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正在陳慶國愁怎麼安排陳繁儀這名女同志的住處時, 陳繁儀自己就提出了解決辦法。

  陳繁儀直接表明自己其實和九大隊這邊的隊員有親,三小隊的陳慶志是她的小堂叔。

  她下鄉之前,家裡人就和小堂叔聯繫過,她之後住陳慶志家就行。

  當初見面的時候,陳慶國聽到陳繁儀的名字的時候,還以為是巧合,經過她這麼一番交代,說了幾個他熟悉的名字,真還確定了陳繁儀的長輩是他們這齣去的。

  這下怎樣安排住處也不用愁了,他回來的時候正好遇到陳慶志家的人,就讓人跟著過去了,他這就把另外一位新知青張友歲。送到一小隊這邊。

  「哦,是這樣啊。」劉康民聽到另外一名知青的名字,就算大隊長沒詳細的解釋,也大致明白了其中的原由。

  「張友歲是吧,我叫劉康民,你今年多少歲啊?」這位新來的知青看著有點小啊,一米六出頭的個頭,站在三人旁邊,再加上一張有些白嫩的娃娃臉,就顯得更小了。

  「你好,我是簡修文。」

  「我是況葉,慶國叔這小包給我吧。」

  在劉康民介紹直接的時候,簡修文和況葉也介紹了自己。

  這期間況葉還接過大隊長手上的一個小包,這顯然是這名新知青的行李。

  「我不小了,去年就高中畢業了。」張友歲聽到問他年齡這事,笑著答道。

  他一開口,況葉三人就發現這口音和觀市有些像啊,這名新來的知青的家鄉可能就在觀市附近。

  「那麼張知青就交給況知青你們了,我這邊先回去了。」陳慶國見三人交談起來,在把手上的小包遞況葉的時候,就說了一句。

  「慶國叔,你先忙。」

  大隊長招呼一聲後,也沒繼續和況葉他們一起,而是直接離開了,他剛從公社回來,要忙的事真還不少。

  送走大隊長之後,三人帶著張友歲往住處走,途中也自然少不了交流。

  其中主要是劉康民在和張友歲說話,況葉和簡修文偶爾插一兩句。

  張友歲看起來實在是太小,剛開始他還沒說自己的歲數,但在劉康民不停的追問下,有些不好意思的說了出來。

  「16歲!這么小,你怎麼下鄉了!」聽到張友歲說出自己具體的年齡,劉康民直接驚呼出聲。

  劉康民自己和簡修文下鄉的時候,年齡都滿了二十,簡修文還比他大一點。

  當初兩人在城裡沒有找到工作,當時就響應了號召下鄉,當初下鄉前有多少夢鄉,在接觸到真正的鄉村生活之後,都逐漸消耗磨平。

  他們當時具已成年,都有種堅持不下去的感覺,結果張友歲竟然只有16歲,這么小的年齡,想要適應知青的生活,怕是有得磨了。

  況葉知道張友歲只有16歲,也有些吃驚,這年齡比原身下鄉的時候還要小一歲呢。

  知青下鄉的歷史,況葉了解的不算多,但仔細想想,這樣的年齡似乎也不在少數。

  畢竟剛剛畢業的中學生,以現在的學制,年齡又能大到哪去。

  張友歲說他去年已經高中畢業,他是下半年出生的人,那麼當時他還只有十五歲。

  況葉原本的年齡比他大了快十歲,再看這麼一張娃娃臉,都有種看小輩的感覺。

  「這不是響應號召嘛,今年我老家下鄉的人有四千多名呢。」看著況葉他們的反應,張友歲表情不禁有些靦腆。

  他天生一張娃娃臉,如今個子不算多高,再加上年齡是有些小,在今年下鄉知青中算是小的那一批。

  一開始他不願意說具體的年齡,也是擔心其他人覺得他年齡小不牢靠。

  但張友歲也就是剛剛從學校畢業不久的學生,還是積極響應號召下鄉的,根本抵擋不住劉康民的追問,很快就漏了底。

  為了轉移自己的尷尬,就說起另外一個話題。

  「四千多人,這麼多嗎?」果然後面這半句話,吸引了三人的注意力,簡修文對於這樣的人數也有些震驚。

  要知道他們六二年下鄉的時候,他們當地報名的人數也只有兩百多人。

  這樣的數量,他們在下鄉的途中遇到其他地方知青,經過一番交談才知道,他們當地的人數已經不算是少的,有的地方還當年下鄉的還不到一百。

  「其實不算多,還有些沒報上名呢。」張友歲說起今年下鄉報名的盛況,去年他畢業的時候,就有領導層在各高校宣講,號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去年各省市就在秋季組織了一批知青下鄉,這就是原身這一批人。

  當時報名的人不多,一部分算是組織上安排下來的任務,為的是積極響應政策風向。當時急急忙忙組織的人,比起之前的要多不少,張友歲老家這邊,有將近一千人。

  今年三月的時候,張友歲的老家召開了一次知青代表大會,表彰了二十多名下鄉、歸鄉的知青,再在當地的報紙上刊登了動員相關的文章。

  經過一系列的宣傳,張友歲的家鄉掀起了一陣「下鄉熱潮」,一些家長把子女下鄉當成一件大喜事,知識青年甚至以到艱苦的地方插隊落戶為榮。

  因此知識青年報名下鄉的人不少,張友歲可是好不容易在報名成功的。

  聽著張友歲講述今年知青報名的盛況,況葉三人才想清楚,為何今年九大隊這邊有兩名新知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