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頁
「再留三年的話,欣姐兒就十六了,到了出閣的歲數,就在京城辦婚事,倒也省下不少麻煩。」許杏聽到這個任命,第一反應是女兒的婚事。她當然不希望女兒太早結婚,十五六歲實在是太小了,可是生活在這個時代,她也沒辦法拖得太晚,反而會壞了女兒的名聲,耗到十六歲已然是極限。
「對了,我得了書院先生的話,說寧哥兒現在的學問還不錯,可以考慮去考考了,等會兒我去看看他的功課,若是行,還得準備回老家去考學。」長青道。
許杏努力回憶著長青當初考縣試的情景,一拍手道:「呀,這樣的話,要早些回去準備了。」
長青搖頭:「不必早回去,一應事宜我叫人去辦,到考試的時候回去就好,早了……徒惹麻煩。」
他檢查了兒子的功課文章,雖然以他的標準衡量,差距還是有點兒大,可是他也覺得通過縣試問題不大,便決定年底安排人回鄉去辦理報名考試的事宜。
「這一次,我陪著他回去吧。」許杏想來想去,覺得不放心,「老家若是無人,讓他自己帶著人回去也行,算是個鍛鍊,可是他上頭還有祖母、曾祖母,有些事情不好處理,怕耽誤他考試。」
長青沉默片刻,同意了:「欣姐兒留在家裡吧。你帶著他們兄弟倆,我多找人護送你們。正月底回去,考完了三月初就回來。」
也只能如此,許杏沒有異議。
「對了,鄭大人回京了。」長青又說起另外一件事,「剛授了工部尚書。」
說起鄭大人,許杏就想起了他家的糟心人,臉色也不再輕鬆:「我在外頭遇到過鄭家的女眷,一個熱情得恨不得貼到我身上,一個就當我是仇人一般,真是一言難盡。」
鄭三姑娘臉上的傷養了大半年才出門,這件事雖然錯在謝瑜,她是受害者,可是也影響到了她的名聲。淑妃也不是吃素的,很快就查清了緣由,可是除了在皇帝面前給林錚和謝瑜上眼藥之外,她也做不了什麼,只能眼睜睜看著林錚毫髮無傷的離京。鄭府一眾人也憋屈不已,等到得了林范兩家聯姻的消息,鄭大夫人再想想這事兒,便把欣姐兒恨到了骨頭裡。
鄭三夫人就不一樣了。她兒子犯事兒跟范家人沒關係,現在范家的女孩兒已經定給了靖北侯府里,她可沒那個膽子去攪合,想想淑妃的吩咐,她自然是毫不尷尬的巴結許杏。聯姻不成,攀個熟人關係也是好的。
「鄭大人使人帶了話過來,要見我,估計要把舊事翻篇兒。」長青無所謂的道。
對此,許杏也不打算亂出主意,自然是讓長青看著處理。
不出長青所料,鄭大人時隔兩年和長青再見,整體的氛圍還是親切友好的。他對兒女婚事隻字不提,卻主動說起了長青斷的那個使團的案子:「家裡的幾個孩子被慣壞了,不知輕重,如今得個教訓也是好的。」
他雖然語氣溫和,長青卻絲毫不敢大意,小心的應對著。可是直到談話結束,鄭大人都沒有說一句不中聽的,反而言辭懇切的勉勵了長青一番,還真有了幾分老上司對老下屬的關愛提攜之意。
「他這是想要維護好跟你的關係。」許杏道,「我算是明白之前鄭三夫人為什麼那麼熱情了。」
長青卻並不敢掉以輕心:「大皇子妃誕下嫡子,也是陛下的嫡長孫,眼見得大皇子更得陛下偏愛,九皇子才不過七歲,暫時卻是比不過的,可世事無絕對,畢竟……」
他沒說完,許杏卻明白,畢竟皇帝陛下不過中年,如無意外,還有很多年好活,現在的年齡差距,再過上個十年二十年也就不是問題了,甚至大皇子還會因為年富力強受到老皇帝的猜忌,畢竟歷史上也有不少當了一輩子太子的太子。如此說來,九皇子未必沒有一爭之力,鄭氏這不就開始行動了?
