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朱橚說道:「可是你和四嫂差點喪命。」

  朱棣指著自己,「這不還好好的嗎?你岳父雖然賜死,馮家也敗了,但是軍中依然有不少人敬佩你岳父,這次馮誠出獄,發配邊關,暗地裡得了不少人的照顧。總之你和周王妃好好過日子,將來的周王府才能穩得住,夫妻一體,可不只是說說而已。」

  作者有話要說:  朱橚是個技術宅男,不通人情,不懂權術,被哥哥保護的太好了。

  第一更送上

  第二更在七點

  第三更嘛,大家加油留評

  ☆、第275章 如夢方醒

  朱棣知道弟弟朱橚對政事一竅不通,弟妹馮氏倒是個明白人,只是政治是冰冷殘酷的,何況凡人皆有私心,馮氏為了救弟弟馮誠的性命,將燕王府置於危險之中,朱棣若說一點不惱,也是假的。

  但如今這個局面,東宮暗箭不斷,藩王之間千萬不能起內訌,被東宮找到削藩的把柄,連保護自己的力量都沒有了。

  朱橚遠在開封,妻子馮氏才是他最近也是最有能力的盟友,畢竟一旦朱橚有事,身為周王妃的馮氏也絕對沒有什麼好結果。情感上夫妻不能一心,那只能用利益捆綁在一起。

  夫妻可以不是愛人,但至少是盟友、若反目成仇,只能兩敗俱傷了。

  當然,朱橚根本想不了那麼多,他只是照著四哥說的去做,四哥從來不會錯。

  於是周王夫婦從燕王府回家後,似乎又重歸於好。

  朱棣和妙儀親自送周王夫妻到二門,兩人攜手而歸,徐妙儀感嘆道:「馬皇后好眼光,給五弟挑了一個好媳婦。」

  朱棣問道:「你不怪她?」

  徐妙儀說道:「正因為她的信,我才有機會見表哥最後一面,沒有留下終身遺憾,為何要怪她?馮氏她……也是個可憐人啊,只可惜五弟的心早就給了別人,兩人永遠無法交心。」

  朱棣問道:「那個……『別人』過的如何?再嫁了嗎?」

  徐妙儀搖搖頭,「她的心也早就給了別人,開了個茶園,十六年來種茶、炒茶、賣茶,儼然是個商人了。怎麼了?五弟剛才問過你了?」

  朱棣說道,「沒有,五弟寄情於醫學,這兩人緣分已經斷了。」

  自從十六前封了朱允炆為皇太孫,國儲既定,一年之前所有的藩王都就藩了,如今洪武帝如此著急兒子們回京,不用猜就知道父皇病危了。

  兒女們齊聚一堂,孫子孫女加上外孫、重孫們的人數已經超過了一百,皇室人丁興旺,洪武三十年的除夕夜格外熱鬧。

  東宮皇太孫朱允炆在家宴上對諸位皇叔們畢恭畢敬,燕王居長,朱允炆首先給朱棣敬酒,朱棣微笑著一飲而盡,好像將淮河上的驚心動魄從記憶里抹去。

  朱元璋居然強撐著破敗不堪的身體和兒孫們一起守歲,過了三更方回去休息。有了這位當家人,誰都不敢造次,繼續上演著皇室和睦、其樂融融的大戲。

  徐妙儀和周王妃馮氏再次聯手,加上桂王妃和代王妃都是她的親妹妹,時隔十六年,藩王們重聚京城,關係依然融洽。這種兄弟齊心的狀況是洪武帝希望看見的,也是東宮最不願意見到的。

  或許是因兒子們的到來,朱元璋的精神為之一振,春天時病情逐漸好轉,藩王們頓時覺得虛驚一場:父皇雖然嚴格了些,但是對兒子們還是不錯的,自從漢朝以來,沒有任何一個朝代像洪武帝那樣放手給藩王們權力和兵權。

  洪武帝連燕王夫妻私自出藩地都能原諒,甚至暗自出手抹平此事,至少說明他不希望兒子們出事。

  同樣的,藩王們也覺得父皇才是最大的靠山,只要父皇活著,他們才能繼續過上好日子。

  父皇若有事……淮河事件,藩王們都覺得東宮吃相難看,皇叔們將來前途渺茫。

  洪武帝身體見好,朝臣們立刻上了奏本,說皇上身體無恙,藩王們該回去了。

  不用猜,就知道是誰的手筆。

  藩王們收拾收拾,準備出京。東宮皇太孫妃馬氏帶上了厚禮,以晚輩之禮給諸位皇叔們送行。

  一共二十幾位皇叔,馬氏忙的腳不沾地,拜訪每一個藩王府,打點禮物。好容易拖著疲倦的身軀回到東宮,宮女又說道:「娘娘,馬大人求見。」

  父親來了,馬氏再累也要親自接待的,忙說道:「快請,對了,我父親用過飯沒有,你們怎麼不叫皇太孫陪著馬大人說話?」

  宮女低頭說道:「馬大人早上來的,中午在東宮用過飯了,上了幾次點心茶水,皇太孫今日一早就出宮,奴婢不知道往何處去了,奴婢這就派人去尋。」

  「不用,已經是黃昏,皇太孫在宮裡落鑰之前就回來了,快去請馬大人吧。」多年夫妻,馬氏早已看穿丈夫的心思,既然不知所蹤,一定是去找那個女人了……

  馬大人見了女兒,先行了跪拜國禮,馬氏忙說道:「父親請坐。」

  書房裡只有父女二人,馬大人直言問道:「如何?有沒有拉攏到藩王?」

  馬氏疲倦的伸出一根手指頭。

  馬大人問道:「一個?是誰?最好是寧王朱權,他驍勇善戰,在大明九邊的名聲僅次於燕王朱棣,而且寧王還有一個大好處,他手下有招降的朵顏三衛騎兵,幾乎無往不勝——」

  「是一個都沒有。」馬氏打斷了父親,下巴往外抬了一抬,「呂側妃和皇太孫做事太絕了,燕王妃娘家家族勢力大,擅長籠絡人心,我幾天借著送行的由頭套近乎,碰了一鼻子灰,一無所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