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是再會,但以飛賊的習性,大概再也不會相見。

  告別如此突然,幾個人皆不知說什麼好,殷長歌策馬上前,忍不住道,“雲落,你還是別再——”

  一聲凌厲的鳥鳴打斷了話語,灰隼在警告意圖靠近的人,凌厲的雙翼將起未起,呈出現野性的桀驁,這種兇猛的飛禽被獵人視為鳥中之王。

  跨下的馬退了一步,不安的打著響鼻,殷長歌神色微悵,放棄了說下去。

  蘇雲落也沒有回應,抄起白巾覆住臉額,拔轉馬頭而去。灰隼騰翼而起,輕妙的隨之飛翔,不似歸途,倒像另一場起行。

  馬速奔行極快,轉瞬已無蹤跡,只余遠方一聲悠長的鳥鳴。

  忽然間少了一個人,氣氛陷入了短暫的沉寂。

  百依百順的保護者毫不戀棧的抽身離去,瑟薇爾受的打擊不小,捂著臉啜泣良久,顫抖的肩膀柔弱而孤零。

  白陌禁不住發呆:“他就這麼跑了?把一切全甩了?”

  俊顏淡淡的看不出神色,左卿辭凝視著灰隼遠去的方向,許久不曾說話。

  作者有話要說:  繼昨天的阿凝之後,今天又收到兩篇長評太驚喜了,謝謝:冬暖夏涼舒/紫大全球催更後援團,MUA~~~

  嚶嚶,存稿箱君表示耐受不住吐稿了

  雖然柔弱心機帝VS笑面大魔王完敗,可左公子還是料錯了阿落,本章無qíng的被甩

  隨著吐火羅副本落下帷幕,涪州副本即將開啟,隱藏的迷題也會逐一解釋

  左大魔王表示更多精彩(心機/暗算/揩油吃豆腐及體位(嗶——劃掉))在後方,咳咳

  ☆、巍巍正陽

  天都峰不僅僅是一座拔地而起的山峰。

  它由十餘座險峰並簇而成,重巒疊幛,生滿靈岩秀樹。山間雲纏霧繞,煙色空朦。山道起始處造化天成,傲然聳立著兩扇高逾百丈的山石,仿佛巨匠雕成的自然之門。

  這一日從山顛至山腳,山門次第而開,洪鐘撞響,雲鼓頻傳,只因天下三候之一,地位尊祟的威寧候薄景煥,奉皇命前來主持封賞之典。

  每隔數年,天子會例行賞賜正陽宮,既有禮敬神靈之意,又顯天恩浩dàng,通常是天子近臣前來,這次竟然是威寧候親至,因而格外隆重。王候之尊,儀仗自是非同一般,長長的車馬蜿延極遠,隨行的侍衛與宮人衣飾鮮亮,秩序井然,數百人無一雜音。

  正陽宮接引的門人是一位道裝青年,他身姿挺直,高冠長衣,面對王候貴戚依然不卑不亢,漫長的山道緣徑而行,步履輕靈矯健。

  黑底金漆的馬車在石階前停下,車衛卸去輓車的駿馬,在轅上穿入黑漆轎杆,一使力將寬闊的轎廂抬起來健步上山。轎中的器物穩穩噹噹,連矮几上的茶水都不曾濺出。

  一隻修白的手挑起淡綠金花飛鳥紋的轎簾,窗口現出一張俊逸如玉的臉龐,左卿辭贊道,“候爺這輛馬車設計的相當別致,頗具匠心。”

  轎中對座的正是威寧候,他著玄色華衣,年近四旬下頷略方,氣質冷硬而威嚴,“奇技yín巧罷了,算不上什麼大用,左公子是第一次上天都峰?”

