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對。」道衍禪師說道:「還有,你別忘記了,當年謝再興謀反後,是李文忠帶兵一次次擊垮謝再興的叛軍,他招降謝再興的弟弟謝五,口口聲聲說保謝五和侄兒們的性命,謝五才會放下武器投降,結果呢?」

  徐妙儀想起卷宗上的記載,劉辰用的筆墨所寫,但是徐妙儀卻覺得字字泣血,透出一股血腥之氣,卷宗上的原文歷歷在目:李文忠圍之,諭其以降。謝五於城上拜而言曰:『保得我性命便出降。』文忠指天誓曰:『我是總兵官,不得殺你。』謝五以城降。□□即取赴京,文忠奏:『恐失信於人,後無肯降者。』□□曰:『謝再興是我親家,反背我降張士誠,情不可恕。』遂將謝五凌遲處死。

  徐妙儀冷冷道:「李文忠違背了諾言,並沒有成功勸阻朱元璋。」

  道衍禪師說道:「不僅僅是李文忠,其實朝廷封了公爵的幾大開國功臣,還有兩個文官領袖,幾乎每個人都有能力在十年前和十年後隻手遮天。」

  徐妙儀問道:「包括我父親徐達嗎?」

  道衍禪師果斷搖頭,「不,徐達可以排除,他雖然有這個能力,但是沒有動機,謝再興謀反,他被朱元璋猜疑,其實也是受害者。還有開平王常遇春,他去年就死了,他的後人,常茂和常升只是武夫,常森是個不學無術的紈絝,常家被呂側妃玩弄於鼓掌之中,我看東宮八成都要易主了,常家人根本沒有心機耍陰謀。」

  「衛國公鄧愈,韓國公李善長,這兩人一文一武,這十年都既有實力製造冤案,掩蓋冤案。」

  鄧愈她是知道的——養出了那麼極品的女兒鄧銘,想低調都難。

  徐妙儀問道:「可是從卷宗和調查到的消息來看,根本沒有線索指向這兩人。」

  道衍禪師說道:「錯,表面摘的太乾淨了,其實就越有嫌疑,依我看,這兩人的嫌疑不比曹國公李文忠少,說不定曹國公李文忠只是他們頂出來混淆視聽的替罪羊呢,所以不能對兩人掉以輕心。此外還有一人,那就是誠意伯劉基,劉基雖然只封了伯爵,但是在朝中是清流文官的領袖,和宰相李善長率領的淮西同鄉黨爭權,我看這兩人已經斗的勢同水火,不死不休了。鶴蚌相爭,你可以藉此機會都試探一下。」

  白紙上立刻有了五股勢力,分別是明教,曹國公李文忠,衛國公鄧愈,韓國公李善長,誠意伯劉基。

  徐妙儀瞬間有種無力感,不由得嘆道:「在這五種勢力面前,我渺小的如同螻蟻般,對付他們,猶如螂臂擋車,自不量力。」

  道衍禪師笑道:「這也未必,你若真能找到確鑿證據,說動你父親徐達幫忙,未必不能夠扛過這五種勢力。你現在覺得無力,是因為你最大的靠山——父親徐達因謝再興還有連襟朱文正連續兩樁謀反案困住了手腳,為了避嫌,根本不敢觸碰舊案。所以你無法借力,孤身一人,又被親兵都尉府毛驤疑問打壓,四面楚歌,因此有了蚍蜉撼大樹的感嘆。」

  徐妙儀暗道:其實背後還有燕王朱棣願意幫我的……我並不孤單。

  想到朱棣,徐妙儀心中稍定,說道:「所以問題的關鍵,還是在於找到證據,得到父親的支持。」

  道衍禪師點頭說道:「現在對方在暗處一路盯梢,銷毀線索,甚至放火想燒死你滅口,這正說明對方也怕你找到證據啊。而且據我推測,對方應該對證據藏在那裡也不知情,或者正在清理當年可能的知情人。」

  徐妙儀問道:「紹興之行的起因在於那個死在謝家門口的百戶曾經參與過謝家滿門抄斬,傳聞是冤鬼索命,此事傳到了我表哥耳邊,所以才會引起後來的一番波折,莫非這個百戶被幕後指使之人滅口?」

  道衍禪師說道:「那人已經被火化了,靖江王去了紹興一趟,一點線索都沒有,從手法來看,行事乾淨利落,似乎和縱火燒你的人是一伙人。」

  徐妙儀看著白紙上的五種勢力,目光停留在第一個「明教」上,明教四大長老,互相是獨立的,狐蹤為何要派手下暗探跟著我的表哥?還當了我表哥的侍衛統領?當年周夫人被馬錢子之毒滅口,至今沒有找到兇手,而當時天牢里只有逃獄的狐蹤行動是自由的……

  道衍禪師說過,在沒有找到確鑿證據之前,要懷疑一切,不能感情用事,這其中的暗示,是不是狐蹤有嫌疑?

  徐妙儀和道衍禪師十年父女情,而道衍禪師是明教一手栽培的,身懷屠龍的大志向,他對明教的感情更深。

  所以徐妙儀縱使對狐蹤生疑,也不敢直接問道衍,拿十年父女情來一場豪賭,因為道衍絕對不會做出有損明教同黨的事情,他冷靜的幫助自己分析幕後主使的身份,已經仁至義盡了。

  徐妙儀說道:「禪師,我要見狐蹤,有些話想面對面的說清楚。」

  ☆、第110章 烈士暮年

  道衍禪師爽快的答應了徐妙儀的請求,妙儀離開禪房後,狐蹤從密室出來,面有慍色,質問道衍:「你為何不按照計劃,引導出朱元璋監守自盜,有重大嫌疑,她即使有證據證明朱元璋是兇手,她父親徐達也會為了家族利益選擇無視隱忍,從而讓她對家庭,對朱明朝廷絕望憤恨,一心一意依靠我們明教復仇,可是你不僅不提朱元璋,反而把明教扯進去了?你是何居心?」

  道衍禪師平靜的說道:「徐妙儀聰明絕頂,如果我貿然說出朱元璋有嫌疑,她反而會疑心,不若告訴她懷疑一切,不要相信任何人,然後利用線索引導她慢慢懷疑朱元璋。至於為何扯進明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