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驚過後便是一愁,整張臉都皺了起來。

  “不必擔憂,我看你做的很好。”庫莫提一直沒孩子,所以沒有幾個人知道他很喜歡小孩子,此時的表情柔和的能夠溺死仰慕他的女人們。

  “快上去拜見陛下吧。”

  “是,謝您的提點!”

  拓跋晃這才展開笑臉,半驚半喜地穿過主殿,往後面的小樓而去。

  庫莫提看著拓跋晃以他這個年紀所沒有的穩重說話行事,不由得心中一動,也浮想聯翩起來。

  ‘陛下已經有了兩個兒子,太子殿下又如此不凡,我是不是該娶妻生子了呢?宗室被壓制的如此厲害,總不會有人再揪著我當大旗了吧?’

  “孩子啊……”

  庫莫提突然想起了花木蘭,又想到她沒有癸水,忍不住嘆了一口氣,惋惜地搖了搖頭。

  ***

  這一次的大朝,註定要被無數人記住。

  每個月一次的大朝會,對於朝臣們來說都有著無比的意義。哪怕是對將領們來說,想要論功行賞,除非陛下正好巡視到營地,否則都是在大朝上頒布獎賞的。

  賀穆蘭參加過無數次的大朝,卻沒有哪一次像這樣“萬眾矚目”過。

  也許是因為這麼久流言蜚語的日子以來,賀穆蘭是第一次參加朝會,又可能是因為宮變之後,她去南山住了太長一段時間,消失在人前太久,以至於從宮門外等候開宮門開始,就不停的有大臣和武將前來攀談。

  賀穆蘭一面客氣的和他們客套,一面心中在暗暗嘆息。

  如果拓跋燾能答應她的請求,這恐怕是她最後一次參加大朝了。

  征伐北燕有功的庫莫提和古弼、拓跋丕等人才是今天的主角,被押解回來的北燕王和王室明顯沒有得到赫連定那樣的待遇,只是作為俘虜的身份被宿衛們看守在殿前。

  等一會兒開始大朝,拓跋燾將會接受他們的“降表”,宣布北燕這個國家徹底消失在世上,取而代之的是疆土更加廣大的魏國。

  這樣的大朝會下個月或者下下個月後還會再有一次,那就是北涼使團回到平城之時,而現在因為宮變和各種流言的緣故,拓跋燾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用勝利沖淡所有人的不安了。

  賀穆蘭嘴角含笑的跟在眾位大臣之後,用自己的眼睛見證著這在歷史中都不可能看見的一幕。

  花木蘭在世之時,這位北燕王是逃到高句麗後被高句麗王搶劫一空後殺掉的,對外宣稱“暴斃”,現在能留下一條性命,其實已經是老天開眼了。

  馮弘整個人瘦的形銷骨立,可見從龍城到平城的路途絕不是什麼遊山玩水的好行程。他整個人幾乎是被“丟”到了地上的,勉強支撐著王者的尊嚴,恭恭敬敬的封上降表、去國之書,對著拓跋燾口稱“天子”。

  群臣歡聲雷動,鮮卑語和漢話的歌功頌德之聲不絕於耳,拓跋燾也是喜不自勝,在接受了國書之後,開始進行封賞和頒賜。

  首先封賞的當然是黑山大元帥拓跋提,也就是庫莫提,而後是負責後勤和調度的古弼。

  若干人還在高句麗趕回平城的路上,用不多久也會回到平城,但對他的封賜已經在朝中賞下了。

  若干人因為活捉高句麗王有功,被封為“定北將軍兼幽州牧”,負責北燕原本幽州地方的治理,協助馮弘已經歸順魏國、一直被王后迫害的幾位王子治理遼西地方。

  名義上是“協助遼西王”,實際上大半是監視他們,防止他們會反叛。

  對於從未治理過地方的若干人來說,這個□□已經可以笑傲同輩的很多貴族子弟了。

  賀穆蘭忍不住發笑,若干人其實最怕冷,冬天還要人一人二暖手暖腳,真不知道到了高句麗那種地方,他到底是怎麼保持戰鬥力,還拿下高句麗王的。

  等他回來了,真是要問問到底發生了什麼。

  隨著封賞一道又一道的賜下,北燕的賞賜基本封賞完了,接下來的就是“宮變”之後的封賞。

  宮變雖然很快就被鎮壓了,但造成的影響十分深遠。除了大批宗室和國戚落馬,也有許多往日不曾發現的鮮卑貴族也參與了此事。

  漢化的變革越來越深,這樣讓許多以部落奴隸制為基礎壯大的鮮卑舊族們感到害怕,甚至想要用其他的力量強硬地中止這種變革。

  可以說,這一次的宮變,拓跋燾固然掃除了不少阻礙,但對於他有利的軍中力量也被削弱了太多,漢臣又有了逐漸獨霸朝堂的趨勢。

  拓跋燾畢竟是拓跋鮮卑的大可汗,不可能動搖自己的根本,隨著這次的封賞,拓跋燾將“宮變”勢力之中奪取的勢力再漸漸分還給鮮卑大族,就像是一塊大餅從左手轉移到右手,總歸還是沒有掉到地上去。

  “武陽侯獨孤伽盧之子獨孤諾,雲中人氏,善騎she明忠義,於宮中之變時……賞……”

  “殿中侍宇文瀾之子宇文宏,武川人氏,性通敏,於宮變之時救援東宮有功,賞……”

  “征北大將軍盧魯元之孫盧忠、盧群……賞……”

  “崔浩……司徒……兼太子太師……”