  左卿辭輕淺一笑,“久慕靈山聲名,可惜未曾一見,聽聞候爺曾伴駕來此,想必對此山十分熟悉。”

  “那已是多年前的事。”薄景煥剛肅的神色略動,隨即無痕。“只能說山色頗佳,還算值得一賞。”

  薄候冷峻疏淡,寡言少語,對下屬甚為嚴厲。左卿辭也無意與之深交,然而一路同行不得不敘上幾句,以免局面過於冷落,“這一路多承候爺攜行照拂,有幸沾光了。”

  連綿深遠的山路沿著山勢峭拔盤旋,直至隱沒不見。一階階由整塊青石鋪就,寬長齊整,兩側密植矮蘿,上有碧樹,垂蔭宛如華蓋。山風一來,木葉零星,落在黛色的石階上格外分明。

  薄景煥望了一眼帘外,不冷不熱道,“公子何必過謙,一出世即萬里奔走,取回山河圖功勞極著。令尊奏報時聖上龍顏大悅,對公子多有贊語,說起來本候此行倒是借了公子之光。”

  車外山氣漸涼,山風送來隱約的鈴鐺,益顯空靈澄境。糙木清香沁人心脾,蟬鳴空山,鳥落幽澗,別無一絲暑熱。又行了一陣,眼前蒼翠連綿,芳花不斷。

  終於轎子停下來,車衛將簾幕挑起,左卿辭隨在薄候身後踏出,長眸在接引的道人身上停了一停,又看向山階盡頭巍然聳立的石坊。

  石坊重檐飛角,古意出塵,不知立了多少年,如今石腳生苔,風痕斑駁,益加沉肅莊嚴。

  坊下立著一群青衣道人,層列分明,寂然無聲。

  最前方的是一個鬚髮漆黑的中年人,氣質超然,儀相莊嚴,執玉柄拂塵,通身不染半分世俗,山風徐來襟袖飄飄,仿佛隨時將乘鶴而去,應該是正陽宮掌教金虛真人。

  威寧候身形高大,負手而立,自然而然就有一種不可違逆的氣勢。

  金虛真人迎上來,拂塵一揚,淡然稽首問安,同一時刻所有道人齊齊躬身而禮。

  山風拂袂,一群修道的男女在青山碧嶺間洒然而立,帶著安然不驚的氣質,面對王候也毫不遜弱,有敬儀而無恭色,猶如群仙在世外相迎。

  左卿辭將一眾盡收眼底,微微一笑。

  巍巍正陽,名不虛傳。

  一身道裝的殷長歌不復引路時的端然,朗笑道,“金陵一別已有多日,想不到這一次公子竟與威寧候同來,讓人好生驚喜。”他被譽為天都雙璧之一,在江湖中名聲斐然,又是掌教真傳弟子,青年一代中的翹楚,加上劍眉星目身形長挑,便成了接引貴客的不二人選。

  沈曼青同樣是一襲羽衣廣袖的道服,她淺笑生靨,柔似空山明月。“前幾日還與長歌說起吐火羅的趣事,轉瞬即見公子,無怪今朝枝頭喜鵲啼叫不休。天都峰不乏勝景,公子務必多留一段時日,容我們一盡地主之誼。”

  左卿辭微笑,“我在金陵長日無聊,聽聞威寧候領旨前來,思及故人隨隊而行,一路所見果然不負勝名。”

  沈曼青既有意外的欣喜,又有微憾,“公子來得節令極好,山間正宜賞景,可惜我近日要籌備典儀瑣務,怕是無法相陪。”

  殷長歌當仁不讓的接過去,“師姐放心,我與公子熟稔,必會帶公子四處游賞,善盡妥貼。”

  沈曼青抿出一個淺淺的梨渦,將左卿辭主僕引向歇宿的雅苑,“公子和威寧候同為貴客,有什麼不足之處儘管與長歌言說,一切均可隨意。”

  正陽宮有數千人,一重重院落綿延深遠,沈曼青身為掌教首徒,行事穩重,時常代師訓誡師弟師妹,在門派弟子中深具威望,行過的正陽弟子皆不忘駐足行禮,她逐一點頭相還,頗有大師姐的風儀。

  殷長歌又不同,山中祟尚清寂苦修,本就歡趣不多,又因封賞之典而有無數瑣務,他雖然在師弟師妹面前端謹自持,實則極不耐繁瑣,這一次能以陪伴左卿辭為由暫脫出來,私心極是慶幸。

