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徐妙儀抽出了縫線,長線上黏著血肉,王音奴悶哼一聲,並沒有疼哭,削瘦的肩膀抖了抖,「我沒想到人性會卑劣到如此地步,堂堂皇家親王,堂堂國公嫡長女,居然使出這等下作的伎倆逼死我!」

  徐妙儀上藥,包紮,一氣呵成,將王保保的遺書遞給王音奴,「我以前也被仇恨和怒火包圍,看不清未來,備受煎熬,後來想通了,我的一生不是為了仇人而活著,我是為了愛我的人,和我關心的人而活著。你看看吧,這世上至少有一個人一直惦記著你,保護你是他唯一的願望。」

  王音奴搖搖頭,不肯接,「我為人婦,他為人夫,一刀兩斷,何必再提。」

  徐妙儀一怔,知道王音奴想歪了,心中一嘆,嘴上說往事不必再提,愛與恨其實都藏在心裡,稍有鬆懈,便破殼而出,真是一段孽緣啊。

  徐妙儀解釋道:「不是五弟,是你大哥王保保,這是他的遺書。」

  「遺書?」王音奴猛地抬頭看著徐妙儀,雙手顫抖,「不,你騙我,以我大哥在北元的地位,他若去世,必定轟動朝野,皇上也會送祭文和祭品去北元的。」

  徐妙儀說道:「正因如此,北元皇帝才會一直隱瞞死訊,但紙包不住火,錦衣衛的探子已經傳來了消息,估計秦王和鄧銘知曉了,才敢找藉口毆打你。否則這八年他們早就動手了。」

  王音奴頭上裹著厚厚一層紗布,失魂落魄的脫下湘妃色紗裙,換上一身素白,連手鐲和戒指都摘乾淨了,做服喪的打扮,才顫抖著接過遺書。

  「音奴吾妹:看到這封信時,大哥已經走了,想當年母親青春喪夫,帶著我們兄妹三人投奔舅舅,寄人籬下,相依為命。縱使後來大哥位極人臣,得了一些虛名,可你和親遠嫁大明,二弟慘死鳳陽,我們兄妹三人散落天涯,陰陽兩隔,嘗遍了人世的苦楚和無奈。」

  「你不幸的婚姻,是大哥永遠的痛苦,無顏見九泉之下的父母。如果可以重新來過,大哥寧可戰死沙場,伏屍千里,也不會同意你嫁給秦王。你嫁或者不嫁,大明和北元終究戰亂不斷。犧牲你一輩子的幸福,換來了短暫的和平,可無論北元還是大明,有誰會感激你呢?」

  「沒有,一個都沒有。你在大明被人輕視,侮辱,北元也沒有你的立足之地,每每想到於此,大哥心如刀絞,悔恨不已。燕王妃和大哥有過盟約,她會保你性命,倘若時機成熟,她會想辦法救你出苦海。」

  「在這之前,小妹一定要保住身體,忍辱負重,無論遇到何種困境,千萬不要起輕生的念頭,小妹,你要相信大哥,大哥有時候會做夢,夢到晚年的你很幸福,兒孫滿堂,你白髮如雪,和夫婿一起在園子裡澆花……」

  徐妙儀遠遠的避開,王音奴看完遺書,將柔弱的紙片捂在胸口無聲的哭泣,直到哭夠了,她將遺書扔到了冰盆里,冰水泡軟了紙片,暈開了墨跡,像一堆豆腐渣似的沉入盆底。

  徐妙儀問道:「你不留著當做念想?」

  王音奴說道:「你出手幫我,我已經很感激了,遺書在別有用心人的眼裡,恐怕是通敵的罪名,會連累你的。」

  老實說,徐妙儀不喜歡王音奴,但也不想眼睜睜的看她去死。何況她和王保保有一半的盟約在,加上還要籠絡其投降大明的舊部,如今營救王音奴,已經是她不容拒絕的責任了。

  徐妙儀說道:「京城天氣悶熱,對傷口不利,你也不能一直待在房裡守著冰盆不出門。這樣吧,我把燕王府在雞鳴山的別院借給你住著,那裡極其涼爽,當年我父親得了背瘡,也是在山裡的別院度過夏天。」

  王音奴婉拒道:「□□也有避暑的別院,不用勞煩你了。」

  人到中年了,還是以前黏糊性子。徐妙儀耐心說道:「你只要還在秦王的地盤,無論王府還是別院,都有秦王和鄧銘的眼線,萬一這兩人犯渾,倒霉受傷的還是你。你搬去我那裡就不同了,別推脫了,先養好傷再說。」

  王音奴就這樣搬到了燕王府避暑別院,一時間各種風言風語不斷,有說燕王妃公然打臉衛國公府,不給鄧側妃面子的;也有說燕王妃居心險惡,明面上給秦王妃撐腰,暗地裡其實收買人心,懷柔北元降軍;更惡毒的謠言是燕王妃充當了拉皮/條的,借出了自家別院,給周王和秦王妃私下偷情幽會……

  徐妙儀毫不含糊,一一開始反擊,她先是下了帖子,請鄧銘娘家的親娘衛國公夫人和大嫂世子夫人去燕王府聽戲,並請了娘家魏國公夫人,還有悌婦周王妃的娘家宋國公夫人和世子夫人作陪。

  三個公爵府在京城皆是頂級豪門,都是藩王府的岳父家。鄧銘糊塗,親娘衛國公夫人不糊塗,她當即表明了態度,和兩位公爵夫人言談甚歡,時常走動來往,頓時打破了燕王妃和衛國公府不合的謠言。

  至於秦王妃休養的避暑山莊,徐妙儀也時常下帖子開賞荷會,甚至效仿古人玩曲水流觴等清雅的玩意兒,每一次都興師動眾的邀請各個王妃去避暑山莊聚會。

  燕王和周王親兄弟,周王妃馮氏當然響應親嫂子的邀請,每一次都帶著厚禮參加,第一個來,最後一個去。

  代王妃和桂王妃就更不用說了,兩個都是徐妙儀的妹妹,私底下以依然按照未嫁時閨中的習慣,以姐妹相稱,大姐發出了邀請,妹妹們沒有缺席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