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該說不說,賈家就沒有醜人,賈璉那張完全從賈赦臉上扒下來的風流臉,更是絕對能排在前三的,加上那張能說會道的嘴,只要他想,還真就很少能不被他忽悠住的。

  張氏最開始的時候,自然是不樂意的,但後面知道了妙玉生母是誰之後,倒是態度180度大轉彎兒。

  要不怎麼說無巧不成書呢,誰能想到,那妙玉的生母,算起來還是張氏的表妹,兩人還是閨中密友,未出嫁前,關係非常好,直到妙玉的母親隨著家人搬離京城,才慢慢斷了來往。

  卻沒想到,原來是人早就不在了,當下,對於妙玉做自己的兒媳婦,自然也就沒有什麼意見了。

  不過,妙玉確實還太小了,今年剛及笄,要成親,最好還是再等兩年,身子骨長好了才行。

  但這既然知道妙玉的身世了,妙玉自己也不用青燈古佛的熬著避難了,自然沒有再留在寺廟裡做居士的道理了。

  所以,這次林妙玉跟著一起進京,名義上是投奔族叔,以後以林家女的身份出嫁,其實主要還是跟賈穎一起讀書識字,由張氏教導管家之類的。

  畢竟,林如海和賈敏根本就不認識妙玉,雖然說是族親,林如海跟妙玉的父親也不過是見過,相比起來,反倒還是張氏跟妙玉的母親更加親近,日後妙玉也是給張氏做兒媳,現在就開始培養感情也不錯。

  賈敬最近正在忙水泥的調號,每天腳打後腦勺的,就連賈璉跟賈珠他們回京,都沒功夫管,所以,林玉軒跟賈瑚難得坐在一起喝酒聊天。

  半年來,兩人都是忙的不行,雖然經常能看到,但到底不如之前那樣形影不離,現在終於又坐在一起,不由得都很感慨。

  林玉軒看著賈瑚,問道:「大哥也快回京了吧?」

  賈瑚無奈嘆氣道:「到底是要成親,總不能一直不露面,等到了日子,直接往洞房一鑽就得了吧。」

  說完,兩人都笑了,估計賈瑚要是真的敢這麼做,作為老丈人的皇上,之後有都是小鞋給他穿。

  但笑過之後,又是一陣惆悵,人都是要長大,要獨立的,以後各奔前程,不能再如年少時那樣嬉鬧親近。

  年前,林玉軒又親自送走賈瑚,之後,彼此只是書信來往,再見面的時候,已經是三年後。

  第56章

  林玉軒在揚州整整呆了三年半,其實,半年前他就將八百里河堤全部修建完成,只是要離開回京復命的時候,迎來了幾十年難遇的特大洪災。

  因為林玉軒是全程監督,甚至吃住都跟這些幹活的人一起留在江堤上臨時搭建的工棚內,沒有人敢剋扣或者以次充好物資。

  再加上,做工的全是兩岸村民,他們都知道,現在修建堤壩都是為了他們自己,為了他們的家人。

  更何況,做工的時候不僅吃的飽、穿得暖,還有工錢拿回家,這可都是按照苦力工給的工錢。

  還有穆老大帶著他的兄弟們負責建工巡視,他們本就差點兒因為這個江堤喪命,家裡的親人也都跟著遭殃,自然更是認真。

  林玉軒設計的江堤是兩層的,下面的江堤離江面五十米左右的距離,這是原本江堤的位置,林玉軒讓在地面挪種了成年柳樹。

  然後將這堤壩留下三米高的距離,做抹斜面,用沙子水泥固定好,五米寬截面用青磚水泥做面,每隔三米種一顆果樹或柳樹,借它們的根須把緊地面。

  邊上砌水泥柱,串聯兩道鐵鏈,預防發生洪水時,有人落水,能攔住一道,不叫洪水將人沖走,然後每隔二百米距離,修建樓梯以供通行。

  五米遠處,是第二層抹斜面,這一層高約七米,之前用江米糊弄人的那些廢棄的白膏泥塊兒,修剪後配合水泥鋪設,撒種爬山虎等爬藤,又根鬚髮達的植物用以固定,上面又是水泥柱跟鐵鏈防護。

  這是後世非常常見的堤壩設計方案,但既然能給廣泛運用,自然是有它可取之處的,在林玉軒修剛建成功就迎來這樣的洪災。

  水位驟然升高,不過三天就生生漲了十來米,已經馬上就要超出上面的堤壩高度了。

  說實話,這時候的林玉軒心裡不慌是扯淡,水火無情啊,但林玉軒不能表現出絲毫的慌亂,否則揚州城就徹底亂了。

  林玉軒讓人幫著安置村民,他自己帶著一隊人馬觀察情況,也是儘量避免有人作死,趁著漲水撈魚。

  他就這麼帶著士兵在江邊頂著雨死守了七天,期間水最高的時候已經沒過人的腰部,很多士兵都哭著求林玉軒撤離,讓他們守著就行。

  終於,在第七天的時候,雨勢終於小了,到傍晚的時候,天終于晴了,然後,洪水開始慢慢褪去。

  人們歡呼慶幸之後,都是對朝廷的感激,其實,他們更加感激的是林家父子,尤其是林玉軒,當然,像穆老大等人,他們最感激的就是林如海父子跟賈瑚。

  過後,人們查看江堤情況,發現除了幾處或許是洪水夾裹的巨石之類的硬物撞擊,造成了幾處二層護欄石柱斷裂,還有少量的樹木給攔腰撞折了之外,幾乎是毫髮無損。

  這樣的好事兒,自然是要八百里加急,送信給皇上,兩江總督以及各處知府、知縣的奏摺紛紛上傳,林玉軒自然也遞交了摺子。

  區別就是,兩江總督等人是把林玉軒好一頓夸,當然,這也避免不了一些類似皇上洪福齊天,百姓託付之類的奉承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