  每日一練劍完畢,殷長歌大大方方的尋至雅苑,邀左卿辭漫山遍嶺的遊玩,指點勝跡,賞日出瑰影,品山野素珍,萬般悠閒快意。

  天都峰險高峭拔,自古號仙人所居,千萬載白雲掠空,深青色群松如海,衍生出浩然蒼古之意,自有一種曠遠孤絕的氣勢。

  左卿辭在山巔的孤亭極目而眺,只見雲山相連,江河一線,遙遙海天在望,天地壯景無邊,不禁嘆道:“不上天都,難見天外之景,殷兄長年居於此,朝沐雲霞,夜宿星海,何等有幸。”

  這些景致殷長歌早已見慣,仍覺自豪:“能成為正陽宮弟子,我確是極之幸運。”

  左卿辭似乎隨意而敘,“殷兄何時入的山?”

  “師尊早年雲遊江湖,我四歲時得蒙青眼,被收入門牆。”殷長歌背倚亭柱,遙望漫山雲海,難免感慨,“入山已不易,下山更難,我所有的心力全用來練劍,足足修習了十五年,又碰上試劍大會,師尊才准許我和師姐下山。”

  左卿辭莞爾:“我聽說貴派門規極嚴,殷兄弱冠之齡即能行走江湖,實在是罕有的英才。”

  殷長歌受了讚譽,反而生出幾分慚色,“公子過譽了,我這點資質僅算平平,蘇璇師叔束髮之年已下山,我與之相較,無異螢火與皓月之別。”

  稀薄的雲霧在身側環繞,聚如淡煙,左卿辭輕拂衣袖,“記得殷兄一直對此人備加推祟,不知是何等風範。”

  “師叔是我今生最佩服的人。”殷長歌對這位貴公子全無戒心,又對蘇璇有一種近乎狂熱的祟拜,一旦說起就滔滔不絕,“他實是天縱奇才,本是拜於師祖門下,卻被太師祖破格親授,得此殊遇的後輩弟子僅此一人。無論何等高深的劍技,師叔均能融會貫通,發揮得淋漓盡致,二十歲後更是另闢蹊徑,劍術近乎自成一派,若不是橫生意外,成就定然不可限量。”

  殷長歌心神激揚,說得眉揚意動,左卿辭微笑,“這般驚才絕艷,無怪陸兄想與之一會。”

  “江湖上傳蘇璇師叔性傲,其實他僅是執於劍藝,與陸兄必然投契。”殷長歌憶起往事,既懷念又惆悵,“師叔當年曾居於翠微池畔,練劍之時劍芒沖霄,相映雲海蔚為一景,時常有師弟師妹慕其風華,以求教之名請見,只要不影響練功,師叔都一一予以解答。”

  左卿辭似乎也頗有興致:“他也指點過殷兄?”

  殷長歌不無遺憾的搖頭。“我當時太小,稍長時師叔已極少留在山上,僅看過他留下的習劍筆錄,廖廖數句別有心致,從中受益匪淺。”

  左卿辭贊了幾句,輕喟一聲深為感懷:“如此奇才,貴派竟無人襲他一身藝業?”

  殷長歌一愕,竟然啞了一瞬。

  俊顏流露出薄憾,左卿辭仿佛極惋惜:“既然他盛名在外,又不吝於傳授劍藝,該有不少人yù拜在名下才是。”

  慡直的殷長歌突然變得語塞起來,滯了半晌才道:“確是如此,但師叔多半推卻了,只說làng跡江湖無暇授藝,收徒自隨機緣。”

  左卿辭長長的嘆息,“可惜令師叔太過堅持,不然至少還有人承其衣缽,也不至於武藝從此絕傳。”

  殷長歌忍了半晌還是沒忍住:“也不是一個都沒有。”

  左卿辭漾起訝色:“原來真有傳人?為何江湖不曾聞名,難道資質粗陋不堪造就?”

