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林如海早就跟林玉軒有了非常高的默契,立馬明白林玉軒的意思,於是出列跪在皇上面前說道,這些糧食主要是為了給戍邊的戰士跟百姓果腹的,如果經過精緻烹飪,以美味出現,並不能真實的讓陛下體會它們的價值,所以最好還是簡單烹飪的好。

  皇上立馬准許,他很認同林如海父子的意見,並且覺得,林如海這樣的,才是朝廷需要的為百姓謀福的好官,之後必須重用。

  同樣的,林家小子跟賈家的兩個孫輩兒也是好的,正直、勇敢、聰慧,假以時日,等他們長起來的時候,我大原朝必將又多了幾位能臣大將!

  龍心大悅,皇上自然是少不得對三個小的一頓誇獎,尤其是林玉軒,差點兒被誇禿嚕皮了,整張小臉兒都紅的要冒煙兒了,更是引得皇上哈哈大笑。

  太子一看,自然是要帶頭附和,剩下的皇子跟大臣們自然也都爭相說著好話,花花轎子人抬人,自然都是可著勁兒的誇讚唄。

  很快,大碴子粥的香味兒,混合著烤地瓜的香味兒就傳了出來,所有人都不由自主的朝院子裡頻頻看去,暗道這麼美味的食物,之前怎麼就沒注意?

  尤其是一些喜歡讀書,看過那些趣聞、遊歷書籍的,這些藩國流傳過來的植物,他們其實都不陌生,更是知道這些糧種傳進中原後,多是用來餵豬的。

  如今,聞著空氣中的香甜味兒,大家不由得扼腕,這簡直就是暴殄天物啊!倒是都便宜了那些畜生,讓畜生吃的膘肥體壯,反倒是人餓得頭暈眼花。

  這一刻,上到皇上、太子,下到文武百官,心裡都產生了慚愧之意,覺得自己愧對百姓的信任,當然,皇上跟太子是真的這麼想,並想到日後一定要多為百姓著想。

  至於官員,也不過是一時間的感慨罷了,三五日之後,那就該怎麼樣還是怎麼樣,但這不妨礙他們心裡佩服林如海的細心,還有嫉妒他的好運氣。

  第19章

  皇上、皇子也好,文武百官也罷,哪個平日裡不是錦衣玉食的,這冷不丁的吃點兒粗茶淡飯,說實話還覺得挺好吃的。

  尤其是那大碴粥配著莊子裡醃製的鬼子姜,就連皇上都破天荒的吃了一碗粥、一個烤紅薯,外加一些炒土豆絲跟白菜燉土豆。

  吃過之後,皇上有些羞赧的發現自己吃撐了,但隨後他又高興的發現,這些新糧是真的頂餓,吃完之後,四處走了半個多時辰仍然沒有消化多少,最後還是吃了太醫給熬煮的消食湯才緩解。

  這若是給士兵或百姓吃可就太適用了,他們的運動量大,平日裡吃不起米糧,一般都只能用糙米之類的餬口,就這也是不敢多放米麵,最後還得勒緊褲腰帶混個水飽,哪敢出大力運動?

  但這新的糧食就不一樣了,不僅抗餓,那個番薯里似乎還含有糖份,尤其是烤紅薯的時候,甜滋滋的味道,也能稍微讓百姓跟士兵嘗到點甜味兒吧?

  下午,皇上擺駕回宮,林如海跟賈代善他們總算是鬆了一口氣,接著,翁婿倆都忍不住翹起了嘴角。

  這樣的關乎社稷,足以載入史冊流芳千古的大功勞,皇上不可能不嘉獎,最主要的是,有了這份功績,只要兩家人不去作死造反,皇上就算為了安撫民心,立個吉祥物,那也輕易是不敢動他們家的。

  隨後,皇上下旨,林家所有收成的新糧糧種交由戶部大司農負責分發各地農戶種植,三年內收成不可私留,統一收回做糧種,回收價格按照:玉米粒等同碎米價錢,紅薯跟白薯按照糙米價錢。

  並嚴令,若有人剋扣回收糧種價錢,或者私自扣留糧種,一經發現,直接斬立決。

  大司農不敢怠慢,趕緊出列領旨,這個事情,皇上這樣盯著,哪個敢有絲毫懈怠?生怕出一點兒紕漏,丟官都是小事兒。

  畢竟,哪個皇帝他不想青史留名?尤其是當今皇上,年事已高,更是要抓住這次機會,讓自己載入史冊的時候,留下一筆耀眼的政績。

  看現在皇上幾乎是將朝政都移交給了太子,就連摺子什麼的都是太子在批閱,而他只是在太子實在遇上拿不準的時候才會偶爾點播一句。

  遲遲沒有正式傳位,估計就是等著這次新糧普及,解決百姓溫飽的政績落實,讓自己的政治生涯能畫上個圓滿結局。

  林如海想過皇上會嘉獎自家,也想過會給個爵位,沒想到皇上會大方的給恢復了祖上的一等侯爵爵位,此時的林府已經變成了安侯府。

  同時,林如海直接坐上了江南巡按兼都察院巡鹽御史,從二品,要求十日內啟程前往任職。

  按照書中推測,其實林海最開始外放的時候,應該是做的金陵知府,熬了幾年之後才升為三品的巡鹽御史,監管鹽道。

  但現在卻直接變成了江南巡按,在地方,品級上是僅次於總督,可是,這巡按就是按擦使,相當於駐地的欽差,他們不管政事,不帶兵,可他們專管官員,類似於現在的監察廳長或紀檢委加公安廳長。

  另外,巡按最讓人忌憚的是,它又被稱作黜陟使,黜陟使隸屬於吏部,有對地方官吏進行考察、並將其政績情況上報吏部,並提出推薦或貶黜的建議,換句話就是,他掌握著你的仕途。

  至於巡鹽御史,這個就沒有什麼可解釋的,就是監管鹽道,負責鹽稅,是個大肥差,當然也是個非常危險的職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