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拓跋燾一直從半夜守到拂曉時分,賀夫人的孩子呱呱落地,哭聲洪亮、頭髮茂密,一見便是個健壯的小子。拓跋燾大喜過望,親自看著他擦洗換衣,待他睡熟後又去沐浴更衣,抱著自己這個兒子一直睡到下午,方才戀戀不捨地回去處理軍政大事。

  到第二日上朝,正遇西征夏國的大軍傳來捷報,長安城已被攻下,又有涼國國王得知夏國大敗的消息,畏懼魏國的強大,派出使節到了平城,向大魏表示臣服。

  皇子出生,太陽升起,這本就是吉兆。

  第二日,在漢人心目中有重要地位、甚至這地位還要高於統萬城的長安城被拿下,朝中漢臣無不欣喜萬分。

  一個長安,一個洛陽,幾乎就是“正朔”的標誌。他們沒有南下,在北韓卑人的朝廷中做官,最希望得到的就是“正統”的證明。為了重新奪回“洛陽”和“長安”兩座王都,整個朝中的漢臣們幾乎是不遺餘力,魏國國力能夠在幾十年內強盛到這種地步,大半是他們的苦心經營、權衡各方勢力之功。

  而涼國的臣服,則表示數年之內,黃河流域再無敵國可以撼動魏國的地位,這更是喜上加喜。

  繼而連三的喜訊都在這個孩子生下來後送到平城,拓跋燾覺得這個新生下來的孩子是個有福之人,賜名為“晃”,意欲“陽光明亮”,是個極好的漢名。

  原本拓跋燾已經準備直接將拓跋晃立為太子了,不過得知消息進宮道喜的崔浩卻勸諫說:

  “太子之位極為尊貴,待皇子再長大一點,身體強健到可承受這般福氣,再立不遲。”

  拓跋燾此前死了三四個孩子,聽了崔浩的話雖然將信將疑,但為了孩子的安全,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之下,便打消了這個主意,準備等他滿周歲之後,若身體一直這般結實,再立其太子。

  可憐宮中剛剛誕下皇子的賀夫人,聽到心腹說起拓跋燾沒有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也不知道是該感激崔浩好,還是恨崔浩好,一會兒喜一會兒笑,狀若瘋癲,嚇得左右侍從立刻去請賀夫人的母親賀蘭夫人進宮。

  崔浩如此諫言一出,倒是給他添了無數好處。

  如今夏國未滅,大魏後宮裡還是鮮卑貴女們一支獨大,賀夫人的兒子若是立了太子,也沒有這些鮮卑貴族家什麼事兒了,至少在太子死了之前,儲君的位置是不要想了。

  這麼多年後宮妃子不是無子、就是生子早夭活不到滿月,後宮妃子們已經各個視懷孕為洪水猛獸,眼見著賀夫人平平安安順順利利的生下孩子,大部分鮮卑夫人都認為災厄已經離開後宮,再有子嗣只是時間的問題,於是紛紛私下裡祝禱一番,感謝老天的恩德。

  在這種情況下做出勸誡的崔浩一出宮回府,各家之前和他幾乎要成仇敵的鮮卑貴族紛紛派出家人,送去“年禮”,祝賀新年。

  這讓崔浩更是對寇謙之的料事如神敬佩萬分。

  雖然他覺得拓跋晃看起來不像是會早夭的樣子,但寇謙之此言也不是毫無道理,崔浩這一勸,自詡不是為了替自己謀利,而是替小皇子考慮,所以也就理直氣壯,並無任何心虛之意。

  崔浩大大方方的接了禮物,也派了家人還禮,對方主動示好,崔浩表示感謝,可謂是兩方和諧,雖然沒有真的走動起來,但也算是冰釋前嫌了。

  崔浩被眾多鮮卑貴族逼到去官回家,自然已經知道此時鮮卑貴族們在朝堂中的厲害,漢臣均以清河崔氏、范陽盧氏為領袖,崔浩身為崔氏和盧氏之後都被打壓,朝中漢臣很是沉寂了一陣。

