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馬皇后喝了半盞茶水,平復了姿態,說道:「婚後也是不停的打仗,義父很快成為了一方霸主,你父皇是他最器重的大將,連三個親生兒子都排在後面。但周圍有人進讒言,說你父皇秘密謀反,想要取而代之。三個義兄因以前餓死母親的舊怨,還有不服氣你父皇重用之事,也跟著落井下石。義父犯了疑心病,解了你父皇的兵權,並將他下大獄!」

  朱棣豁然開朗,說道:「母后,我明白了您的意思,您當年一邊是結髮夫妻,一邊是恩重如山的義父,左右為難。但您最終選擇站在父皇這邊,幫他解決了信任危機,郭子興終究放了父皇。父皇登基後不計前嫌,去年還追封了郭子興為滁陽王。」

  這事朱元璋不止一此在兒女面前提過,當年他蹲大獄,饑寒交迫,馬皇后烙餅去看他,為了讓他吃頓熱乎飯,馬皇后將剛烙好的餅貼身放著,送到監獄時還是熱的,而馬皇后的皮膚都燙出了燎泡。史書還記載,馬皇后「竊炊餅,懷以進,肉為焦」,何等剛烈情深。

  馬皇后點點頭,「你明白就好,夫妻本一體,你的利益就是她的利益,大難臨頭各自飛的都不能叫做夫妻,那只是搭夥過日子而已。我希望你能娶到和你同心同德的女子,一起守護燕地,守著大明江山最重要的關隘。」

  「當年你父皇下大獄,有不少人勸我與他和離,另覓夫婿,我都嚴詞拒絕了。我將所有的首飾和好衣料都送給小張氏夫人,求她在義父面前為你父皇說幾句好話,我日夜不眠不休,熬紅了眼睛,為義父做衣服做鞋子,盡孝心,終於感動了義父,放過了你父皇。」

  雖說這些往事朱棣以前也聽說過,在史書里也見過,但馬皇后淡淡的親自講述出來,依然十分震撼,朱棣非常感動,說道:「母后受苦了。」

  馬皇后搖搖頭,「我不覺得苦,因為我知道這個男人是不凡的,將來要做大事的,我要儘自己所有的力量,幫他實現理想,他也確實值得我為他付出這麼多。他在前方打仗,無論軍情多麼危機,我都鎮定的帶著你們這些孩子過日子,宮裡的嬪妃至今都會織布繡花,自做自吃,從不讓他操心家裡的事情。」

  「那一年你父皇和陳友諒打仗,兵敗如山,城裡富戶甚至不少官員家眷都帶著財物跑了,我將宮裡所有財物拿出來分給守城的將士,發誓絕不出城半步,穩定了民心和軍心。」

  「你仔細想想,徐妙儀是否願意為你做這些?她為了謝家舊案四處奔走,她是否會為了你付出同樣努力呢?」

  朱棣定定的看著馬皇后,「她會的,她一定會的。假如有一條我也深陷大獄。依照她的脾氣,可能不會和您一樣『竊炊餅,懷以進,肉為焦』,但她肯定會帶著一群人制定計劃劫獄,將我救走。」

  馬皇后笑了,說道:「不管用什麼方法,只要她堅定和你站在一條船上,以你為重就行了。我給她設了一個考驗,如果她能夠通過考驗,我就會說服你父皇同意婚事。」

  作者有話要說:  馬皇后看著徐妙儀,或許看到自己年輕時的影子。

  話說郭子興後來有個兒子謀反,被朱元璋不留情的砍了……

  ☆、第162章 挑兮達兮

  身處百草堂藥鋪的徐妙儀渾然不覺皇宮裡的風雲變幻,燕王府踏雪賞梅分別之後,約定下次元宵節夜裡在金陵城牆上見面,一起賞燈遊玩。

  元宵節金陵城牆開放,百姓皆穿著月白衣裳,提著燈籠在寬闊的城牆上行走,俗稱「走百病」。

  徐妙儀也不免俗,穿了白綾襖,月白色挑線裙子,正月天寒,她頭上戴著白貂毛臥兔兒,衣衫是三個妹妹動手親自做的,臥兔兒是二哥徐增壽送的,都不是什麼貴重的稀罕物,這身打扮在成群結隊踏城牆走百病的婦人中並不顯眼。

  出門前,徐妙儀攬鏡自照,鏡中女子眉目如畫,情意萌動的喜氣是最好的脂粉,粉嫩的能掐出水來似的。不過在任何時代,女人在妝檯停留的時間和要見面之人的重要性是相等的。

  哪怕鏡中人的容貌在外人看來無懈可擊了,徐妙儀還是打開妝奩的暗盒,拿出一片胭脂放在唇間抿了抿,唇色紅艷,更顯肌膚若雪,這個才滿意的出了門。

  出了巷子口,一個熟悉的人影迎面而來,身姿挺拔,雙眸如星,穿著月白道袍,白色鶴氅,還騎著一匹白色駿馬,儼然一副乘風歸去謫仙人般的模樣。

  徐妙儀冷了臉,眉梢的喜氣消失不見,「王八蛋,又來找晦氣。」

  從北元世子,到買的里八刺、到小八,到今天的王八蛋,徐妙儀對買的里八刺的稱呼已經換了四次。

  不過無論她如何稱呼,小八都如沐春風,拍馬走近,笑嘻嘻的說道:「真巧啊,去城牆走百病?正好順路,同去同去。」

  仿佛新年第一天出言威脅她說出刺殺劉大人真相的小人不是他似的。

  世上就是有這種厚顏無恥之人,徐妙儀驀地抽出鬢髮間的簪子,鋒利的簪尾刺在駿馬的屁股上,駿馬吃痛,嘶叫一聲,嗖地載著小八往前狂奔而去。

  看著白衣白馬閃電般的消失在街面上,徐妙儀冷冷自言自語道:「想害死我表哥,總有一天弄死你。」

  徐妙儀雇了一頂轎子,命轎夫送自己到約定見面的正陽門城樓。

  她登上城樓,來往皆是成群結隊的金陵百姓,就像白色的海洋。徐妙儀往城樓第四根立柱看去,心下隱隱有些失望:約定和朱棣在此處見面,以前每次見面,朱棣都早早來到,從不失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