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頁
竟然是一點兒都沒打算考慮自家的孫女,鄭夫人心中極為不快,嘴上卻不敢說,只好應下。
「另外就是銀子。要做大事,總要有銀錢。」淑妃這次出了兩千兩,其實肉痛得很,「本宮是不可能有什麼私產的,嫂嫂還是要想些法子好好經營得好。」
說到這個,鄭夫人便想起一事:「娘娘,薛家人給臣婦遞了個消息,說是跟冀州府一戶商戶談好了入股,做那新式的紡紗織布的營生,利潤十分可觀。臣婦打聽了一下,這營生是從范長青的夫人那裡傳出來的。」
「范長青?」淑妃重複了一遍,又覺得額角生疼,「竟然是他?」
想起眼前這位親眷一家子做的好事,剛剛平復了心情的淑妃又覺得血往上涌。
鄭夫人也有幾分懊惱:「娘娘,您看要不要讓薛家出手?」
「出什麼手?不是已經跟什麼商戶入股了嗎?嫂嫂,此事不必再提了。」淑妃深吸口氣,看在鄭夫人剛給自己送進來三千兩的份上,沒有說那些不好聽的話。
大約是承平日久,福禍相繼,大越朝的新一年並不好過。地震的災情還沒處置好,得到了消息的北蠻人勾結了遼東的拉姆人,對北方邊關發起了猛烈的進攻,剛剛接手北疆軍的顯國公世子鬧了個灰頭土臉,左右支絀,好不容易才守住了邊境。這個時候,南疆卻又傳來了異動。
「林世子剛入京,還沒來得及歇息,就又接了兵符,帶兵去了南疆。」林錚來府里看欣姐兒,許杏還沒說什麼,長青先允了,等人去了園子見面,他才跟許杏解釋原委,「這孩子留在京里籌措糧草,過兩三日也要啟程。」
「是蘭詔國嗎?」許杏跟長青在南龍府多年,對南方邊疆的情形還是了解的。
長青神色嚴肅,帶著幾分愁容:「蘭詔國女王去世了,現在繼任的是她的大兒子,此人聯合了他生父部族的力量,數次試探,現在終於動手了。」
「那林錚他們此行豈不是頗為兇險?」許杏的一顆心提了起來,聲音都有些顫抖。
長青嘆息:「如今我卻不知道當初做得對不對了。不過,林世子他們身經百戰,又都武功高強,當是無妨的。」
許杏害怕,卻不敢說,好一會兒才道:「我的欣姐兒是最好的女孩子……」
都說禍不單行,新年期間發生的地震似乎預示了這一年糟糕的年景,南方北方都在打仗,國庫空虛難以為繼,更要命的是,北方的大部分地區又經歷了如同數年前的西北地區一樣的乾旱。
老家捎來了消息,說是受了災,他們自家尚好,今春的麥子多少還能收穫一些,而且手裡有銀子,已經買下了大量的糧食,村裡的人家都有存下的紅薯,井裡也還能打出水來,想來應當是能熬過的,但是聽說別的州府,已經有人離家去逃難了。
地方上如此,京城裡卻還是歌舞昇平,許杏的生意幾乎沒有受到影響。她卻不敢大意,拿了銀子囤下了大量的糧食,又專門吩咐胡大福一家,山莊裡多存糧食蔬菜,得保證這麼多做活的人都有飯吃。
董氏的船今年多跑了兩趟,從海外拉回來的也不再是香料、鐘錶一類的稀罕物事,而是白花花的大米。糧食的價格節節攀升,他們賺得盆滿缽滿。
他們是二道販子,並不是哄抬物價的米糧商人,朝廷也沒有拿他們如何,反倒是受了這些商人的啟發,讓戶部聯繫商人們去採買糧食。
原本等著夏糧收穫填補國庫的戶部更愁了,不但收不回多少賦稅,還要花大筆的銀子買糧食回來供應軍糧、賑濟百姓。
皇帝陛下終於回想起來,數年前范長青曾經上過一個摺子,談及商稅富國惠民,范夫人也曾有過「女子可抵勞力」的高論,便連忙讓人找到了那份摺子,著令戶部去落實商稅之事,又給禮部下了令,要務必想出法禮儀式,允許女子做工。
這個夏天,許杏就發現,京城裡多了不少在外頭謀生的女子,朝堂上也沒聽說有特別大的反對之聲。
這第一步,雖然有些運氣成分,但是終究是走出來了。
大旱之後,緊隨而來的卻是洪澇。等一切都消停了,時間已經進入了九月,許杏籌備著女兒的及笄之禮,心裡卻格外擔心:南疆的仗打了大半年年,也不知何時才能結束。
十月初一,原本是給去世的親人燒紙「送寒衣」的日子,朝堂上下卻一片歡騰。前鋒林錚帶著副將劉進擒獲了蘭詔皇帝和他的生父,蘭詔國要和大越朝議和了。
第244章 女兒出嫁(上)
隨著各地災情的緩解,朝堂上的氣氛鬆快下來,官宦人家飲宴歡聚的事情日漸增多,欣姐兒的及笄禮也可以熱熱鬧鬧的操辦起來了。
「早前我還擔心,可別出什麼大亂子,咱們欣姐兒的大日子,總不能冷清了去,好在如今這最困難的時候熬過去了。」欣姐兒及笄禮上的贊者是段玉琳,她們約好了提前一日過來演練流程,段玉真也要來湊熱鬧,段二夫人便帶著女兒和侄女過來了。看著小姑娘們一板一眼的練習,她跟許杏坐在一起喝茶說話。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另外就是銀子。要做大事,總要有銀錢。」淑妃這次出了兩千兩,其實肉痛得很,「本宮是不可能有什麼私產的,嫂嫂還是要想些法子好好經營得好。」