  如今眾漢臣知道了這些鮮卑人也不是都是腦子裡長肌肉的傻子,改革漢制之事就只好徐徐圖之,靜待時機。

  崔浩畢竟是高門名士,博覽經史,玄象陰陽,百家之言,無不涉及,精研經義,時人沒有趕得上他的,雖然在政治上有歧義,但鮮卑人大多都願意和他交好。

  如今夏國已經半入大魏之手,夏國被滅後,大片國土又要經營,加之夏國的人口大量湧入魏國,鮮卑的朝臣們都忙的是焦頭爛額。

  鮮卑人並不擅長治國,要是按鮮卑貴族的想法,那麼多人直接都化成奴隸,圈了去做工種田最好,可衣食住行樣樣都要考慮,這並非他們的長處,也只好跑去向漢臣們請教、尋求幫助。

  只是漢臣們去年欲興復“魏晉漢制”,卻被鮮卑貴族們逼得差點全體辭官,這件事讓他們耿耿於懷,於是漢臣們有意消極怠工,拓跋燾也刻意放縱,最後只能逼得鮮卑人不得不退讓一步,一找到這個機會,立刻迎上去對崔浩遞上台階,率先示好。

  如今漢臣得了面子,又有拓跋燾征夏而帶來的大量新的職位給他們的子侄親眷,這些漢臣都甚為滿意。而鮮卑人得了里子,得了軍功,兩方皆歡喜,又好的蜜裡調油起來,想來,來年崔浩重回朝堂,不過也是找個時機的事情。

  就在京中一片火熱,政治上的嚴寒終於漸漸退去的時候,正月初七,京中又接到喜報。

  被柔然欺凌已久的高車部族千里迢迢率族人南下,投奔大魏,如今已經被潁川王拓跋提迎接到大魏境內,正在黑山大營駐紮。

  接二連三傳出喜訊,就連京中都開始風傳“拓跋晃”是上天眷顧之人。

  加之拓跋晃一生下來就乖巧無比,更得拓跋燾的喜愛,這個工作狂人竟是一天連去四五次後宮,就為了看看這個兒子。

  隨著高車人歸附的喜訊入宮的,還有白鷺官等人送軍快馬入京的信函。

  原本已經不準備去黑山大營觀看三軍大比的拓跋燾,在看完了素和君的信函後面如沉水,在和竇太后商議一夜後,點了崔浩和鴻臚寺等人入宮覲見。

  涼國剛附,高車又歸,崔浩立刻知道他等待著的機會已經送到了面前。

  拓跋燾欲趁著三軍大比之際,親自率軍去高車接見高車部族的族長,以示對降臣歸族的重視。

  而崔浩精通鮮卑語、漢語、匈奴語、吐火羅語等各種胡族語言,端的是天生奇才,拓跋燾將他官復原職,以太常之身御點為“高車使”,率領著京中鴻臚寺諸官先行一步,前去黑山大營接受高車部族的附庸,寇謙之也隨之前往。

  這一番拓跋燾剛剛班師回朝,又要帶著宿衛軍和羽林軍出京,京中一個好好的年過的是兵荒馬亂,許多知道夏國一滅下一步就是要征柔然的人家,立刻想盡辦法把子侄送入羽林軍或宿衛軍中,想要藉此在來年北征之中分得一杯羹去。

  在他們眼裡,柔然比夏國要好打的多,不過是一群未開化且腦袋愚笨的蠕蠕,莫說皇帝一定會率精銳親征,便是黑山大營六萬人馬,踩也把他們踩沒了。

  可憐拓跋晃剛剛得了沒多久的寵愛,連滿月都沒等到,拓跋燾就率著大軍又出京去了。

  拓跋燾出京,下了恩旨讓賀夫人親自撫養皇子不可擅離,由竇太后暫時管著後宮。

  竇太后知道拓跋燾是為了拓跋晃的安全,於是乾脆把賀夫人和小皇子都安排進了自己的宮中,羨煞後宮一干夫人。

  **

  黑山大營

  “咦?素和君走了?去哪兒了?”

