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縱使毛驤看慣了血腥,此時也震驚了:蜀王妃藍氏是藍玉的親女兒,看到父親的人皮,蜀王妃豈不會活活嚇死了……

  藍玉謀反案爆發,誅殺二萬多人,京城一片腥風血雨,毛驤依照洪武帝口諭,剝了藍玉人皮,命錦衣衛送到蜀王府。

  蜀王妃當場昏厥。

  儈子手天天都在殺人,刑場的血就沒幹過,京城連空氣都飄著血腥的味道。

  京城郊外,常槿修行的道觀里,迎來了一位尊貴的客人。

  皇太孫朱允炆乘坐一葉扁舟,踏上了池塘中間的一艘畫舫。畫舫里,一個清瘦妙曼的女子正直愣愣的看著池塘里的殘荷。

  朱允炆呼吸一滯,緩緩走近常槿,說道:「你終於肯見我了。」

  十六年了。

  常槿扶著欄杆的手驀地一緊,攥得欄杆上褐色的油漆都剝落了,深深嵌進了指甲。

  她深吸一口氣,鼓足了勇氣,轉過身去。

  四目相對。

  朱允炆痴痴的看著常槿,「你……還是以前的樣子。」

  常槿低頭,避過朱允炆熾熱的目光,看著自己的裙擺,說道:「請你……不,是求求你救救我二哥常升,他被捲入了藍玉謀反案。可他是無辜的,求你救救他。」

  朱允炆的目光從沸騰立刻跌成了冰冷,「你找我就是為了這個?」

  常槿說道:「是的,我二哥是被冤枉的。自從皇后娘娘去世,誰也沒法勸他改變主意,但是你可以的……你都可以從朱允熥那裡奪得皇太孫之位,朱允熥十三歲就出京就藩了,你還有什麼做不到的呢?」

  「只有你能救我二哥。只要你救他一命,爵位官銜什麼的都無所謂,只要他活著,我願意付出一切代價。」

  所有預料的期待,憧憬都被冰冷的交易擊碎了。

  朱允炆似乎聽到了心破碎的聲音,他聽到另一個自己冷冰冰的說道:「既然如此,你應該明白我想要什麼。」

  常槿沉默,而後抬起頭,直視著朱允炆的目光,緩緩解開了衣帶。

  朱允炆心裡哭道:不要!不要這樣作踐自己!只要你說愛我!願意陪著我!我也可以為你付出一切!

  可是他看見另一個自己走近了常槿,吻著她的嘴,右手扯掉了寬大的道袍,隨手一扔,道袍在秋風裡飄飄蕩蕩,覆蓋在半枯敗的殘荷之上。

  作者有話要說:  所以……常升是唯一卷進藍玉案卻沒有砍頭的人。

  ☆、第270章 毛驤赴死

  奪官削爵的常升成為藍玉謀反案唯一的倖存者,被發配到了廣西龍州戍邊。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當朝廷一片哀怨之聲時,洪武帝將親手製造了「大明四大案」——空印案、胡惟庸謀反案、李善長謀反案、藍玉謀反案,滿手血腥的錦衣衛推了出來,以平息民怨,宣布解散錦衣衛,並將原指揮使毛驤下獄。

  一時間不可一世的錦衣衛樹倒猢猻散,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京城裡再也看不見穿著飛魚服、佩著繡春刀的錦衣衛了。

  毛驤獨自承受著所有的怒火和怨氣,朝臣們一哄而上,恨不得活撕了毛驤!就連孀居的臨安公主都站出來向毛驤追責駙馬李祺之死。

  毛驤四面楚歌,明月和紀綱暗自和明教聯絡,商議營救毛驤。很快,刑部以瀆職、栽贓陷害、結黨營私等罪名判了毛驤凌遲之刑。

  御書房裡,洪武帝頭疼病越來越嚴重了,到了睜眼看書就頭疼欲裂的地步,他散開了髮髻,閉著眼睛,躺在龍榻上,頭上扎著數根銀針,以緩解疼痛。

  女官胡善圍打開奏摺,用平緩的語調念著刑部對毛驤的判決。

  扎在太陽穴上的銀針微顫,萎縮耷拉的眼皮起伏不定,好像有股波浪在眼球里翻滾著,如枯柴般的雙手微微抽動,似乎分裂出了一半靈魂,在掙扎,在說服另一半。

  待胡善圍念完奏摺,洪武帝起伏的眼皮終於安靜下來了,吐出兩個字,「准奏。」

  這是毛驤,您養了四十多年的義子啊!

  胡善圍心中翻江倒海,她進宮當女官這些年,和毛驤一起伺候皇家,兩人配合默契,有同僚之情。此刻見洪武帝要拋棄毛驤,胡善圍壯著膽子提醒了一句,「皇上,刑部判的是凌遲之刑。」

  洪武帝依然還是兩個字,「准奏。」

  胡善圍無奈,提起硃筆十六年前秦王殉情,和鄧銘同死,三皇子晉王憤怒之下起兵叛亂,將火炮對準了雞鳴山孝陵,關鍵時刻胡善圍以身保護洪武帝,背部被火藥灼燒,養了小半年方好轉。

  從此胡善圍就得了洪武帝的信任,時不時替君王代筆,按照洪武帝的意思批奏摺。

  殷紅色的硃筆在奏本末端緩緩移動,胡善圍覺得手中輕飄飄的毛筆似乎有千斤重,寫了一個小小的「准」字,用盡了畢生的力氣。

  每一筆就像一把刀,切割著白淨的紙張,也割裂著胡善圍的靈魂。

  胡善圍知道,苦勸是無用的。上次毛驤就因幫忙藍玉轉告臨死前的一句話,就被洪武帝猜忌同情藍玉。這時候替毛驤求情,不僅救不到他,反而將自己也陷進其中。

  終於寫完了「准」字,胡善圍剛要擱筆念下一本奏摺。洪武帝說道:「且慢。善圍,你替朕擬一份赦免詔書,昭告天下。以前的胡惟庸謀反案也好、現在的藍玉謀反案也罷,死了太多人。倉促之下,有些人是冤枉的,也糊裡糊塗砍了頭,如今朝堂上不停的有人檢舉胡黨和藍黨,很多只是為了排除異己,栽贓陷害而已,長此以往,大明恐怕會陷入無官可用的尷尬境地。告訴文武百官,到此為止吧,除了已經入獄在審的犯官外,朕都既往不咎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