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花木蘭,你以前和越影相處過?”

  一道人影從陰影中閃現出來,出聲打斷了賀穆蘭對著越影的自言自語。

  賀穆蘭一驚,注目去看,來的不是別人,乃是自己的主將庫莫提。

  “不……卑職只是以前曾有過一匹和越影相似的馬……”

  她話一說完,庫莫提就露出似笑非笑的表情。

  越影乃是大宛馬,莫說賀穆蘭不可能有,就算是庫莫提,騎的也只是精良的同羅馬而已。

  “卑職的意思是,脾氣十分相似。”

  賀穆蘭見說多錯多,低頭補救一句後,便不再多言了。

  “花木蘭,我知道你有秘密,不過我不是個好究根問底之人,你大可放心。”庫莫提伸手摸向越影,被咬了一口,立刻縮回手來。

  黑夜中,庫莫提高大的個子更具有壓迫性,他站在賀穆蘭的身前,看著對方低下腦袋後露出的頭頂:“我知道你的本事不知是這麼一點,你會一些醫術,又會馴馬,還能開起一百六十多步的弓,像你這樣的人,絕不會是普通軍戶家的孩子。但是你又確實忠心為國,所以我不想深究……”

  庫莫提的話讓賀穆蘭心中七上八下。

  “若上了戰場,優先照顧陛下的安危,莫要管我。”

  “咦?”

  賀穆蘭抬起頭詫異地看向庫莫提。

  為何詫異,你不是本來就是陛□邊的人嗎?

  庫莫提心中好笑。

  “陛下喜歡身先士卒,他的馬速度又快,宿衛們都很頭疼。我既然隨駕,那一定會寸步不離陛下的身邊,你們都是我的親兵,自然也都會跟在陛下的左右。他說,“我知道我那些親兵,若是我和陛下同時出現危險,還真不一定會舍我而救陛下。但你不同,你和我並無真正的主僕情分,若遇見這種情況,你就去保護陛下吧……”

  “將軍大可不必如此小心。陛□邊宿衛眾多,又有司徒、司空各位將軍庇護,不大可能……”

  “我是說,若有萬一,就如此去做吧。”庫莫提含笑低聲:“我告訴你個秘密,陛下打仗的時候,喜歡穿普通士兵的鎧甲,連宿衛有時候都找不到他。”

  賀穆蘭驚呆了。

  庫莫提今晚吃錯藥了?對她一個親兵說這麼多做什麼?

  要對拓跋燾獻衷心,和他的宿衛去說啊,對自己的親兵說再多關心拓跋燾的話,也傳不到他耳朵里!

  庫莫提含笑看著越影吃完了“夜糙”,用頭不停地拱著賀穆蘭的後腦勺,頂的她不停的往前踉蹌,忍不住大笑了起來。

  “還是我的馬兒好,雖然不是什麼寶馬,但至少……什麼聲音?”

  夜晚之時,馬蹄聲更是明顯,馬蹄奔走時那種交替而整齊的踏地聲,是任何聲音都無法模仿的。一陣駭然的寂靜過後,大營中響起了鑼鼓之聲,又有傳令官大聲傳遞著“敵襲”的警報,整個魏營之中猶如突然活了過來一般,開始傳出鐵甲的摩擦聲、人群的跑動聲,庫莫提和花木蘭位於皇帝所住的王帳附近,赫然見到無數宿衛和精兵跑了出來,緊緊圍繞著皇帝所住的王帳,圍成了好幾層圈。

  “應該不是敵襲,現在才戌時,既不是子夜也不是凌晨,哪個傻子會選在這個時辰夜襲?”

