道你不服氣?
那位:不服氣又怎地?死了個岳鏘,又來了個李伯仲,反正怎麼著,威風都不是你我能抖的,趁早低頭。
……
堂上一片心語。
司儀官繼續高唱,靈堂上祥和無比。
小傢伙仰頭看看父親,他今天算是見識了父親的氣勢,雖然他只說了兩句話,堂上卻沒半個人敢吭聲。
李伯仲也低眼看看兒子,低聲道:「做的不錯。」這好像還是他第一次當面誇讚兒子。
在得到了父親的首肯後,小傢伙異常高興。
也許就是從這一天開始,李邦五決定做父親這樣的男人。
***
李伯仲回來了,趙氏的靈柩也要運回漢北,所以第四天的夜裡要封棺。
白卿也是到這個時候才見到他。
一番繁冗複雜的禮節之後,李家人才被允許站起身。
因為跪得時間太長,白卿的腿有些發抖,好在身邊有侍女撐著,到不至於出醜。
封棺之後,李伯仲送親屬出門,至始至終,他們倆視線都沒能交匯過。
湊巧的是在李伯仲送完親屬,回身時,在廊道上,兩人總算打了個照面。
侍女很知趣地先退下了。
李伯仲看著她孝袍下的肚子,他該高興的,畢竟他們又有孩子了,可這種狀況下,他高興不起來,「明天,你先回去吧。」扶著她的腰一起跨下廊道。
最終還是廷尉王訓出面做了調停。
「世子,這些人鬧事確實無禮,不過靈堂入武,有礙君臣之道啊。」畢竟堂上還供奉了天子贈的佛事,武士入堂,也算是迫了天子的心意。
李邦五睜著一雙水噹噹的大眼睛,看看堂下的人,再看看這位王大人,一副純真無邪,道:「王世伯說得是,不過——武士入堂,乃天子之意,並非我李家自抬,我祖母乃漢西趙氏嫡女,趙氏一族伐西虜有功,受漢西地,世襲王爵,嫡子孫離世,可以入甲士,以鎮妖魔。況,我祖母生前又受天子賜封品位,大岳法,品位夠者,武將之族可入甲守靈,今日乃我祖母三日離魂之期,正午入甲士,可保魂魄不受驚嚇,安有不可?小子年幼,父親,叔伯為國事操勞,祖母離世,尚不能一見,家中只有老弱婦幼,慢待各位大人之處定然不勝枚舉,這都是小子的過失,於我父無關,於我李家無關,請各位莫要以『造反』之名覆加,都是小子的罪過。」說罷,大眼睛又在眾人身上轉了一圈。
王訓竟一時無話,怎麼弄得倒像是他們欺負人家老弱婦幼了。
其實說實話,他們就是欺負人家老弱婦幼!
***
「兩年不見,公子真是長大了。」說話的人是李伯仲手下的一名少將——黑道勤,此刻他正站在廊下,而在他身邊的人就是漢北王李伯仲。
李伯仲什麼也沒說,只是冷眉看著靈堂,確實,兒子長大了,壞心腸像他,裝可憐像她。
李伯仲看一眼身旁的李府管家,管家心領神會,向靈堂方向高聲大喊:「北王奔喪至!」
這一聲喊,救了李家的頹勢,也嚇壞了在場鬧事的儒士。李伯仲不是正在跟漢西酣戰嗎?怎麼這麼快就回來了?
到是站在側門的白卿最安穩,輕輕放下竹簾——他回來了,什麼都不用擔心了。
人群兩分,李伯仲赤足散發,穿一身孝袍,跨進靈堂,在靈前跪倒,大哭出聲——
白卿停下腳步,靜靜聽著他的哭聲,也許眾人都覺得他的哭聲只有三分真吧?可她猜,這哭有十分真,那畢竟是他的母親,即使他們之間疏離平淡,可天下間有什麼東西能割斷這份血脈之情呢?
沒有。
所以哭吧,他這輩子能有幾次這种放聲大哭的機會?
***
哭過之後,司儀官上前扶起李伯仲。
李伯仲擦去眼淚,先看了看站在一旁的兒子,「去——跟叔伯們賠禮,你是什麼輩分,敢跟長輩頂嘴!」
小傢伙看了父親半天后,才向眾人躬身賠禮。
李伯仲見證兒子賠禮之後,方才站到一邊,示意司儀官繼續。
「李伯仲——難道你還要禁錮我等不成?」堂下那群披麻戴孝的鬧事者里,居然還有不怕死的。
李伯仲瞥都沒瞥過去一眼,「道勤,把不相干的人趕出去!」
黑道勤二話不說,對堂上武士一揮手,武士便開始動手推人。
「我等是朝廷命官——」那些人自然不願意就這麼離開。
「幾兩銀子買個座位,也敢說自己是朝廷命官,睜眼看看這堂上站得都是什麼人,你們算什麼東西,北王為天子血撒沙場時,你們躲在耗子洞裡偷生,現在到是生了膽子,居然敢跑到漢北王府來胡鬧!不送你們去廷尉府,那是因為你們還不夠格!」黑道勤這番話含沙射影,不只是說給這些酸儒聽的,這些酸孺膽子再大,也沒大到敢貿然來北王府鬧亂子的份上,他們身後定然是有人撐腰的,「滾!」
武士將人趕走。
靈堂內的官員們暗中互看——
這位以視線示意同僚:瞧見了沒?這定然是在漢西那邊吃到甜頭了,威風都甩出來了。
那位聳眉:風水輪流轉,這李家算是真起來了。
這位繼續:難道你不服氣?
那位:不服氣又怎地?死了個岳鏘,又來了個李伯仲,反正怎麼著,威風都不是你我能抖的,趁早低頭。
……
堂上一片心語。
司儀官繼續高唱,靈堂上祥和無比。
小傢伙仰頭看看父親,他今天算是見識了父親的氣勢,雖然他只說了兩句話,堂上卻沒半個人敢吭聲。
李伯仲也低眼看看兒子,低聲道:「做的不錯。」這好像還是他第一次當面誇讚兒子。
在得到了父親的首肯後,小傢伙異常高興。
也許就是從這一天開始,李邦五決定做父親這樣的男人。
***
李伯仲回來了,趙氏的靈柩也要運回漢北,所以第四天的夜裡要封棺。
白卿也是到這個時候才見到他。
一番繁冗複雜的禮節之後,李家人才被允許站起身。
因為跪得時間太長,白卿的腿有些發抖,好在身邊有侍女撐著,到不至於出醜。
封棺之後,李伯仲送親屬出門,至始至終,他們倆視線都沒能交匯過。
湊巧的是在李伯仲送完親屬,回身時,在廊道上,兩人總算打了個照面。
侍女很知趣地先退下了。
李伯仲看著她孝袍下的肚子,他該高興的,畢竟他們又有孩子了,可這種狀況下,他高興不起來,「明天,你先回去吧。」扶著她的腰一起跨下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