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朱允炆停下腳步,側身說道:「隨便。」

  呂側妃叫道:「我不是隨便說說。」

  朱允炆無言離開,不再理會母親。

  回到書房,朱允炆對心腹太監說道:「盯緊母親那邊的人手,若有任何人往西南方向而去,格殺勿論。」

  八月十五皇家家宴,徐妙儀在燕王府養胎,沒有進宮,朱棣帶著三個孩子給父皇母后請安。秦王朱樉還在雞鳴山皇陵思過,缺席家宴,倒是秦王妃王音奴被大張旗鼓的接到宮裡,就坐在馬皇后的下首,額頭上戴著華貴的珍珠瓔珞抹額,遮掩住了蜈蚣般的傷疤。

  沒有太子妃,二皇子妃王音奴要代長媳之職。

  皇上要懷柔北元降軍,馬皇后夫唱婦隨,對王音奴的態度轉暖,這幅珍珠瓔珞抹額是馬皇后賜的,顆顆都是高麗國進貢的上好東珠,閃爍著溫潤的、淡金色的光芒,王音奴五官生的極好,舉止大氣溫婉,配上名貴的首飾,頓時艷壓群芳,人到中年,依然將諸位比她年輕的王妃都比下去了。

  不過沒有人嫉妒她,她越完美,人生就越悲劇……

  「王爺,輪到我們向父皇母后敬酒了。」周王妃馮氏低聲對朱橚說道。

  「好。」朱橚站起來,隨手扶起馮氏。小夫妻並肩走到龍椅鳳座前敬酒,王音奴就坐在馬皇后身邊。

  時隔八年,這一次是最近的距離,朱橚似乎被她額頭東珠的光亮閃了一下,潤濕了雙眼。

  不遠處東宮呂側妃席面上,朱允炆細心的挑去鰣魚上的魚刺,遞給母親,「您最愛吃的鰣魚。」

  呂側妃食慾全無,低聲說道:「你是不是殺了我派去西南的人?」

  朱允炆低聲笑道:「母親要發瘋,我就陪您一起瘋。」

  作者有話要說:  母子愛好很相似,都愛殺人。

  ☆、第243章 重返朝堂

  丈夫兒女都進宮赴皇家家宴,在家養胎的徐妙儀備了一桌精緻的羅漢齋,去萬壽寺和義父道衍禪師一起過中秋。

  徐妙儀一片孝心,道衍很是欣慰, 「妙儀啊,皇上前天問了我東宮世子之位的歸屬。」

  道衍是洪武帝十分器重的高僧,時常召他入宮,有時候談佛論道,有時也問一些政事。

  徐妙儀將麵筋做的素螃蟹夾給義父,「哦?義父是如何應答的?」

  道衍說道:「我說東宮已有國儲。」

  言下之意,就是不用考慮世子的事情,把太子培養好是正經。中庸的標準答案。

  徐妙儀笑道:「我最近在家休養,閉門謝客,錯過了東宮世子之爭的熱鬧。呂家也太著急了,為了推外孫上位,居然提出什麼以上古五帝堯舜禹禪讓為依據,真是荒謬。」

  道衍說道:「依我看,楊士奇未必是呂家的人。」

  徐妙儀問道:「那義父以為他是誰的人?」

  道衍頓了頓,說道:「我覺得他是藩王們的人,或者是呂家和常家的政敵。虛虛實實,就是為了攪亂東宮這趟渾水。因為在這個時候議論東宮世子歸屬,提前暴露了矛盾,對朱允炆和朱允熥其實都不利……朱允炆是庶出的弱勢,朱允熥年幼平庸的缺點都顯露無疑,兩人都太容易被人攻擊。」

  徐妙儀贊道:「義父真知灼見,我很佩服。」

  道衍說道:「皇上還說藩王們就藩,會派高僧跟著去藩地建寺廟,教化當地百姓。」

  徐妙儀大喜,「真的?義父一定要主動請纓去北平,我們就不用分開了。」

  道衍笑著點頭,「皇上已經答應了。」

  徐妙儀正在孕中,情緒容易激動,此時居然熱淚盈眶,「太好了!這真是今年最好的消息!」

  道衍遞過帕子,給她擦淚,「比燕王凱旋歸來的消息還好?」

  徐妙儀重重點頭,「那當然了,我親情緣太薄了,小時候就失去整個外祖家,失去母親,後來失去義兄,和唯一的表哥朱守謙相隔千里,好容易和父親相認,冰釋前嫌,又很快失去了他,現在即將就藩,連那些隔了母的兄弟姐妹以後都見不著了,唯有義父一直陪著身邊。」

  道衍看著她微凸的小腹,有些懸心,「估計今明兩年要去北平就藩了,你挺著肚子,將來舟車勞頓,北平冬春兩季多風沙,要吃一番苦頭。」

  徐妙儀連連搖頭,「不苦不苦,和義父一起去北平,我一點都不覺得苦。」

  徐妙儀和道衍禪師初遇時互相算計,互相利用,但在艱難的歲月里,他們被迫互相扶持,漸漸有了真摯的父女情,到如今,他們已經成為了彼此的唯一。

  道衍說道:「還有一件事,李善長要起復了。」

  從大喜驀地到了驚愕,手中的筷子停滯在一碟色如胭脂的泡菜蘿蔔上,徐妙儀問道:「不是告老還鄉了嗎?怎麼還能重返朝堂?」

  道衍放出了一個更驚人的消息:「是我建議皇上重新啟用李善長的。」

  徐妙儀手中竹筷落地,「為什麼?」

  道衍問道:「你還記不記得,小時候在姚記藥鋪做學徒,打破藥盞碗碟,被還沒嫁人的姚小姐責罰,你哭哭啼啼找我訴苦的時候?」

  道衍禪師的妹妹是個尖酸刻薄的性格,對徐妙儀很是苛刻。整個姚家人都算厚道,唯獨出了姚小姐這個奇葩人物。

  徐妙儀說道:「記得,義父還去藥鋪給我說情呢,說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我每天忙裡忙外當學徒,做錯一些事情也情有可原,那些打破的藥罐子由義父來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