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浙海關那邊提升稅款攔不住那些西洋商人,只要還有其他海關,那些西洋商人就會想方設法繞開粵海關,不如直接把其他三個關口關掉只留下廣州一口。

  沒有其他選擇,看那些西洋商人還能往哪兒跑。

  李侍堯在摺子里對西洋人的狡詐大書特書,強調只有廣東十三行才能治得了那些西洋商人,換成浙海關閩海關江海關肯定被他們給忽悠的一愣一愣的。

  看如今的浙海關就知道,海關衙門竟然在朝廷的明令禁止下接納西洋商船,這不是被忽悠瘸了是什麼?

  為了防止再有其他衙門被西洋人忽悠,其他三個海關必須關掉!必須關掉!

  前有李侍堯公報私仇泄憤,後有皇帝偏心粵海關,再加上朝中大臣對海關如何並不關心,要不是莊親王那天湊巧過去拿書,關閉閩、浙、江三海關聖旨已經發出去了。

  四口通商變成一口通商,關稅全部落到粵海關一處暫且不說,廣東十三行的商人行事肯定越發肆無忌憚。

  本來被他們壓榨的只有西洋商人,其他三個海關全部關閉,所有從海上來的商船都得和他們打交道,他們不膨脹誰膨脹。

  為今之計應該是儘快給海關定下章程,而不是將所有商賈之事都交給那些不知收斂的民間商人。

  那些海上來的商人不是大清的百姓,其中還涉及到國與國之間的邦交,周邊的小國臣服於大清的天威,海那邊的西洋可沒有。

  他們和西洋那些郭嘉相距甚遠,因為商賈交易之事打起來的可能不大,但是因此交惡也不是什麼好事兒。

  朝廷和蒙古各部、羅剎國的交易都有章程,將海上的交易章程定下來只是麻煩些並不是做不到,何必因此關閉港口。

  商是賤業、末業不假,但那是漢人的說法,他們滿人本來沒有瞧不起商人的說法,太.祖皇帝當年甚至是賣山貨才得以活命,也就入關後日子好過了才慣的現在的滿洲兒郎瞧不起這瞧不起那,把他們放在關外,敢說這種話少不得要挨大嘴巴子。

  閩、浙、江三海關的收入不多,但是每年也有幾萬兩銀子的進項,蚊子腿再小也是肉,沒有把錢往外扔的道理。

  再說了,閩、浙、江三海關的稅收為什麼少?還不是因為能掙錢的都被限制在粵海關一個地方?

  那邊錢少是因為往來交易的都是大清周邊的小國,大清自詡天.朝上國,周邊的小國前來上貢,朝廷要送出去比收到的上貢價值更大的賞賜才算不丟面子,如此一來能維持不花錢的狀態已經很不錯,不能再奢求他們賺錢。

  西洋人來大清經商能給他們帶來很多好處,只要打理的好,讓其他幾處海關都和粵海關一樣賺錢也不是沒有可能。

  只要他們在西洋人反應過來之前將水軍的戰鬥力提升上去,那就不怕西洋人過來找茬。

  賺洋人的錢來養他們的水軍,這主意不錯。

  還有就是,西洋人來大清經商已有上百年的歷史,他們從前朝開始就不斷有人過來,而不管是前朝還是本朝都沒有過去西洋看看的打算。

  有道是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西洋商人能來大清,他們大清的商人為什麼不能去西洋?

  別說什麼父母在不遠遊,只要能賺到足夠的錢,就算前面是刀山火海也一定會有人願意去。

  看那些西洋商人就知道,他們寧肯在廣州受欺壓、在朝廷明令禁止之下還違抗禁令去寧波,肯定是因為這一來一回賺到的錢足夠多。

  既然如此那還要什麼西洋商人,他們主動派商船去西洋豈不是更好,還省得有中間商賺差價。

  他們大清地大物博什麼東西都不缺,西洋商船帶過來的東西大部分都賣的不好,西洋有的他們都有,西洋沒有的他們也有,只有那些和大清不一樣的新鮮東西才稍微有點賺頭,他們的商船返航的時候帶上就行,不然空船回來也不太好。

  如此這般這般如此,總之就是掌握主動權絕對沒壞處。

  莊親王說之以情曉之以理,終於讓乾隆皇帝打消關掉閩、浙、江三海關僅保留粵海關的念頭,但是接下來問題又來了,誰去打理海關的事情?

  雖然乾隆皇帝很不想承認,但是他很清楚粵海關里里外外都爛透了,如果真的要給海關立個章程,粵海關連帶著兩廣總督衙門都得被拉下水。

  海關衙門和總督衙門都落不到好,廣東十三行會面臨什麼處境更不必說。

  強龍不壓地頭蛇,廣東那些商人和西洋人打慣了交道,把他們惹急了指不定他們能鬧出什麼事情來,所以派去的人一定得有手段,不能過去壓不住亂子還把自己給搭進去。

  海關衙門是個肥差,就算四個衙門只有一個的收益歸內務府,其他三個都歸戶部,派去打理海關衙門的也必須是皇帝的親信。

  得是皇帝的親信,還得有手段能鎮得住場子,還不能太貪心,這樣的人才應該放到更重要的地方,派去南邊管商賈之事實在是大材小用。

  別說乾隆現在挑不出合適的親信臣子,就算能挑出來,他也捨不得讓人去海關衙門。

  軍機處的人手尚且不夠用,斷沒有捨本逐末的道理。

  倒是十六叔現在閒著沒事兒干,這主意本就是十六叔想出來的,以十六叔的手段用在那裡雖然也是大材小用,但是也不是不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