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懂什麼?我說的這麼亂七八糟,我自己都沒懂啊……’

  賀穆蘭摸了摸腦袋。

  “啊,懂就好,懂就好。早晨了,洗漱吧。”

  清晨的時分,緊張了一天的賀穆蘭和赫連明珠得以睡覺睡到自然醒,而“我們的陛下”拓跋燾,卻註定晚上睡不好,早上起得早。

  所以說,皇帝這個職業,若不是身心健康強壯,一般人都做不了。

  時間久了,遲早要得神經衰弱。

  當然,昏君除外。

  拓跋燾是立志要做一位“青史留名”的皇帝的,於是乎,他晚上只睡了兩個時辰,就馬上投入了第二天的工作之中。

  由於對方士氣不足,魏軍又準備充分,此次攻城戰攻下統萬,死傷不足兩萬。夏人則犧牲了三萬多人,除了一萬多守城的兵卒外,大多是後來偽裝成赫連昌出城的那支精銳鐵衛。

  冒充赫連昌、死戰到底拖延時間的是赫連昌的另一位弟弟赫連滿和侄兒赫連蒙遜。赫連滿力竭後自刎而死,赫連蒙遜被活捉。

  拓跋燾敬重英雄,下令將赫連滿的屍身送於赫連滿的妻子家人,並且給予符合他身份的厚葬。赫連蒙遜被召入大夏宮,被看管了起來。

  為了不讓自己的人馬毀了統萬,拓跋燾絞盡腦汁想出讓所有人馬守四門和攻城一夜的法子,到了天亮,各個都人困馬乏,自然也顧不上去糟蹋人家姑娘,搶奪別人家的東西了。

  夏國百姓已經習慣了君主的橫徵暴斂,守城之時,無數人家的房子被拆掉,只為了獲取一點守城的磚石和木柱,他們為了不受到被破城後家破人亡的下場,在這春寒料峭的時節無片瓦遮日的度過了好多天,原本想著城也破了,家也沒了,錢財早就在一次又一次的賦稅中被徵收了一空,連家中的孩子都送上了城頭,就算死了也沒什麼了不起的……

  結果什麼可怕的事情都沒有發生。

  除了晚上那一陣朝著大夏宮而去的鐵蹄,再也沒有什麼可怕的動靜。

  夏國的百姓戰戰兢兢地走上大街,城門和內城門橫七豎八的倒臥著許多魏兵,也有一些依然值守的,雖然對他們的態度不大客氣,呼喝著讓他們離開一she之地,但總體來說,沒有攻城時的那麼可怕。

  對於百姓來說,這已經是天大的喜訊了。

  能活下去,比什麼都重要。

  統萬城一破,就有無數鮮卑將領希望拓跋燾率領大軍進城洗劫錢財,結果拓跋燾一指大夏宮,笑著大聲道:

  “你們都知道夏國的兩代君主都窮奢極欲,自當知道百姓窮苦的沒有幾件像樣的東西了。我們攻下統萬城,難道就用那些破爛玩意兒犒勞我們的勇士嗎?去吧!去攻下大夏宮,拿走赫連昌的寶貝!那才是值得你們擁有的寶物!”

  就這樣,被忽悠著衝進大夏宮的將軍們就再也沒有出來。

  他們興奮地掃蕩著大夏宮的財物,並且以“這以後可能是我的東西喲”的小心態度將它們收集起來,堆砌在各個大殿的中心。

  第二天一早,拓跋燾起了床,知道再繼續忽悠下去將士和兵卒都要譁變了,索性就在夏國的大殿上開了朝會,論功行賞,犒勞三軍,安撫降臣。

  經過一夜的計算,夏國在統萬城裡的親王、將軍以及夏國開國皇帝赫連勃勃的後宮嬪妃、赫連昌的後宮和妃妾、公主宮女等,有數萬人之多。

  打下了夏國後,共計獲得夏國的馬匹三十萬匹、牛羊千萬頭。國庫中奇珍異寶、車輛、器物等多的不可勝數。

  拓跋燾坐在赫連昌那由黃金和各種珍貴珠寶打造而成的御座上,聽著清點的官員一點點報出數量,搖著頭和興奮至極地百官們說道:

  “這麼一聽,我覺得我這個皇帝當得好寒酸啊……”

  眾人笑了起來,紛紛誇獎拓跋燾的節儉和慷慨。

  拓跋燾幾次用兵其實都得到了巨大的財產,但這些錢財大多用於繼續打造武備、修建太學、以及賞賜百官和將士去了。

  拓跋燾知道沒有俸祿制度的魏國很容易產生動亂,可要想改革,又沒到時機,所以只能以重傷來杜絕**的開端。

  若是有正當的賞賜還貪污受賄,拓跋燾也沒啥好脾氣,殺了就是。

  “我的太極宮太小,養不了數萬女人。”拓跋燾想了想,“這些宮女一輩子也出不了宮,外面卻有無數男人沒有媳婦,將這些宮女按照品階和年齡,賜予有功的將軍和將士吧。功曹按這次攻城所獲的軍功分配,幾位大人要辛苦了。”

  他說的是負責監察賞賜分配的御史台官員。御史台在北魏的朝廷中幾乎沒什麼用途,因為有大量的白鷺官取代了他們的作用,但對於監察賞賜的發放,這些“御史”們都很用心。

  御史大多是漢人,識字會算,很難唬騙他們,拓跋燾用的也趁手,出門打仗,都帶上不少御史,專門用於事後的監察。

  將宮女們分配完後,又開始按照滅夏之戰的貢獻大小,分別獎賞將士。這些人辛苦了兩年,周幾甚至客死異鄉,拓跋燾知道他們攻打統萬城幾乎沒有得到什麼東西,獎賞的也就特別慷慨。

  直到後來司徒長孫翰臉都綠了,一個勁的咳嗽,拓跋燾才意識過來自己發的太歡了,收斂了一些。

  長孫翰和古弼等人對視一眼,忍不住搖了搖頭。

  有個算學不好的君王真是要命,回頭得到的還不夠賞賜的,叫夏國剩下的百姓喝西北風去?

  以後還要繼續治理夏國的,把牛羊糧食全拉走了,被留在夏國的這些百姓吃什麼,喝什麼?

  比長孫翰他們的臉還要綠的是夏國原本的大臣們。夏國的太史令張淵、徐辯相當於夏國的宰相,仍然被任命為太史令。統萬城以後變成“統萬鎮”,成為新的軍鎮,鎮守夏國,這些文臣需要留在夏國一段時間,讓夏國休養生息,能夠恢復過來。

  清點統萬城的時候,還在牢中找到了夏國以前俘虜的西秦將領庫洛干,以及原來東晉的將領毛修之。庫洛干尚在壯年,被拓跋燾派人送回西秦,而毛修之已經發白齒松,東晉早已滅亡,送去宋國也不切實際,拓跋燾看他在牢中瘦的像是柴火實在是可憐,一介良將下場如此未免讓人唏噓,便封了他做御膳房的太官令,純粹算是為他養老了。

  若是夏國的御膳房,這大概是優差,可對於一個一年有大半年不在宮中的皇帝來說,御膳房真就是個養老的地方了。

  剛賞賜完功臣,有使者進殿稟報。

  “大可汗,赫連昌逃到了上邽,正在集結殘部!”