說到這個,鄭夫人便想起一事:「娘娘,薛家人給臣婦遞了個消息,說是跟冀州府一戶商戶談好了入股,做那新式的紡紗織布的營生,利潤十分可觀。臣婦打聽了一下,這營生是從范長青的夫人那裡傳出來的。」
「范長青?」淑妃重複了一遍,又覺得額角生疼,「竟然是他?」
想起眼前這位親眷一家子做的好事,剛剛平復了心情的淑妃又覺得血往上涌。
鄭夫人也有幾分懊惱:「娘娘,您看要不要讓薛家出手?」
「出什麼手?不是已經跟什麼商戶入股了嗎?嫂嫂,此事不必再提了。」淑妃深吸口氣,看在鄭夫人剛給自己送進來三千兩的份上,沒有說那些不好聽的話。
大約是承平日久,福禍相繼,大越朝的新一年並不好過。地震的災情還沒處置好,得到了消息的北蠻人勾結了遼東的拉姆人,對北方邊關發起了猛烈的進攻,剛剛接手北疆軍的顯國公世子鬧了個灰頭土臉,左右支絀,好不容易才守住了邊境。這個時候,南疆卻又傳來了異動。
「林世子剛入京,還沒來得及歇息,就又接了兵符,帶兵去了南疆。」林錚來府里看欣姐兒,許杏還沒說什麼,長青先允了,等人去了園子見面,他才跟許杏解釋原委,「這孩子留在京里籌措糧草,過兩三日也要啟程。」
「是蘭詔國嗎?」許杏跟長青在南龍府多年,對南方邊疆的情形還是了解的。
長青神色嚴肅,帶著幾分愁容:「蘭詔國女王去世了,現在繼任的是她的大兒子,此人聯合了他生父部族的力量,數次試探,現在終於動手了。」
「那林錚他們此行豈不是頗為兇險?」許杏的一顆心提了起來,聲音都有些顫抖。
長青嘆息:「如今我卻不知道當初做得對不對了。不過,林世子他們身經百戰,又都武功高強,當是無妨的。」
許杏害怕,卻不敢說,好一會兒才道:「我的欣姐兒是最好的女孩子……」
都說禍不單行,新年期間發生的地震似乎預示了這一年糟糕的年景,南方北方都在打仗,國庫空虛難以為繼,更要命的是,北方的大部分地區又經歷了如同數年前的西北地區一樣的乾旱。
老家捎來了消息,說是受了災,他們自家尚好,今春的麥子多少還能收穫一些,而且手裡有銀子,已經買下了大量的糧食,村裡的人家都有存下的紅薯,井裡也還能打出水來,想來應當是能熬過的,但是聽說別的州府,已經有人離家去逃難了。
地方上如此,京城裡卻還是歌舞昇平,許杏的生意幾乎沒有受到影響。她卻不敢大意,拿了銀子囤下了大量的糧食,又專門吩咐胡大福一家,山莊裡多存糧食蔬菜,得保證這麼多做活的人都有飯吃。
董氏的船今年多跑了兩趟,從海外拉回來的也不再是香料、鐘錶一類的稀罕物事,而是白花花的大米。糧食的價格節節攀升,他們賺得盆滿缽滿。
他們是二道販子,並不是哄抬物價的米糧商人,朝廷也沒有拿他們如何,反倒是受了這些商人的啟發,讓戶部聯繫商人們去採買糧食。
原本等著夏糧收穫填補國庫的戶部更愁了,不但收不回多少賦稅,還要花大筆的銀子買糧食回來供應軍糧、賑濟百姓。
皇帝陛下終於回想起來,數年前范長青曾經上過一個摺子,談及商稅富國惠民,范夫人也曾有過「女子可抵勞力」的高論,便連忙讓人找到了那份摺子,著令戶部去落實商稅之事,又給禮部下了令,要務必想出法禮儀式,允許女子做工。
這個夏天,許杏就發現,京城裡多了不少在外頭謀生的女子,朝堂上也沒聽說有特別大的反對之聲。
這第一步,雖然有些運氣成分,但是終究是走出來了。
大旱之後,緊隨而來的卻是洪澇。等一切都消停了,時間已經進入了九月,許杏籌備著女兒的及笄之禮,心裡卻格外擔心:南疆的仗打了大半年年,也不知何時才能結束。
十月初一,原本是給去世的親人燒紙「送寒衣」的日子,朝堂上下卻一片歡騰。前鋒林錚帶著副將劉進擒獲了蘭詔皇帝和他的生父,蘭詔國要和大越朝議和了。
第244章 女兒出嫁(上)
隨著各地災情的緩解,朝堂上的氣氛鬆快下來,官宦人家飲宴歡聚的事情日漸增多,欣姐兒的及笄禮也可以熱熱鬧鬧的操辦起來了。
「早前我還擔心,可別出什麼大亂子,咱們欣姐兒的大日子,總不能冷清了去,好在如今這最困難的時候熬過去了。」欣姐兒及笄禮上的贊者是段玉琳,她們約好了提前一日過來演練流程,段玉真也要來湊熱鬧,段二夫人便帶著女兒和侄女過來了。看著小姑娘們一板一眼的練習,她跟許杏坐在一起喝茶說話。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