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次回來的主要事情搞定,他心底也鬆了一口氣,拉著周衛興去慶祝吃飯的同時,也商量起後邊的事。

  首先就是剛買的房屋修繕的問題。

  之前兩萬的預算還有剩,正好用來修繕房屋,之後店裡面的物品添置正好有今年前兩個月的盈利。

  今年的生意比去年還要紅火,兩個月的盈利,況葉看了財務這邊的報表,比去年環比增長了約百分之二十五。

  按照這樣的情況,後面的這件店鋪開業,今年的純利潤很可能突破三萬。

  所以這邊能儘快開業就儘快。

  除了新開的店鋪,況葉這邊還交代周衛興,再看看有沒有市郊大一點的院落。

  離市區稍遠些沒關係,但要交通方便,他準備把後期藥包的加工坊的地點放在這個地方。

  在選址的同時,也讓周衛方這邊籌備一下加工坊的事。

  該增添人員,也儘管提,他這邊看情況定。

  加工坊這邊建起來之後,況葉就可以繼續擴展四季茶水鋪。

  不過後邊不能和之前一樣,買一間鋪面才開一家新店,這樣一來他這邊的資金很難跟上。

  主要是現在的房價實在是漲的厲害。

  如今京市這邊有城東有一處商品樓,可謂是讓人開了眼見,一平米要四百元。

  要知道現在普通的工人,一個月的工資也才三四十。這樣的房價,幾乎是一個普通工人一年不吃不喝才能買得起一平米。

  這樣的房價,可謂是天價。

  為了增添手中的資產,在買房就有些不合適了,還不如擴大四季茶水鋪的經營。

  聊了後邊的大致規劃,兩人就把工作的事暫時拋到一邊,聊起家常來。

  說著說著,還是說道房產的事上。

  不過這一次倒不是買房的事,而是關於拆遷安置的事。

  關於拆遷安置,況葉也知道京市的一些政策。在七九年之前,京市的拆遷安置相當的混亂,不過在這之後,政府出台了相關的規定,這才形成了相關的規範。

  周衛興之說起這個,是最近聽到消息,說新的拆遷政策要出台了。

  他關注到這個原因,和周家以及況葉有些關係。

  周家住在胡同里,一家三代就四十來平的地點,關於他們這些人的居住情況,以及城市規劃的原因,政府也考慮其拆遷安置的問題。

  而況葉這邊,主要是他買的幾個店鋪,因城市規劃問題,也將逐步提上拆遷議程。

  關於這些,京市有不少人在討論。

  周衛興想到況葉手上的房產,也就做了一番提醒。

  說到這,況葉也不得不考慮起這事,一旦拆遷茶水鋪的經營也會受到影響,而且相關的補償政策他也得了解,不過按照之前的政策,這個時期的拆遷補償雖然不誇張,但也還行。

  他長期不在京市,只能讓周衛興有情況時及時通知他,同時也好處理這期間茶水鋪的經營問題。

  一頓飯吃了許久,下午還有時間,況葉正好約了四季茶水鋪的採購和財務見一面。

  他也離開京市兩個多月,工作上的安排得和兩人再詳細談談。

  兩人的崗位負責的東西很關鍵,後面況葉這邊要擴大生產,兩人的工作年必然也會增加,相關的待遇也得再談。

  一下午的時間就這麼過去,況葉當天晚上就坐上了回鐵城的火車。

  第二天一早抵達鐵城,在回到製藥廠上班,時間剛剛好。

  繼續投入工作的同時,況葉也在開發新的茶品,這期間他也收到了親友的來信。

  簡修文、劉康民、張友歲三人,也都參加了工作,如今都生活的不錯,信件來往聯絡感情的同時,也和況葉互通一下新的地址。

  九大隊的知青,這四年來也陸續離開,有的是考上大學走的,有的是招工走的,當然也有知青下鄉結束,安排回城待業的。

  其中周光旭、張志為這些年和他還有信件聯繫,前不久他才收到了兩人的信件。

  張志為這邊是來給他報喜,他參加工作一年後,和胡月的第一個孩子出生了。

  而周光旭這邊,則是和朱靜畢業了,兩人因為是夫妻,工作安排的地點是在同一個地方,來信是告訴他新的聯繫地址。

  除了友人,況家這邊也有信件。

  況家父母問他的近況如何,畢竟他剛剛參加工作沒多久。

  況家小弟這邊來信,聯絡感情的同時,也講了講自己的近況。雖然他和孟丹比況葉晚考上大學,但只學三年的兩人比況葉卻要早一些參加工作。

  如今夫妻倆工作分配的單位雖然不在潭城,卻也沒有出省,平時回家也比況葉方便不少。

  除了前面這些,況葉還收到了劉醫生和李工的信件。

  他們知道況葉畢業且參加工作後,恭喜的同時,也表示了一番自己的遺憾。

  京市太遠,他們想爭取況葉,但最終沒能成功。

  如今既然況葉這邊工作穩定下來,後邊要是有什麼事也可以聯繫他們。

  對於兩人的來信,況葉有些感慨。

  劉醫生那邊,因為是軍隊的關係,況葉其實一直就沒打算去,畢業前聯絡的時候,他就拒絕了,不然他要是應下,其實能過去。

  李工這邊他倒是有些想法,但縣研究所終究能力有限。

  如今他已經在鐵城製藥廠待了快半年,生產的相關流程也全部熟悉了,工作上也有了新的變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