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徐達緩緩搖頭,「不,對於我們而言,更多事情是不同的。其實你不用瞞我,太醫已經和我說過了,傷到了這個地步,又不能及時修養,後果很嚴重,最壞是速死,最好的結果,無非是熬過一年,將來腰部以下會失去知覺,大小便失禁,像個小嬰兒似的需要人更換尿布,然後上半身慢慢萎縮,乾枯,反應遲鈍,變成只會喘氣的行屍走肉——」

  「不會的!」徐妙儀覺得自己太過激動,稍作平靜後,柔聲安慰父親,「您會得到最好醫治和照顧,誰都不會嫌棄您,笑話您,您一生的功績,即使過了千年,也依然被世人敬佩。父親,我們父女缺失了十年,沒關係,以後我一直陪在您身邊,把失去的時光補回來。還有熾兒,您的外孫子,難道您不想親眼見他長大,結婚生子嗎?」

  提到外孫,徐達眼睛一亮,「我當然想了,只是……我希望他將來想起外公時,是史書里的那個常勝將軍,大明開國功臣,而不是癱瘓在床,腐臭呆滯的老人。」

  「妙儀啊,我的自尊不容許苟活。父親希望當你的靠山,而不是當你的負擔,如今你也為人母了,你應該懂父親的心。以後為了熾兒,為了你的孩子們,你會和父親做出同樣的選擇。」

  徐妙儀哭道:「我不懂!我只知道您為了自己的私心,忍心再次拋開我。好容易重拾的父女情,您就這樣說不要就不要了!我鄙視您!您是個膽小鬼!」

  「妙儀啊妙儀。」徐達伸出粗糲的手,擦去女兒的眼淚,「我現在明白了,五年前,為何常遇春走的那麼突然。」

  徐妙儀一怔,「開平王常遇春?他……他當年病死柳河川,傷在……」

  徐妙儀不忍說下去。當年常遇春死時才四十歲,是大明開國功臣里年紀最輕,卻最早去世的大將。

  徐達淡淡道:「常遇春和我一樣,傷在脊背,因背瘡而死。當時軍報上說常遇春受傷後並無大礙,繼續行軍作戰,誰也沒想到他會死。我當時很悲痛,相信了這個說辭,並沒有注意皇上居然沒有重罰隨軍的太醫和軍醫,其實……常遇春應該受了重傷,但一直隱瞞了病情,帶傷作戰,一鼓作氣取得大勝,那時候已經神仙都難救他了,固匆匆病逝。」

  徐妙儀很是震驚,父親說的有道理,當時王寧就在常遇春帳下,他懷疑過常遇春之死,甚至想過要徐妙儀開棺驗屍,但當時徐妙儀以為王寧被捲入東宮嫡庶之爭,太子妃常氏和側妃呂氏之間的宮斗,所以立刻打消了王寧的念頭,命他搬出開平王府,不要陷進宮斗難以脫身。

  現在仔細想想,常遇春這種大將,而且是事關重要的北伐,呂氏不可能、也沒有本事使用下作手段害常遇春。唯一的合理解釋,就是父親徐達推測的那樣:其實常遇春受了重傷,為了避免動搖軍心,一直密報不發,強撐著戰鬥,只有皇上知道真相。

  徐達嘆道:「按照皇上的脾氣,應該嚴懲隨軍太醫,輕則流放,重則杖斃,可是那一次只是削職罰俸了事。這次北伐回來,我原本以為會和常遇春一樣,病死在凱旋的歸途中,但是老天憐憫,讓我活著見到了外孫,我已經很滿足了。妙儀,既然不能馬革裹屍還,那我寧可站著死,不能躺著活。」

  作者有話要說:  11月11日11點準時更新,今天太后生日啦,我要陪著親媽逛街血拼吃飯,遲到了。

  購物節不剁手的秘訣:碼字,起碼碼字寫文的時候需要雙手,沒閒功夫清空購物車。

  ☆、第226章 榮極一時

  朱棣抱著胖熾在瞻園的花園裡遊玩,兩個小舅子陪著遊園,外頭春景正好,柳如絲,風如片,潤濕的,充滿花香的氣息沁人心脾,和西北似乎永遠都停不下的風沙是天壤之別。

  征戰沙場,挨刀槍,吃風沙,可不就是為了後代有安逸日子過麼?懷中的胖熾被鳥語驚醒了,他果然喜歡花紅柳綠的世界,並沒有哭泣,睜開黑漆漆的眼睛好奇的四處張望,朱棣小心翼翼的將兒子豎抱起來,視野更加開闊了。

  胖熾還沒滿百歲,脖子不夠硬實,看了一會就累了,肥肥的下巴擱在朱棣寬闊的肩膀上,嘴裡像只螃蟹似的吐著細密的泡泡,煞是可愛。

  兩個舅舅在後面逗弄著,胖熾的笑聲驚飛鳥雀,徐增壽看見小外甥手痒痒,「燕王殿下,這小子很重,換著我抱一會吧。」

  朱棣捨不得放手,「不打緊,沙場上的重甲都超過五十斤,我經常穿幾天都不用解甲,早就習慣了。」

  三個半男人(胖熾算半個)游到一半,瞻園大管家急匆匆趕過來說道:「天使帶著聖旨來了,現在車駕剛入徐府街。」

  魏國公世子徐輝祖忙說道:「打開大門,紅毯鋪地,擺上香案,準備接旨。父親那裡告知了沒有?」

  大管家遲疑片刻,說道:「我先去告訴的國公爺,國公爺正要換上朝服接旨,但是被燕王妃按下了,說國公爺身體不適,要世子代為接旨。」

  徐輝祖問道:「父親同意了?」

  大管家說道:「剛開始不同意的,後來燕王妃說了些什麼,國公爺就要我按照王妃說的做,一切聽世子您的安排。」

  三人心裡都隱隱有些不安,徐妙儀脾氣火爆,但不是那種刁蠻任性不講道理的,她不讓父親出來接旨,一定有她的道理……

  朱棣對兩個小舅子說道:「你們先去接旨,我去看看王妃和岳父大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