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光是這些準備工作都十分繁瑣,且要花費不少時間。

  況葉今天晚上也不準備把它們全部種下去,而且他也沒能力全部種完。

  這個空間是一個低等靈植空間,但種植這些東西卻還是需要親自動手的。

  他不是其前一任主人,是一名丹修,在種植的時候可以用神奇的手段輔助。

  想要種植東西,只能老老實實的翻土播種。

  當然空間也有著其它的優點。

  作為一個靈植空間,它原本就有著一些很神奇的功能。

  況葉在空間感受的氣溫是非常怡人的,但不是每一樣植物都適合這樣的氣溫。

  空間的製造者,在煉製時自然是考慮到這個問題的。

  這裡面設置有專門的陣法,只要是植物栽種下去,陣法就會根據它的不同生長階段,調配處其適合的生長溫度。

  某些需要授粉的植物,在需要的時候,陣法甚至會專門的促進其完成授粉。

  所以哪怕是在封閉的空間內,況葉也不用擔心所種植的作物的授粉坐果等問題。

  甚至陣法還有限制植物過度繁育的作用,空間中那片竹林就是很好的例子。

  陣法會保障植物在有限的空間內,合理的進行繁育,超出土地承載的範圍時,會自動抑制土地內的植物繁育數量。

  這也是空間中那片竹林,如今還保持著合理的密度,且生長茂盛的緣故。

  空間中的田地,土壤更是肥沃,因為陣法的原因,也可以根據作物的種類進行調配,根據它們的不同生長階段,提供不同的營養物資。

  甚至還會提供所謂的靈氣。

  這樣一來,況葉在空間種植作物,其實簡單了許多。

  他不用考慮外界氣候的變化,不用擔心植物每個階段的施肥管理,以及自然災害等。只需要好好的播種、移栽、以及後續的收穫等工作。

  有了這些條件,況葉才有種植這麼多種作物的底氣,畢竟他掌握的種植知識十分有限。

  哪怕今天和他人請教了不少相關的知識,也大多是囫圇吞棗,只了解的一點皮毛。

  如果沒有這神奇的空間,怕是在他手下的作物,能否安全存活都是一個問題。

  就算能夠種活,他大概也沒有多餘的時間,對這些作物進行管理。

  在這個時代的農村,你不幹活是不可能的,白天的農活基本上就會消耗他大量的精力。

  所以況葉今天晚上,也只準備種植一部分的作物。

  結合白天所學到的知識,他準備今天晚上先把小麥、小蔥、大蒜這三樣東西先種下去。

  如果有精力的話,再準備把辣椒、玉米、稻穀的育苗床弄好。

  種植這些東西需要翻土,好在小院的工作間有工具,不至於讓他徒手刨坑,或者逼不得已用炒菜的鏟子。

  工具不是她熟悉的鋤頭樣式,但也有著鋤地的功能,甚至功能還挺多的。

  如果進行過修煉的話,用靈氣激活工具上的陣法,還會有更方便的功能。

  可惜況葉就是個普通人,也只能簡單的使用把有些另類的「鋤頭」。

  不過在鋤地之前,還得把種子處理一下。

  小麥到時候直接灑下卻就行,小蔥和大蒜要簡單的弄一弄。

  小蔥是栽種在一個小花盆裡的,考慮到空間的方便之處,況葉準備把它們從花盆中移栽到土裡。

  他以前雖然不太懂農活,但有句話還是聽說過的。

  地栽是永遠的神。

  這句話是他一個喜愛陽台種植的朋友經常掛在嘴邊的話。

  作為生活在城市高樓中的人,想要種點什麼東西,只能讓那些植物委屈的待在花盆裡。

  他那個朋友每次刷種植視頻的時候,總是羨慕有地的人,那些種植在花盆和土地上的同一種作物,差別之大甚至會讓人懷疑它們不是一個品種。

  那個朋友做夢都想擁有一塊地,但困於現實的各種原因,還是不得不做一名城市打工人。

  空間如今的地都空著,這一小花盆的蔥也占不了多少地,但地栽的小蔥說不定會給況葉驚喜。

  所以他也不打算讓這些蔥委屈的待在花盆裡。

  把花盆中的小蔥刨出來,因為花盆中的小蔥有限,況葉把每一株儘量的分開,並且減掉一部分根部,再放在一旁備用。

  接著就是大蒜,先把大蒜底部的托盤和中間的莖稈弄掉,然後把大蒜掰成一瓣一瓣的,儘量的蒜皮扒掉,且不損傷蒜肉。

  三頭大蒜扒下來,大大小小的蒜瓣加起來,約有三十多瓣。

  種子這邊處理完,況葉就開始鋤地的工作。

  選擇昨天埋紅薯的旁邊,他開始翻土,廢了些功夫才翻完了約一平米的土。

  把土塊敲碎打細,再接著開始挖溝。

  今天準備種植的三種作物,都可以用條播的方式。

  就是在土地上開出一條條淺溝,之後再把種子或苗種下去。

  不過三種作物的開溝深度,和開溝間距不一樣。

  況葉準備先把小麥種下去。

  一小把小麥粒,她均勻的灑在深約三厘米的土溝中,然後用一側的土把土溝填平。

  小麥粒數量不多,這一小把只夠灑滿這約一米長的土溝。

  空間的田地,況葉在翻土的時候看了看,土壤的墒情還不錯,小麥種下去也就沒有澆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