  “拓跋乾伯……”

  封賞一道又一道的賜下,崔浩更是憑藉著一直以來的功績被封為了“司徒”,更進一步,已經登上“三公”之位,可謂是位極人臣。

  一片封賞之後,眾人都忍不住紛紛看向賀穆蘭去。作為救回太后、第一個前去救駕的功臣,賀穆蘭會得到什麼封賞,直接決定了她未來的前程如何。

  如果拓跋燾此次對賀穆蘭不賞或者輕賞,那就說明那些“綠帽子”的流言蜚語還是成功的離間了君臣的感情。

  “虎賁左司馬花木蘭,性果決,有度量,出使北涼有功……保護孟王后……護送世子……於宮變之中……”

  那禮官讀著賀穆蘭的功績足足有三四分鐘,直聽得一群朝臣心中有了準備,這才讀出賞賜。

  “封花木蘭為虞城侯,虎賁軍增兵至三萬,兼任太子太保……黃金……絹帛……”

  嗡!

  朝廷之中一片議論之聲,虞城侯還在其次,大魏的官員沒有糧餉,公侯伯子男只是個名頭好聽,以後禮制和庶民不同而已,虎賁軍增兵至三萬,那花木蘭的地位已經和“儀同三司”沒有什麼區別,可以開府了!

  兼任太子太保,則表示拓跋燾希望花木蘭能護衛太子安全,教□□武藝,一旦太子為君,身為“三師”之一的花木蘭很可能就順勢成為羽林大將軍,真正掌握京畿的護衛力量。

  一時間,所有人都向著花木蘭望去,拓跋燾對她的賞賜,已經超出了他們的想像。在他們的心中,封侯也許可能,但若要給予實質,最多不過尚書而已。

  畢竟軍功和官位並不是總能劃上等號的。

  就連賀穆蘭心中都駭然無比,仰起頭看向御座之上的拓跋燾,完全不明白他為何要這樣重賞。

  是想要用高官厚祿打消她的猶豫之心?

  還是想用這些彌補她分給太子殿下的陽氣?

  拓跋燾面無表情地對著賀穆蘭點了點頭,似是催促她趕緊領賞。

  被一干京中貴族子弟用狂熱和崇拜眼神望著的賀穆蘭,在朝臣們或刺探或羨慕的表情之中,緩緩地彎下了身子。

  “末將……”

  她張了張口,“領旨”二字就像是噎在喉頭,怎麼也無法吐出聲去。

  虞城侯……

  三萬人馬的大將軍……

  太子太保,東宮行走……

  一切功名利祿像是唾手可及一般的在向她招手。

  她的腰彎的更深了,深的就像是一輩子都不願意抬起來一般。

  “末將……不能領旨!”

  ☆、第472章 有過在身

  春天是個多雨的季節,連綿不斷的細雨下的人煩躁不堪。尤其是軍中的將領,一旦下雨就不能操練,整個校場泥濘一片,除了聊天打屁權作休沐,也實在找不到什麼好法子打發時間。

  朝中的大臣也俱是如此。鮮卑人沒有坐車的習慣,導致整個魏國成年男人只要家裡有馬的絕不坐車,一旦下雨,哪怕遍身披著蓑衣,也是從頭到腳淋他個落湯雞,任你是你多大的官都一樣。

  在這樣壓抑又陰暗的雨季里,花木蘭在朝堂上拒受恩賜,爆出自己身份的事情,便成了所有人無法不加之議論的大事,當天在場的所有朝臣都對此事表現出緘默的態度,偶爾被追問之下承認確有此事的官員,也出人意外的不發表什麼意見,任由別人紛紛猜測。

  “阿公,外面都在說花木蘭是個女人?是不是搞錯了……”

  崔琳從盧家聽到了消息,仗著受寵進了書房詢問崔浩。

  “他長成那樣,又那樣凶,怎麼可能是女人!”

  崔浩正在批閱文書,聞言抬頭對著孫子望去,那冷冷的目光攝的崔琳忍不住膝蓋一軟,恭謹地跪坐於室,不敢抬起頭來。

  “花木蘭與國有功,即使身份存疑,也不是你一介無知稚子能夠評論的!崔琳,日後你若如此莽撞,我便將你送到外祖家去,讓他好好管教你。”

  崔浩的話一出,崔琳立刻嚇得連連擺手。

  他的外祖是個真正的書痴,每次去了他家,不背全山一樣厚的書不給回來,簡直是這個愛玩年紀的孩子最大的噩夢。

  “我……我不問了……”

  看樣子好像真的是女人。

  崔琳飽受打擊地皺了皺鼻子。

  他居然被女人嚇唬的差點尿褲子過……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嗎?”

  崔浩丟下筆起身,邁步走到廊下。廊外一片雨聲,滴滴答答濺在石頭上,沖刷的那塊磐石越發光潤。

  目光凝視著那塊磐石,崔浩突然回想起那天在朝堂上的場景,以及那位堅強如磐石的女人……

  即使有寇謙之事先通過氣,在花木蘭突然開口說出自己是女人的那一下,他還是驚得渾身都顫抖了一番。更不要說其他毫無準備的大臣們了。

  那一天……

  ***

  “末將,不能領旨!”

  賀穆蘭擲地有聲的拒絕讓幾位軍中出身的大臣幾乎是暴跳如雷,當場就幾步上前,罵了出來。

  “花木蘭,你切莫恃寵而驕!二十餘歲能憑軍功得以封侯的,即使在我大魏也不多見,你難道還想拿喬?”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