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徐妙儀暗道:唉,還真的被五弟猜中了,他和王音奴是知己,太了解對方了。所以王音奴雖然沒有開口問她,但是心裡是知道的。

  徐妙儀說道:「我知道了,走吧。」

  徐妙儀陪著王音奴走在筆直的甬道上,漢白玉地面上鋪著紅毯,紅毯通向一個高台,高台四周是幾十個打坐念著《往生經》的和尚,中間已經用乾柴堆起了一個寶塔,寶塔的火已經點燃,灼燒的火焰在北風中張牙舞爪。

  王音奴獨自踏上了台階,一步步走的穩穩噹噹,寬大的袖袍在風中鼓脹開來,欲乘風歸去似的,九翟冠上鑲寶點翠的九隻翟鳳在火焰里閃耀著,即將鳳凰涅槃,展翅欲飛。

  王音奴在「火焰山」前停下腳步,這時風向突變,捲起了一陣煙塵,依稀看著王音奴飛蛾撲火似的縱身一躍……

  周王朱橚負手站在醫館的院子裡,靜靜的看著遠處的黑煙,半個時辰後漸漸消散,他依然沒有挪動,就像立地生根的一尊石像,要亘古不變留在那裡。

  皇宮,御書房。

  洪武帝和朱棣父子兩個相對而坐,毛驤傳口諭,朱棣匆匆從軍營趕來,盔甲都來不及脫下。

  夕陽西下,餘暉透過窗戶照在朱棣身上,他身材高大,投射的陰影將洪武帝罩在其中。

  朱棣越是強壯威猛,越顯得洪武帝乾癟老態。

  接連而來的打擊摧毀不了這位開國帝王的心志,但對身體的摧殘是無法避免的。

  洪武帝說道:「今天大朝會上有許多武將、包括鄭國公都覺得你適合當儲君。」

  朱棣說道:「哦。」

  洪武帝問道:「你怎麼看?」

  朱棣立刻起了警惕之心,淡淡道:「儲君之位應由父皇定奪,兒臣無話可說。」

  洪武帝說道:「我們是親父子,但說無妨,不要像大朝會廷議那種互相試探打太極。」

  多年父子,朱棣深知父親的秉性,倘若真的毫無保留和盤托出,倒霉的還是他自己。

  栽了無數跟斗,跌得頭破血流後,朱棣懂得如何和洪武帝斡旋了,他說道:「既然父親要求兒臣直言,那也請父親對兒臣直言。當武將提出兒臣為儲君,父皇當時很驚訝嗎?」

  言下之意,就是試探洪武帝到底有沒有認真考慮過他這個四皇子。

  陰影下的洪武帝說道:「朕並不意外,親王之中,你年紀最長,在軍隊中也最有威望,軍隊敬佩強者。」

  朱棣說道:「然而,父皇並不覺得兒臣適合當太子吧。」

  洪武帝問道:「何以見得?」

  朱棣說道:「倘若父皇有意封兒臣為太子,就不該問剛才那些問題。父皇著急宣兒臣覲見,其實是擔心大朝會的消息傳到兒臣耳邊,兒臣動了心,有機會和那些支持兒臣的朝臣們接近,甚至可能和鄭國公聯手和大侄兒爭國本。」

  洪武帝心急火燎的召見四兒子,是想在朱棣行動之前,徹底打消兒子的心思。

  因為洪武帝知道一旦朱棣和鄭國公攜手,朱允炆即使上位,也危機四伏。

  洪武帝不動如山的臉色終於有了一絲變化,耷拉的眼皮一抬,露出帝王的威懾。

  朱棣紋絲不動,「兒臣知道揣摩聖意是大忌——是父皇要兒臣直言的。」原本朱棣只是猜疑,如今看見洪武帝的神色,還有什麼不明白的?

  父皇心裡只有東宮,即使太子大哥去世,父皇屬意的是大孫子朱允炆!否則按照規矩,早就立了唯一的嫡孫朱允熥為皇太孫了,何必開大朝會一次次的議論呢!

  洪武帝問道:「你想不想當太子?」

  這是洪武帝挖了的一個大坑,朱棣若說想,那麼洪武帝會罵他以大欺小,窺覬侄兒的儲位;若說不想……這話會被史官計入起居注,將來會壓著朱棣一輩子。

  朱棣早已不是當年和父皇硬抗的青蔥少年了,他和父親的心智不相上下,說道:「父皇,大明建國到現在,最大的威脅始終都是北元,從西北到東邊,邊境線太長了,我們不能被動防守,需要時不時用主動出擊作為防守,父皇覺得諸位皇子皇孫,有誰能夠保護大明江山?」

  洪武帝定定的看著四兒子,良久,說道:「你在威脅朕。」

  朱棣說道:「沒有誰能威脅到父皇。是父皇自己心憂天下,兒臣實話實說,其實除了北元,東北的高麗國和納哈出勾結,時常滋擾燕地;海上的扶桑國有倭寇在沿海作亂;西南民族眾多,時不時發生叛亂;藏地雖然歸順大明,但暗地裡一直沒有和北元斷了關係。大明僅僅安定了十來年而已,這些威脅從未真正消失過。一旦起了內鬥,從南到北,從西到東的邊關都會告急。所謂海晏河清,不過是如夢幻泡影。」

  四兒子說的都是事實,洪武帝沉默良久,說道:「太醫說過,朕只要按時吃藥療傷,不熬夜硬撐,還能多活幾年——朕在有生之年,必定除掉所有的禍患。」

  言下之意,就是說你別瞎操心,也別動心思了,老爹我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朱棣一笑,「既然如此,那兒臣就告退了。」

  朱棣正欲站起來,洪武帝猛地伸手,按住了兒子的肩膀,「你不甘心,對嗎?」

  朱棣說道:「從記事起,父皇就一直對兒子說,大哥是世子,我們都要聽大哥的,大哥的東西不能碰。兒臣做到了,沒有越雷池半步,埋頭做好自己的事情,無論查案、賑災還是打仗,都全力以赴。兒臣唯一逆了父皇心意的就是娶妙儀為妻,說起來,能夠得此賢妻,還多虧了父皇開恩成全,所以兒臣沒什麼不甘心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