  庫莫提搖了搖頭,正如他所說,除了一些累慘了的士卒,很多人這個時候都沒睡。在敵國的地盤上,魏軍向來晚上夜不卸甲,才八點多的時候,敵襲幾倍於自己人的營地,簡直就是送死。

  賀穆蘭和花木蘭一樣,在軍事上沒有什麼超凡的才能,只能跟著主帥的命令走。庫莫提沒有表現出驚慌的樣子,甚至都沒讓她準備兵器,想來真是沒有什麼危險。

  果然,不過一刻鐘左右,有一個身穿夏國衣甲的將官跟著魏軍中的伯鴨官一路向王帳而去,沒一會兒,王帳中那個叫鄭宗的新封舍人奉了拓跋燾的旨意來請庫莫提。

  花木蘭跟著庫莫提進了王帳,各位隨軍的大臣都已經到了王帳之中,那位身穿夏國衣甲的將官正站在拓跋燾十步之外,隔著一群宿衛向王帳之中的魏人說著什麼。

  待看到庫莫提進來,拓跋燾大笑了起來:“你來的正好,夏國的大將狄子玉趁夜率部投降了,你率鷹揚軍出去迎接他們入營吧。”

  賀穆蘭眨巴眨巴眼睛。

  咦?真有人降了?

  .

  像是這種情況,就算是再禮賢下士,君主也不會冒著敵人詐降的危險在夜晚去迎接降軍。除了司徒長孫翰,這裡身份最高的,便是年紀輕輕就繼承了其父王位的拓跋提(庫莫提)了。

  這群夏兵自然也是知道魏人的顧慮,所以在進入魏營地之前,主將就叫部下們卸掉了武器,只穿著盔甲進入魏軍。見到是魏人的潁川王前來迎接,他們都很高興,為首的武將高鼻樑大眼睛,頭髮捲曲,年紀很輕,一見面就行了個羌族的禮節,顯然是羌人。

  北方十六國都是胡人建立的,夏國乃是匈奴人建立的,但夏國原本的國土上生活著許多羌人,眾人都知道狄子玉是羌族的大將,所以對他不敢怠慢,庫莫提一把他迎接入營,對方就隻身跟著庫莫提去見了拓跋燾。

  狄子玉見了拓跋燾,先以面見主公的禮節對拓跋燾行了禮,後者十分高興,賜了他坐席。

  狄子玉只會說羌語和匈奴話,好在拓跋燾雄心勃勃,一心要掃平北方,除了鮮卑語和漢語以外,匈奴話也會說,所以溝通倒沒有什麼問題。

  待見了拓跋燾,狄子玉先是向他說明了自己願意歸順的來意,然後告訴了魏軍現在統萬城的情形。

  “平原公赫連定走時,曾三番五次要求赫連昌不得出城,一定要死守統萬。統萬城堅固無比,又擁有夠全城軍民食用十年的糧糙,平原公曾說自己只要沒有戰死,一定會攻回統萬,然後再南北夾擊。因此赫連昌之前專心守城,一直不肯出戰,專心等待平原公。”

  狄子玉告訴眾人為何統萬城無論如何叫陣勸降都不出兵的原因。

  “如今平原公被貴國俘虜,赫連昌沒有了依仗,便開始慌亂起手腳來。今日裡,他殺了平原公的家人,又無緣無故鞭笞了許多大臣,說他們心中存有投降之意。幾位王爺勸諫他,反倒被他用熱水潑了臉面。”

  他接著說道:“我是羌人,只是因為打不過夏國,為了保護族人,所以才會被赫連一族收服。如今赫連昌連心腹都尚且如此對待,等大戰一起,我等羌族同胞一定會被驅使去做死營之事,我為了不讓族中老幼無人贍養,索性和幾位早有歸順之意的同僚通了氣,趁夜偷偷開了城門,先出來歸降。”

  這歸降也不是什麼人都好歸降的,往往第一個出去的最是危險。若是被人當夜襲的滅了,或者對方主將不接受歸降,再或者將信將疑軟禁起來,那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所以這狄子玉願意率先出來探探情況,可謂是勇氣過人之輩。

  拓跋燾可不管如今來歸降的是什麼阿貓阿狗,只要有人歸降,就能弄清楚統萬城現在的情況,還能知道如今其中的虛實,拓跋燾和眾多會說匈奴話的大臣問了狄子玉許多問題,將統萬城裡的情況都問的一清二楚後,狄子玉又拋出一個巨大的驚喜。