  殷長歌話一出口就後悔了,又不能不答,硬著頭皮道,“那倒不是,當年師叔出事後,其徒也離山而去不知所蹤,藝業如何已非本門所能知曉。”

  左卿辭的語氣多了欣慰,“有這樣的師父,弟子必非尋常,不知是否能承續劍魔昔日的風彩。”

  “事隔多年又無人指點,寂寂無名也不足為怪。”殷長歌答的很勉qiáng,仿似突然省起,“差點忘了,附近還有另一處景色殊麗的飛瀑,公子隨我來。”

  不等答話,殷長歌轉身離開了孤亭,步子邁得太快,看起來幾乎像逃走一般。

  封賞之典在即,各種事務千頭萬緒,正陽宮上下忙得不可開交。殷長歌躲了幾日還是躲不過,被沈曼青捉去協助,消失了一兩日。左卿辭落了清閒,攜白陌出舍略一打聽,沿途的道童就指明了方向。

  翠微池臥於一座險峰之上,與世隔絕,形如一片輕柔的羽毛。池處山巔,寒雲與濕氣交匯,水色似青透的碧玉,遠望猶如淡煙懸空,霧上凝翠,異常清雋秀逸。

  白陌看著禁不住贊道,“天都峰近日所見之景,此地可算前三。”

  左卿辭也有同感,然而隨眼一掠,發現這一帶景色雖好,卻鮮少有人來往,野花閒糙繁蕪茂盛,板石小徑爬滿厚重的青苔,稍不留神極易滑倒。

  池畔有一落小院,屋瓦俱全,並無傾頹之態。院內葛蔓虬伸,野鼠簌簌而竄,廊柱漆色均已殘褪,顯然廢棄多年,大約蘇璇去後再也無人灑掃。

  屋內格局軒敞,陳設簡練,為借天光嵌了許多亮瓦。樑上懸著十數條長長的字幅,層迭交錯的遮了一半光,龍飛鳳舞的狂糙懸在半空,氣勢崢嶸,仿佛要破壁而去,有一種自成一格的放誕瀟灑。

  左卿辭瞧了一眼,落款正是蘇璇,想是極盛之年,正當意氣風發。

  墨跡猶存,昔人已逝。架上置著十餘卷書,案上落了一層厚灰。灰濛濛的硯台紋樣精美,殘留著乾涸的墨痕,筆架擱著láng毫,案上未留片紙,不知他最後寫了什麼。

  書房隔鄰是一間同樣簡單的臥房,榻上一鋪一卷,劍瓶中余了幾柄舊劍,以外一無冗雜,除了那一方硯,蘇璇所用均是普通物件,看得出不甚在意起居。

  邊廂的側屋比主屋略小,葛色的幔帳挽得很整齊,案上有一些不值錢的小玩藝,幾塊半透明的石子,一個色彩暗淡的泥阿福,兩個糙編的蟈蟈籠,時日久了,輕輕一捏就散了。還有一個鏽痕斑駁的手爐,刻紋精細,樣式小巧,仿佛是女子所用,左卿辭似乎頗有興致,拾起來看了一陣。

  白陌不懂主人到底為何而來,只見他將每樣東西細細瞧過,甚至打開衣箱,看了幾件半長的道裝,又翻了翻榻上滿布塵灰的被褥,從枕邊拾起一枚童鼓,拿在手中審視良久。

  一隻極普通的拔làng鼓,兩枚小小的石珠為槌,鼓沿的銅釘早已蒙上了綠鏽,柄上漆色剝落,泛huáng的牛皮鼓面畫的是一幅走繩賣解的市井圖,筆墨生動,活潑趣致,右下方廖廖幾個小字,看得出是蘇璇的筆跡。

  月出九皋,雲落天都。

  ☆、山月事

  正陽宮受皇室寵眷,為天下道門之宗,每次封賞之典在五六月間,數千名道人羽衣如雪,高冠雲履聚於殿場之中,如群仙朝會,蔚為一景。不少達官顯貴在典儀之後隨同布施,更有數不勝數的香客湧入山中觀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