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紅袍少年宗室在一旁不滿道:「殿下把一年裡能說的都說了,不留一點餘地給後來人麼?」皇帝道:「他是自己不愜意,要扯著你們一道落水呢。」

  滿座大笑中遊戲繼續,定楷隨意看了看斛中菜蔬,倒是一眼所見,極容易辨認,指認道:「這是韭。」內臣展卷道:「王爺,這是韭。」定楷笑道:「僥倖。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

  輪到定梁時斛中卻是一株方露微紅花苞的花卉,本朝花卉以牡丹芍藥為最盛,定梁萬分得意,叫道:「這是芍藥。」內臣含笑道:「小王爺,誰都知道這是芍藥,王爺還需得說出品類來。」離花期尚有一月,這要求確實有些強人所難,眾人亦知這是在故意作弄定梁,個個皆含笑引頸觀望,唯有皇孫一人偷偷跑到太子妃身邊,對局勢十分緊張憂心。

  定梁張口結舌半日,猜測道:「是霓裳紅。」內臣笑道:「小王爺也誤了,這是冠群芳。」皇帝笑道:「也隨遍你挑揀。」定梁偷偷向妃嬪席望了一眼,自覺念佛吃薑都十分不好看相,有損風度,猶豫半日,道:「臣就誦首詩吧。」皇帝搖頭道:「你哥哥都認了罰,怎麼給你破這個例。你不選,去把姜也給他擷一片過去。」皇孫見他要吃虧,痛心不已,在太子妃懷內代他求告道:「翁翁開恩,不罰六叔罷。」座中又是一片笑聲,皇帝直笑得透不過氣來,撫膺道:「那就不罰他,教他背詩。」皇后笑道:「到頭來,還是我們阿元的面子大。」

  定梁想了想,清清嗓子誦道:「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皇帝道:「聽聽,小小年紀,便知投桃報李行徑了。」

  笑語聲中,湊在太子妃身邊的皇孫睜著一雙烏黑清澈的小眼睛,好奇的打量著一直靜坐微笑的阿寶,問道:「你是誰?我認識趙娘子,不認識你。你也是我爹爹的嬪御嗎?」阿寶微笑,彎腰低頭,柔聲答道:「可是妾認得阿元,阿元的竹馬,還是妾還給郡王的呢。」皇孫想了想,突然一轉身拱頭鑽進了太子妃懷中,太子妃摟著他,笑道:「阿元和生人說不上兩句話,還是會害羞呢。」見阿寶一臉既憐且愛的神情,又笑道:「聽說你身上也大安了。你這麼喜歡,也著緊自己養一個,阿元也多個伴兒。」

  遊戲輪迴,最終至皇后處,卻也亦是一株含苞芍藥。內臣因適才和定梁開了個玩笑,此時卻不免有些為難,低聲提醒道:「娘娘,這個是……」皇后笑道:「這是寶妝成。」展卷果然,坐在一旁的皇帝倒是微感驚訝,道:「朕倒不知道你在這上頭還做過些學問。」皇后但笑不答,誦道:「下有芍藥之詩,佳人之歌。桑中衛女,上宮秦娥。」直至宴上眾人又開始歡飲暢談,才側首低聲笑道:「陛下為妾簪的第一朵花,妾怎麼會忘記?」皇帝一怔忡,眼看皇后精心妝飾過的容顏,春光明媚下,翠鈿閃耀中,眼尾亦現細細紋路。不知思及何處,半晌才恍若有亡道:「卿卿,離那時也有三十一年了罷。」皇后笑道:「沒有那麼久,是二十八年。」皇帝嘆道:「不查一俯仰間,半生已過。」看了看皇后,微現歉意,道:「近來國是冗繁,不免冷落了皇后,等過了這陣子閒下來,朕好好陪陪皇后。」皇后溫和笑道:「好。」

  日且西沉,花如雨墜。眾人盡興,各自傾倒於錦茵繡幕,亂紅飛絮之中,皇帝忽然感嘆道:「這才像是一家人的模樣,總是能夠這樣該有多好。」皇后微笑不語,皇帝問道:「說出這樣話來,朕是不是老了?可是朕今日心裡真是欣慰。」皇后搖頭笑道:「陛下不老,老了的是妾。」皇帝道:「你剛過四十的人,比朕年少得多,這話又算什麼道理?」皇后笑道:「妾是女人,不一樣的。」皇帝不再接話,眼看盛筵,沉默了半晌,忽道:「前人言,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又說,後之視今,尤今之視昔。這兩句話大概便可將前、今、後三世的情愫都涵蓋了。」

  皇后微笑道:「這些文人話多少有些酸意,妾倒只知道一句俗語,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陛下想也是乏了,妾也乏了,我們就這麼散了吧?」皇帝點頭道:「隨你的意思。」

  皇后隨皇帝避席,中途分道,各還本宮。餘人陸續離散,御苑內,夕陽中,人去春空,空餘蔥蘢嘉樹,狼藉殘紅。

  與會人極娛游,亦多覺疲憊,還宮還家後各自安睡。誰也未曾料想,夜深人靜時,杳杳鐘聲忽起。

  阿寶夢覺,披衣起身,詢問道:「出了什麼事了?」

  宮人也早聞鐘聲,出閣後片刻跌跌撞撞折返,慌亂幾乎不能自持,口齒不清匯報導:「顧娘子,太子殿下閣中恰遣人來。」一年少內侍入室,跪地稟告道:「殿下要臣告知顧娘子,是皇后殿下崩逝了。」

  阿寶雙瞳仁陡然收縮,一身出了一層鰾膠一樣的黏膩冷汗。

  少年內侍抬起頭來,問道:「娘子可還記得臣,殿下派臣帶給娘子一封信。」

  阿寶道:「我記得你。你替我給你主上帶句話,銅山崩,洛鍾應。如此開場,如何了局?」

  ☆、銅山西崩

  皇后突然薨逝,眾人聽說的原因是急病卒,只為極少數人知的原因是吞生金,但是最終被公認的原因是抑鬱與絕望。她朝中無外戚,族內無高官,二子一已被貶謫,一將被驅逐,在皇帝半世曖昧態度的縱容之下,三十載若幻若真的太后夢一朝粉碎,一個女人無法承受也在情理之中。青史上也未嘗沒有過類比,眾人自然會想起如漢武皇后衛氏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