第237章 母子返鄉(中)
牽扯到皇權爭奪,儘管許杏看過很多正史野史電視劇什麼的,她也依然不敢胡亂分析,只是出於自家的利益考慮,「說實在的,我只盼著九皇子上不了位。」
長青握住她的手安慰道:「現在說這些還太早,依我目前所見,他上位的機率極小,退一步說,他便是成功了,你覺得以鄭氏一門的做派,他會容忍這個外戚嗎?」
「所以你的意思是,無論如何,鄭氏都不可能一直囂張下去?」許杏卻不相信,「萬一九皇子真的極其倚重外家呢?」
「那咱們大不了就出京去,和當年一樣,我當個小縣令,你開個小作坊。」長青微笑。
許杏點點頭:「也行。」
長青心中卻知道,若真的有那一天,絕對不是那麼簡單,不過不必要現在就說出杞人憂天的話,徒惹許杏擔憂。
臨到年底,范府居然收到了北疆送來的年禮。
蠻人之前元氣大傷,暫時還沒有實力發動大規模的正面戰爭,可是今年冬天很冷,他們衣食不濟,只能南下搶掠。北疆軍雖沒有大規模作戰,但是要保衛百姓村落,巡邏戰線拉得很長,時刻繃著一根弦,也沒有什麼時間休息。林錚因為屢次立功,又抓了蠻族右賢王,身上也是正兒八經有個守備的軍職,並不能擅離職守。可是他可沒忘了准岳父一家,再有他母親幫著張羅,林林總總拉了兩大車送進了范府。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對了,我得了書院先生的話,說寧哥兒現在的學問還不錯,可以考慮去考考了,等會兒我去看看他的功課,若是行,還得準備回老家去考學。」長青道。
許杏努力回憶著長青當初考縣試的情景,一拍手道:「呀,這樣的話,要早些回去準備了。」
長青搖頭:「不必早回去,一應事宜我叫人去辦,到考試的時候回去就好,早了……徒惹麻煩。」
他檢查了兒子的功課文章,雖然以他的標準衡量,差距還是有點兒大,可是他也覺得通過縣試問題不大,便決定年底安排人回鄉去辦理報名考試的事宜。
「這一次,我陪著他回去吧。」許杏想來想去,覺得不放心,「老家若是無人,讓他自己帶著人回去也行,算是個鍛鍊,可是他上頭還有祖母、曾祖母,有些事情不好處理,怕耽誤他考試。」
長青沉默片刻,同意了:「欣姐兒留在家裡吧。你帶著他們兄弟倆,我多找人護送你們。正月底回去,考完了三月初就回來。」
也只能如此,許杏沒有異議。
「對了,鄭大人回京了。」長青又說起另外一件事,「剛授了工部尚書。」
說起鄭大人,許杏就想起了他家的糟心人,臉色也不再輕鬆:「我在外頭遇到過鄭家的女眷,一個熱情得恨不得貼到我身上,一個就當我是仇人一般,真是一言難盡。」
鄭三姑娘臉上的傷養了大半年才出門,這件事雖然錯在謝瑜,她是受害者,可是也影響到了她的名聲。淑妃也不是吃素的,很快就查清了緣由,可是除了在皇帝面前給林錚和謝瑜上眼藥之外,她也做不了什麼,只能眼睜睜看著林錚毫髮無傷的離京。鄭府一眾人也憋屈不已,等到得了林范兩家聯姻的消息,鄭大夫人再想想這事兒,便把欣姐兒恨到了骨頭裡。
鄭三夫人就不一樣了。她兒子犯事兒跟范家人沒關係,現在范家的女孩兒已經定給了靖北侯府里,她可沒那個膽子去攪合,想想淑妃的吩咐,她自然是毫不尷尬的巴結許杏。聯姻不成,攀個熟人關係也是好的。
「鄭大人使人帶了話過來,要見我,估計要把舊事翻篇兒。」長青無所謂的道。
對此,許杏也不打算亂出主意,自然是讓長青看著處理。
不出長青所料,鄭大人時隔兩年和長青再見,整體的氛圍還是親切友好的。他對兒女婚事隻字不提,卻主動說起了長青斷的那個使團的案子:「家裡的幾個孩子被慣壞了,不知輕重,如今得個教訓也是好的。」
他雖然語氣溫和,長青卻絲毫不敢大意,小心的應對著。可是直到談話結束,鄭大人都沒有說一句不中聽的,反而言辭懇切的勉勵了長青一番,還真有了幾分老上司對老下屬的關愛提攜之意。
「他這是想要維護好跟你的關係。」許杏道,「我算是明白之前鄭三夫人為什麼那麼熱情了。」
長青卻並不敢掉以輕心:「大皇子妃誕下嫡子,也是陛下的嫡長孫,眼見得大皇子更得陛下偏愛,九皇子才不過七歲,暫時卻是比不過的,可世事無絕對,畢竟……」
他沒說完,許杏卻明白,畢竟皇帝陛下不過中年,如無意外,還有很多年好活,現在的年齡差距,再過上個十年二十年也就不是問題了,甚至大皇子還會因為年富力強受到老皇帝的猜忌,畢竟歷史上也有不少當了一輩子太子的太子。如此說來,九皇子未必沒有一爭之力,鄭氏這不就開始行動了?
第237章 母子返鄉(中)
牽扯到皇權爭奪,儘管許杏看過很多正史野史電視劇什麼的,她也依然不敢胡亂分析,只是出於自家的利益考慮,「說實在的,我只盼著九皇子上不了位。」
長青握住她的手安慰道:「現在說這些還太早,依我目前所見,他上位的機率極小,退一步說,他便是成功了,你覺得以鄭氏一門的做派,他會容忍這個外戚嗎?」
「所以你的意思是,無論如何,鄭氏都不可能一直囂張下去?」許杏卻不相信,「萬一九皇子真的極其倚重外家呢?」
「那咱們大不了就出京去,和當年一樣,我當個小縣令,你開個小作坊。」長青微笑。
許杏點點頭:「也行。」
長青心中卻知道,若真的有那一天,絕對不是那麼簡單,不過不必要現在就說出杞人憂天的話,徒惹許杏擔憂。
臨到年底,范府居然收到了北疆送來的年禮。
蠻人之前元氣大傷,暫時還沒有實力發動大規模的正面戰爭,可是今年冬天很冷,他們衣食不濟,只能南下搶掠。北疆軍雖沒有大規模作戰,但是要保衛百姓村落,巡邏戰線拉得很長,時刻繃著一根弦,也沒有什麼時間休息。林錚因為屢次立功,又抓了蠻族右賢王,身上也是正兒八經有個守備的軍職,並不能擅離職守。可是他可沒忘了准岳父一家,再有他母親幫著張羅,林林總總拉了兩大車送進了范府。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