  此話一出,殿上頓時喧譁起來。

  赫連昌走的時候帶走了不少將軍,文臣倒是沒帶走幾個,胡族的政權都有這個毛病,一旦打下地盤想要治理地盤的時候就想到漢人,可真到危機時刻要逃跑時,帶走的絕對是自己的族臣,信不過漢臣的立場。

  漢人在北方大地立足,根深葉茂,牽一髮而動全身,輕易不會拼命,雖然家族裡某一人也許會出仕,但家中更多子弟則都留在家中保存實力。許多宗主建有鄔堡,實力不弱於小國,根本沒理由跟著敗帝一起拼命。

  所以這裡說的“集結殘部”,便是赫連昌在召集匈奴的高官和將士,準備讓他們去護駕了。

  奚斤在征討夏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如今還想更進一步,立刻上奏說:“赫連昌敗軍士氣大落,現在趁他喘息不定,消滅他十分容易。臣請求帶兵出征,我當掃平赫連昌而回。”

  拓跋燾看了眼張淵,張淵一點愧疚都沒有的傲然立在殿上,仿佛想法子派人送走赫連昌,導致他現在要為這一支殘兵煩惱的不是他一樣。

  這便是智者的城府啊!

  拓跋燾在心中讚嘆了一聲,准了奚斤的請求,除了他自己的兵馬,又給他加派了一萬的騎兵,又多給他三千匹戰馬,用於換乘。

  其他幾位將軍被留在黃陵一帶,配合奚斤攻占上邽的戰事。

  這一番拓跋燾算是暫時可以安寧一天,今後幾日,還要在夏國處理完夏國的軍政事務,方才能夠回到平城。

  即使不能立刻回到故土,如今人人有所封賞,統萬城的百姓又接到宮中的告示,以後夏國百姓視為魏國百姓,重新造冊制籍,按照魏國的法律和制度生活,頓時人人歡欣鼓舞。

  魏國的賦稅比夏國低得多,而且魏國是府兵制。

  府兵制代表著在黃河流域生活的夏人可以安心的種他們的田了!打仗的事鮮卑人包了!

  經歷過幾代人的戰亂,這如何不讓人欣喜若狂?

  散朝後。

  拓跋燾帶著眾位大臣將軍出去巡視統萬城,他們攻下統萬的時候已經是夜晚,並未看清統萬城的原貌。

  離開大夏宮的時候,拓跋燾不經意間看到重重宮檐掩映中的武英殿,突然想起自己逃入大夏宮時候的經歷。

  話說回來,他能夠好端端的出去,還多虧了那個小宦官。

  雖然他膽子小的要命,但怎麼也算是救了他一命,而且他貼身伺候自己穿戴時動作也很利索,顯然很會伺候人。(陛下大霧啊陛下,你穿的是女裝她當然動作的利索啊!)

  不行,不能把他留在夏宮裡,若是他日後吹噓時說出自己曾經給魏帝穿過女裝,他的一世英名豈不是毀於一旦?

  可是有很多人知道那天逃入大夏宮的人是他!

  自己人為了維護帝王的顏面,當然不會亂說,敵國的宦官就難說了。

  還是把他帶在自己身邊吧。

  他是匈奴人,放在鮮卑人的地盤上,語言不通,看他還怎麼傳言出去!

  拓跋燾覺得自己機智極了,立刻叫來身邊的常侍趙倪。

  “去找找看一個叫趙明的小宦官。原本是和宿衛們呆在武英殿裡的,把他帶到我身邊來。他曾經幫過我一次,就跟在我身邊,做個伺候著衣的貼身小黃門吧。”

  “陛下,這是夏國的宮人,身份是是否……若是他要對您行不軌之事,豈不是很危險?”

  趙倪面露憂色,不願意一個來歷不明的人貼近皇帝的身邊。

  “不過是一個小宦官而已,還能毒死我不成?不是有你們看著嗎?”拓跋燾不以為然地覷了他一眼。

  “只是伺候衣冠,他那身板,我一隻手都掐死了,去叫他來吧。他不會說鮮卑話,你回頭找個人教他一些簡單的。”

  嘖嘖,有個不會鮮卑話的侍從也很好。

  沒事發發牢騷的時候,不用擔心傳出去妨害到自己的威嚴。

  這麼一想,這小宦官也沒什麼不好的地方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