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洪武帝打量著兒子,」你家老二朱高煦第一次進宮來見朕的時候,朕還以為是你呢,朕叫他四郎,他沒應,說』皇上,您叫錯了,我是二郎『。「朱棣說道:」熊孩子不懂事,不會說話,被兒臣慣壞了,父皇見諒。「洪武帝搖搖頭,」我們老朱家的二郎,就應該有這種魄力。朱高煦和你少年時幾乎一模一樣,一身銳氣,朝氣蓬勃,往那一站,就像一桿旗幟似的,讓人挪不開眼睛,一眼望過去,千萬人裡頭就能認出來。「「四郎啊。「洪武帝拍了拍朱棣的肩膀,」朕二十幾個兒子,你就是那根旗杆,是朕最引以為傲的兒子。「長到四十多歲,朱棣才第一次聽到父親的誇獎!

  一時間,朱棣甚至覺得那句」你就是那根旗杆,是朕最引以為傲的兒子「只是幻覺。

  父與子,每個兒子都希望得到父親的欣賞和認可。朱棣也不例外,哪怕和父親矛盾重重,這一句姍姍來遲的讚揚對他而言也是彌足珍貴的。

  朱棣肩膀一顫,一股熱流似乎即將奪眶而出,好在他人到中年,涵養十足,忍了忍,將眼淚逼退,父親還活著呢,此時此刻不是流淚的時候。

  洪武帝又饒有興致的說起來孫子朱高煦,」朕問你家二郎,說在北平學了些什麼本事?煦兒說,我讀書不如大哥,不過我的兵法和武功比大哥要強。朕心想啊,這不正好和四郎你一樣嘛,朕就命宮裡幾個侍衛和煦兒比武。煦兒大獲全勝,朕問他有何感想,你猜他說什麼?「知子莫若父,朱棣難為情的說道:」一個能打的都沒有。「這是二兒子的口頭禪了,燕王府的人都知道。

  洪武帝呵呵笑道:」對,就是這句話,簡直和你少年時一模一樣。朕那個時候還沒登基,天下大亂,朕忙著南征北戰,無暇管你們這些兒子們,你從小就喜歡舞刀弄劍,跟著朕在軍營里長大,學得一招半式,就顯擺著找人比武,贏了也就罷了,一旦輸了,就回去苦練,回想著如何破解對方的招式,第二天一定要贏回來。」

  朱棣微微吃驚,「父皇知道兒臣少年時軍營的日子?」

  洪武帝點點頭,「雖然朕沒有時間教導你,陪著你們長大,但是朕一直派人跟著你,記錄你們每天都在做些什麼,朕得空便看著他們寫的書信,因此對你們的性子了如指掌。你如今也是六個孩子的父親了,應該理解朕當年身為人父的無奈。」」身在戰場,心裡其實一直牽掛著孩子們,想知道他們的喜怒哀樂,可因總是在外打仗,和他們相處的時間太少,孩子們敬你愛你,但無法真正和你溝通交流,你又怕慣著他們,會慣出壞毛病來,所以一直以嚴父的面目對待他們,對不對?「洪武帝一席話,簡直說道朱棣心坎上去了,他如同找到了知己,連連點頭,」父皇說的極是,女兒們也就罷了,本來女孩子就要多嬌慣些,要星星要月亮都給她們,我們老朱家的女兒是天之驕女,再多的寵愛也無所謂的。可是兒子們不同,兒子要自強自立,因為將來他們要承擔保家衛國的重任,所以縱使不捨得,也要狠下心來嚴格要求他們。「

  洪武帝說道:「是啊,他們摔到了、練兵時受傷了,你其實十分心疼的,很想像他們的母親那樣,抱一抱,親一親,安慰一下,可是話到嘴邊,或者手都伸過去了,卻又忍住縮了回去,冷下臉來教訓他們自己爬起來,或者大罵他們笨蛋,如果在戰場上,他們的每一次失誤就是找死。」

  朱棣被父親的話深深觸動,」是的,兒臣明白父親的意思,身為人父,有諸多的不得已,很多冷言冷語其實是想保護他們,希望他們將來有本事自立,當得起他們肩上的責任。」

  洪武帝長嘆一聲,「其實你也好,煦兒也罷,你們父子兩個爭強好勝的性子都是隨了朕,身為大明皇族的男丁,我們沒有選擇安逸的餘地,只能勇往直前。」

  朱棣點頭說道:」是的,兒臣要守護燕地的門戶,沒有退路,所以必須一往直前。「洪武帝拍了拍朱棣結實的胸膛,「其實你少年時爭強好勝也並非為了自己,你生母碩妃早逝,五郎橚兒懵懂無知,你想保護弟弟,想要朕看見你的能力,所以一直拼命表現自己,當一個好兒子、好哥哥、好王爺。」

  「父親——」朱棣激動的看著洪武帝,第一次忘記了應該稱呼父皇。

  洪武帝感嘆道:「沒想到吧,其實朕一直都知道你的想法,你在朕心中,一直占據著一席之地。」

  或許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洪武帝破天荒的一番推心置腹,說的朱棣心軟了,誠然,父親做過許多人神共憤的錯事,甚至在十六年前徐妙儀生產才三日就趕著燕王府去北方就藩。

  可是現在朱棣看著白髮蒼蒼的老父親,想想父親也曾經在他年少時,偷偷的,用嚴父的方式關注著、關心著自己,就像現在他關心朱高熾和朱高煦兩個兒子一樣,將心比心,朱棣突然覺得,他可以原諒父親以前的所作所為了。

  以兒子的身份。

  無論如何,父親最終同意了他和徐妙儀的婚事,也在他和徐妙儀擅自出藩地到鳳陽,犯了形同謀反的重罪後,默認了紀綱息事寧人,平息事端的做法,使得東宮不敢再出什麼么蛾子了。

  朱棣覺得,無論父皇以前做了些什麼,父親內心裡其實還是愛他這個兒子的。

  「父親。」朱棣握住了洪武帝的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