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女孩一聲不吭地等喬卿弄完,這才怯生生地說了一聲「謝謝喬哥哥」。

  然後她就快快地跑開了,興奮地跑到孩子堆里,被一群孩子嘰嘰喳喳地圍起來,好一通羨慕。

  「這幫孩子,都不是城市的,甚至連小縣城都算不上,」等孩子們都進去之後,院長頗為感慨地對他們說,「有些是被父母遺棄的,有些則是家裡親人全部去世的,都是可憐孩子。」

  鏡頭畫面內,費靖看向封縉雲,聽到他淡淡道:「沒去過的人是想像不出來那些地方究竟有多貧窮的,人和豢養的畜生同住一個屋檐下,一家人月收入加起來只有一千左右。這些孩子甚至更可憐,因為他們連父母都沒有,爺爺奶奶年紀也大了。」

  在場的幾位,除了福利院的老師和院長外,不是網紅就是導演演員,一頓飯錢估計都不止這個數。

  「這些孩子都沒有父母,懂事得有點過分了,平時很少會問我們關於父母的問題。」院長嘆氣道,「但是我知道,有些孩子經常會半夜做噩夢,躲在被窩裡偷偷流眼淚。我問他們為什麼哭,他們才說,是夢到自己的爸爸媽媽去世時的畫面了。」

  看到這裡時,觀眾們終於明白,為什麼一個拍教育視頻的博主,會在視頻里打上#鬼怪公司#的標籤,並且還和兩位導演站在一起了。

  「對於這些孩子們來說,今天是個難得的快樂日子。」博主在後期配上了這樣一段畫外音,視頻的鏡頭也隨之轉到了室內,拍攝著正在老師和院長幫助下戴上頭盔的孩子們,「他們喜歡的兩位帥氣哥哥又來看他們了,還給他們帶了從沒見過的玩具。」

  「但直到現在,我都沒有講到視頻標題的內容。是不是覺得我跑題了?哈哈,其實沒有,我本來也想過,做視頻是不是應該簡潔直白一點,但回家之後看著導到電腦上的素材,我還是決定把它們都放進視頻里,給大家看一看,這些孩子們真實的生活和狀態。」

  「很多人說,福利院的孩子們是孤僻的,是眼裡早早就失去光芒的可憐兒童,因為他們太早被現實催熟,在童年便失去了父母和親人的依靠,只能寄人籬下在福利院吃大鍋飯。」

  「我問過喬導和封影帝兩人建立這家福利院的初衷,喬導告訴我說,其實並沒有什麼初衷,只是感同身受,想要以自己的能力儘可能的給這些孩子一個家而已。我這才知道,原來喬導十幾歲的時候,他的父母也離開了他。」

  視頻的畫面隨著解說徐徐轉到窗外,在平靜悠揚的音樂伴奏聲中,博主做了一個簡單的轉場,在視頻的末尾接上了一段由福利院院長發來的素材。

  依舊是一張張日記的照片。

  只不過這一次,是孩子們在看完電影的當天寫下的:

  「那天上午,我把父親埋在山上,就回了學校。下午兩點,老師問我們,有沒有人想要拍電影?但我們都不知道什麼是電影。老師又說,如果被選上了,導演會給我們錢,一天三百塊。我舉手了,因為我想給我爸爸修個好一點的墳,他是個很愛乾淨的人。」

  「我出生起就沒有媽媽,沒有爸爸,只有奶奶。現在奶奶也走了,她在地里摔了一跤,把骨頭摔斷了,我好想她。但我現在不想了,因為我知道奶奶也捨不得我,她一定會回來看我的,就像信空那樣。」

  「如果下一次,我晚上還做夢夢到爸爸媽媽,我一定不會再哭了。他們好不容易才攢到積分來看我,我應該多笑一笑的。」

  日記中童真的表達,搭配上視頻中娓娓道來般柔和的伴奏,觀眾們終於明白,為什麼前面彈幕要提醒他們「前面有大刀」了。

  「我特麼一個四十多歲的大老爺們,在地鐵上看哭了,靠!」

  「我也+1,一個人在辦公室哭成傻狗,把周圍同事都驚呆了。」

  「這些孩子真的,懂事得太讓人心疼了。媽寶女到現在一想到我媽有一天會離我而去這件事就受不了,他們還那么小就沒了父母……」

  「當了媽之後看不得這些,這些孩子在視頻里都是笑著的,我在屏幕外面一直抹眼淚,唉。」

  「話說,我還是第一次知道,原來喬導也是孤兒啊?」

  「是啊,能一路走到今天,無依無靠的,全都是靠他自己的才華和本事,真的太不容易了。」

  「看完這部電影的人來報導,再看這段視頻,真的會忍不住落淚的。」

  「在此再次跟大家安利《鬼怪公司》,雖然是動畫電影,但是真的真的適合大人小孩一起觀看!而且裡面很多帶有隱喻象徵色彩的情節,小孩子估計看不出來也看不懂,只有大人才能體會到其中的真意,絕對是非常有水平的一部作品。」

  博主也在最後提到了《鬼怪公司》這部電影:「我之所以給這段長視頻取這段標題,除了因為這家福利院和喬導的關係,還有一點就是,我覺得這部電影雖然沒有直白地用台詞說出來,但是一直在觀眾傳達一個主題——」

  「我們不知道明天和意外究竟哪個會先來臨,可能身邊親近的人,甚至是摯愛的家人愛人,也都隨時會離我們而去。」

  「我們這個國家的人,總是會避諱談及死亡。但死亡是每個人人生路上都會遇到的必修課,誰也繞不開。我們面對的最後一件事,就是自己的死亡。」

  「如今,兩位導演來到福利院,給這裡的孩子們免費播放《鬼怪公司》這部電影,現身說法告訴他們怎麼跨越死亡的傷痛,成為他們想要成為的大人,就是我認為的最好的一場死亡教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