  “我逃出時,正遇見夏國的太史令張淵,原以為離死不遠了,結果張淵卻讓我帶一句話給大可汗……”

  狄子玉是個年輕人,見眾人都聚精會神地看著他,立刻心中滿足地說道:“‘赫連昌殘暴昏聵,滿城百姓性命堪憂。今日我欲將其性命送於大可汗之手,不知大可汗敢不敢接。’,他是這麼和我說的。”

  狄子玉的話一說出口,滿帳的官員都有些雀躍。

  夏國的太史令張淵是個極其了不起的人物,在他年輕的時候,他在苻堅的手下為官,當年苻堅想要南伐,他陳詞力阻,勸他不可南伐,苻堅不肯接受,後來前期淝水之戰果然大敗,張淵也名噪一時。

  但他名聲有了,卻不被前秦的君臣接受,認為他用秦國的失敗奠定了自己的名聲,赫連夏滅了後秦以後,張淵便在夏國做太史令,如今已經年過六旬。

  這是一位老謀深算的漢臣,而且性格堅韌不群。他說想要將赫連昌送於魏國的手中,怎麼不讓人鼓舞?

  拓跋燾連聲詢問,問狄子玉張淵如何送他們夏帝。狄子玉告訴拓跋燾,如果魏軍大軍攻城,可以將東、西、南三個門布上重兵,而通往魏國方向的北門由拓跋燾御駕親征,暗地裡留下埋伏。

  如果這樣做的話,等大軍攻城之時,張淵和幾位大臣會勸說赫連昌帶著城中精騎從北門出擊,以求殲滅拓跋燾的隊伍。如此一來,暗地裡埋伏的人馬以及早有準備的東西兩路大軍可以瞬間合圍,將赫連昌活捉。

  這個計策聽起來確實不錯,但長孫翰等大臣卻表示不同意。

  首先就是赫連昌會不會出擊的問題。赫連昌雖然現在出了昏招,但不代表就是個蠢人,外面大軍圍困,他身為君主,怎麼會冒冒然然出擊?

  第二,雖說留下了埋伏,但拓跋燾若是有個萬一,真被赫連昌所傷,豈非得不償失?統萬攻下來雖然艱苦,卻總是會拿下的,不需要冒這個險。

  第三,張淵為何要幫助魏人?雖說赫連昌殘暴,但對張淵等漢臣十分敬重,在夏國,太史令和其他諸國都不相同,乃是參咨重要政務的要臣,赫連昌從未怠慢過他,如狄子玉之流可以投降,張淵為何要叛?

  狄子玉武勇也許有,但智商看起來並不高,魏國的眾臣七嘴八舌一問,他頓時語塞,直說張淵可信,又說赫連昌已經瘋了,滿朝文武大臣都已經對他失望至極云云。

  但這並不是能說服拓跋燾的理由。

  狄子玉先被他們七嘴八舌問的頭暈腦脹,後來拓跋燾出聲阻止他們輪流“折磨”狄子玉,狄子玉才想起一件事來,立刻高喊:

  “今早斬掉的赫連定家人里,有張淵的重外孫!”

  狄子玉一呼喚,拓跋燾立刻眼睛放光。

  “此話當真?”

  狄子玉連忙將情況說明。

  原來張淵有一孫女,從小伶俐,後來被嫁給赫連定為妻。她為赫連定生子時遭遇難纏,按照匈奴人的規矩,舍母留子,張淵這個孫女就這麼死了,只留下一個重外孫,張淵家也就和赫連定家有了齟齬。

  後來赫連定又娶了一門妻子,乃是匈奴大族劉氏之女,又生了幾個兒女,這個重外孫就變得尷尬起來。張淵將他接回張家,信心教導,待再大一點之後,赫連定又將這個兒子接了回去,因為赫連定此時乃是夏國柱石之輩,為了這個重外孫的前程,張淵就讓赫連定接了回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