  賀穆蘭聽到侍從官的話,心中詫異萬分。

  “軍帳親自把他召回去的。你現在只有軍奴沒有隨從,我本來要給你安排一個,不過將軍說馬上就要大比了,讓我不必替你安排,所以我特地來和你招呼一聲,並非我有意刁難。”

  紅衣侍從官還是那副高嶺之花的樣子,傳完話後,舉步就走。

  只留下面面相覷的賀穆蘭和花生。

  作者有話要說:兩章並一章,今日並無雙更。下個月的男主角上場了

  明日聖誕節,會發一篇聖誕節喜聞樂見番外。

  小劇場:

  鴻臚寺官員:陛下,涼國使臣……

  拓跋燾(傻笑):我有兒子了……

  黑山使臣:陛下,高車人千里歸附……

  拓跋燾(傻笑):我有兒子了……

  素和君:陛下,黑山大營險些譁變,軍中**,三軍不合……

  拓跋燾(傻笑):我有兒子……什麼?來人啊,傳崔浩來見!

  ☆、第155章 無責任番外 花X葉

  假如寇謙之做法成功:

  “陛下,末將是個女人,不可接受尚書郎的官職!”

  怎麼可能!

  花木蘭癔症了?

  滿朝文武紛紛露出“見鬼”的表情,對朝下聽封的花木蘭投去異樣的眼神。

  花木蘭比他們還要詫異,別人不知道他是女人,陛下和寇道長卻是知道的。寇道長甚至還為此做了法,起了祭壇,把自己的先天之氣轉給了陛下一半,好換取她活命的機會。

  如今寇道長元氣大傷,幾年內都不能出來見人,卻確定她已經不會死了,以後身體也會漸漸恢復正常。

  如今仗也打完了,正是回家去的時候。

  拓跋燾頭疼的揉了揉額角,看著殿中站著的花木蘭,不知該如何是好。

  他原想著讓她做太子的保母,只是如今她已經可以自己生子,好生生不要自己的孩子,讓太子替她送終,確實殘忍了點。

  若是她沒有子嗣,他是一定想法子讓太子奉她為母的。他的兒子他自己知道,像是花木蘭那樣的女人,他必定會把她當做親生母親來侍奉,這樣即使無子,花木蘭的晚年也可以過得像他的竇母那般安詳了。

  拓跋燾自己是男人,自然知道男人通常喜歡的都不是花木蘭這樣的女人。花木蘭如今三十歲了,若是勉強嫁個男人在後院中蹉跎,反倒是對她的侮辱,不如索性一輩子做個男人,接受了他的官職,幫他管理兵部。

  如今天下大定,四方都是沃土,軍中兒郎正好可以返鄉種田,有花木蘭這樣從軍中一路拼殺出來的主官在,無論是對這些兒郎發放賑濟還是論功行賞,她都不可能有失公允。

  雖說三十歲了都沒有子女,不過,若覺得下半生寂寞,養上幾個面首在後院,最多是個“斷袖之癖”的名聲不好聽。真懷上了,就休個病假在家,把孩子生了,弄成義子來養,有白鷺官和他護著,誰敢說什麼?

  名聲這東西算個什麼?

  只要自己日子過的好就行了。

  他盤算的很完美,料想花木蘭也不會拒絕,誰料他千算萬算,就是沒算到花木蘭她居然想回家!

  “花木蘭,我知道你淡泊名利,但京中如今正是用人之際,大量將士正要卸甲歸田,尚書郎的職位雖不高,但卻是實職,你可考慮好了,不要胡言亂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