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之後再去小菜園中逛了逛,二十天沒見著,菜園內青菜生機勃勃,旁邊的藥材更是被打理的相當的整齊。

  而被隱匿陣隱蔽起來的靈植,狀態也非常不錯,除了有幾粒熟過頭的朱栗果掉落了,沒有任何損失。

  這一切,無不說明陳祥富這邊付出的心裡,這可得好好的感謝一番。

  把行李簡單的整理了一番,他就拎著潭城的特產,往陳祥富家走去。

  知道這個時候可能趕上晚飯,況葉感謝一番後並沒有久留,而是在天黑之前會到了小院。

  至於晚飯,他自己也沒花多少精力。

  煮了一大碗麵條,伴著況母準備的肉醬,呼呼的吃下去,就是一頓非常不錯的晚餐。

  之後回到房間,把被褥換了一下,也沒有進入空間,而是早早的就休息了。

  第二天一早,飯後簡單的收拾了一下,就和隊員們一起集合,恢復了上工的日常。

  二月的氣溫還不是很高,地里的農活算是輕鬆,趁著這個時候他抓緊時間,忙著把下個月的藥材訂單做了。

  雖然回潭城探親,他給衛生院和醫療站備齊了兩個月的貨,但昨天回來的時候,和陳祥富閒聊的時候,還是提起了藥品供貨這事。

  雖然還沒見著陳繁蘭,況葉不用想就知道,兩人見面必然也會提起此時。

  主要原因是,這個季節氣溫低,是用藥的高峰期。

  況葉之前準備的藥,也就堪堪夠用。

  因為剛回來,他也不好再和隊上請假,只好抽空閒的時間製藥。就這樣二月就在一片忙碌中渡過。

  等到三月初,況葉給衛生院那邊送貨的時候,氣溫也逐漸溫暖起來。

  但和逐漸溫暖的氣溫相比,外面的時局卻陷入了寒冬之中。

  一月總理的去世後,中央的局勢越發的緊張起來。

  原本從去年十月開始,領導中央日常工作的領導人,因為一系列想要糾正之前錯誤的政策,被最高領導人不能容忍,因而掀起了一場「批*,反擊□□翻案」的運動。

  而這場運動,隨著二月份的相關報導,加上中央一些人士的支持,況葉所在省的造反派的頭頭們又再次活躍起來。

  在他們的帶領下,省委機關先是受到衝擊,之後一些列逼迫站隊的情況,逐漸蔓延到各個地級市,一時間原本開始穩定的局勢,再次出現了動亂。

  這樣的局勢,讓況葉不免擔心起來。

  他雖然知道黎明會到來,但真正身處黎明前夕的時候,還是忍不住擔心黑暗中的魑魅魍魎。

  給衛生院送完貨之後,去公社辦公處的時候,這次他正巧遇上了喬書記。

  兩人許久未見,正好聊了一會兒。

  這期間,況葉還是忍不住旁敲側擊了一番,喬書記這邊對目前局勢的看法。

  而喬書記的態度,讓他原本的擔心放了下來。

  再一次出現的亂象,已經有很多人不能再容忍了,十年的時間造成的損失是在不勝枚數。

  一月初總理的去世,更是讓很多人堅定了態度。

  知道這些,況葉就知道事情會朝著他知道的那個方向發展,因而也沒有了過多的焦慮,他現在顧好自己就行。

  當然,有些事他還是得做。

  這個時候亂象叢生,而被壓抑久了的人,有可能再也忍不下去,有了錯誤的選擇,從而導致沒能堅持到黎明的到來。

  而他的朋友中,就有這麼一位,那就是簡修文。

  簡修文的外祖家,在最初的時候因為時局的波及去了北方,他本人也跟著去了。

  現如今已經快十年了,這兩年和他通信的時候,況葉從其字裡行間中感受到簡修文的一些心態變化。

  他不希望,在臨門一腳的時候,好友亂中出錯,打算寫信隱晦的提醒一番。

  同時也寄些藥材,也算給其一些保障。

  當然,劉康民和張友歲雖然生活還算穩定,但這件事也得提醒一下。

  至於九大隊的知青,他就在這,多關注幾分就是,更何況還有帶隊幹部呢。

  說起帶隊幹部這事,原先石麗華幹事,如今已經回到了原籍,只留劉洪安幹事還在豐水公社。

  說起原因,還是帶隊幹部相關的政策規定。

  帶隊幹部下鄉是有時間限制的,一般在三年間會有一部分返回原籍,由新來的帶隊幹部接替其原來的工作。

  前不久,況葉聽劉洪安幹事說,今年回來以為新的女性帶隊幹部,接手豐水公社以及周邊的幾個公社的女知青的管理工作。

  而今年下鄉的知青,也會隨著帶隊幹部一起來。

  等到況葉完成三月份的製藥工作,時間來到三月中旬末,今年的豐水公社的新知青也來了。

  不過這次知青卻不多,只有十人,九大隊這邊一個新的知青也沒有。

  看著這樣數量的新知青,況葉還以為今年下鄉知青不多,但最後通過新來的帶隊幹部陶秀幹事了解到,今年下鄉的知青其實並不少。

  陶秀幹事是來自錦城的幹部,據她說今年錦城這邊下鄉的知青人數比起去年還要多將近一千人,有近兩萬二。

  不過現在的知青下鄉政策有了調整,以集體安置為主,插隊的知青只是少數。

  而且從今年開始,原本分散插隊的知青,也將採取合併、充實、調整的辦法們逐漸的進行集體安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