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徐增壽說道:「縱使妙儀有錯,不該由著燕王造反,可是也不該由大哥攻打北平城。大哥可曾想過九泉之下父親的感受?縱使北平城破,大哥大獲全勝,你要背負骨肉相殘、大不孝的惡名啊!」

  徐輝祖眼神里閃過一絲迷茫,而後目光一肅,說道:「自古忠孝不得兩全。逼到這個地步,只能舍孝而成全忠義!」

  徐增壽抱著大哥的腿,「大哥!你想想父親生前是如何疼妙儀的?你真的忍心下手嗎?你十萬大軍,欺負妙儀一萬老弱病殘,你不虧心嗎?」

  徐輝祖堅定的一一掰開弟弟的手,「當年外祖父謝再興謀反,嫡母謝氏被刺殺,妙儀失蹤,爹爹當年也是如我這番掙扎痛苦。爹爹明知其中有異,卻沒有為謝家人求情,只是默默尋找妙儀,此番作為,明知君王有錯,可是為君者諱,寧可獨自忍受痛苦和誤解,就是赤膽忠心。我是父親的兒子,我今日只是和父親當年做出了同樣的選擇,父親九泉之下會原諒我的。」

  言罷,不等弟弟徐增壽辯駁,徐輝祖就快步離開了營帳,吩咐隨從,「立刻將二爺送回京城,關在徐家祠堂,不得外出!」

  徐增壽被堵了嘴,扔進馬車裡,運往京城。

  一天一夜,到了山東境內,徐增壽才被鬆了綁。

  隨從勸道:「二爺!您就省點心吧!都已經這樣了,大小姐也好,魏國公也罷,都沒有退路了。」

  徐增壽靠在馬車裡,喃喃道:「我錯了,我真的錯了。」

  隨從大喜,「知道錯就好。」

  徐增壽說道:「我真是笨,怎麼能用墨汁寫『中山王徐達之靈位』呢——我應該潑油漆寫啊!」

  北平城,戰事如火如荼。

  轟隆!

  炮火壓制著徐妙儀抬不起頭來,大兒子朱高熾說道:「娘,要不要派人找爹爹增援我們?」

  徐妙儀咬牙說道,「不行!你父王在白河溝正和李景隆五十萬大軍惡戰,不能分心。」」都讓開!開水來了!」永安郡主領著一群婦孺抬著一桶桶滾燙的熱水登上城樓,往攀爬城牆攻城兵身上澆去,立刻燙倒了一大片。

  徐妙儀得了喘息之機,重新布置城牆防衛,抹了一把臉上的黑灰,安慰兒子道:「你瞧,我們一萬守軍也撐了五天,我們在創造奇蹟啊,你父王也是如此。」

  徐妙儀將朱高熾和永安郡主叫到跟前,「你二舅舅一己之力,就幫我們撐了寶貴的兩天半時間,要牢記二舅舅的恩德,以後給他養老,方沒白疼你們一場。」

  朱高熾和永安郡主說道:「是,二舅舅早就和親爹一樣親了。」

  ☆、第286章 保衛北平

  徐輝祖十萬大軍圍攻北平二十餘日,燕王妃徐妙儀親自督戰,堅守城門,戰勢陷入膠著,僵持不下。

  道衍禪師坐陣指揮,徐輝祖軍隊幾次都攻到城牆,皆被燕軍圍攻,城牆幾次易手,戰事十分兇險。

  萬般無奈之下,徐妙儀決定組建了一支敢死隊,反守為攻,招募精兵。

  五十人一隊,一共九隊,四百五十人。

  每人面前擺著一碗酒,一塊干肉,一個饅頭。

  徐妙儀說道:「這是你們最後一頓飯,吃完這頓飯,到了半夜南軍人困馬乏時,你們會被繩索放下北平九道城門之下,沒有馬匹,沒有補給,沒有支援,你們只能前行戰鬥,不能後退。」

  敢死隊默默喝了酒,吃了饅頭,將干肉都留下了。

  隊長說道:「把肉留給城裡的孩子們吧,燕王妃,他們是不是可以看見燕王得勝,王旗插/在京城的那一天?」

  徐妙儀強忍住淚水,「他們會的。」

  隊長說道:「這就夠了,我們下去迎接死亡,是為了孩子們可以擁抱希望。」

  敢死隊乘著夜色下了城樓,分散在暗處,接來來的九天裡,每到夜裡南軍睡覺歇息時,就有敢死隊四處偷襲防火,燒毀軍糧補給,滋擾得南軍不得入眠,等敢死隊戰鬥到最後一人,天就亮了。

  如此反覆九天,不堪其擾的南軍都快瘋了!

  南軍元帥大營。

  「徐將軍!我們的戰馬都宰殺了一大半,朝鮮國王李成桂答應的援軍和糧食都不見影子!這樣下去,北平城還沒攻克,我們的人都要餓死了!」

  李成桂建立朝鮮,對大明俯首稱臣,是附屬國之一。建文帝下了勤王詔書,朝鮮國國王李成桂立刻相應,上表朱允炆,說朝鮮國會全力以赴勤王平亂。

  朝鮮和燕地接壤,建文帝命令李成桂出五萬大軍配合徐輝祖圍攻北平城,並且負責補給徐輝祖十萬大軍的糧草。

  李成桂滿口答應,說一定辦到,可是徐輝祖圍攻北平城快一個月了,別說是朝鮮援軍,就連一粒糧食都沒看到!

  徐輝祖大怒,問掌管糧草的官員,「怎麼糧食還沒運到?」

  官員哆嗦道:「下官每天都派人去催啊,可是這個朝鮮王李成桂每回都盛情款待,還滿口答應了,說明天就出發,明日復明日,就是不見來。」

  徐輝祖吼道:「那就去主帥李景隆那裡借一點糧食先抗一抗!」

  官員說道:「李大帥不肯借,說他們五十萬軍還不夠吃呢,哪有餘糧借給我們。」

  李景隆其實有餘糧,但他就是不肯借,因為他一直嫉妒徐輝祖善戰,名聲又比他響亮,同樣是將門之後,徐輝祖就是那種「別人家的孩子」。李景隆好容易得到主帥的機會,怎麼可能輕易的被徐輝祖搶了風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