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徐妙儀覺得奇怪,同樣是投降,三國的關羽還能過五關斬六將,為曹操打前鋒。但是外祖父膽小懦弱,畏首畏尾,甚至不顧家人的死活,像是變了一個人……

  「妙儀,天黑了,回去吧。」朱棣推門進來,徐妙儀遐想入神,這才發現已是月隱黃昏,根本看不清卷宗的字跡。

  金陵城晚上要宵禁,務必要趕在宵禁關閉城門之前回去。

  徐妙儀將抄錄的書卷包好,朱棣貼上也不知從哪裡弄來的新封條,上面的紅戳都是真的。兩人乘船離開舊州黃冊庫,玄武湖上,初夏的晚風輕輕拂面,令人心曠神怡,含苞待放的新荷在黑暗裡遠遠看去,就像端午的一角角粽子似的。

  徐妙儀無心賞景,腦子反覆想著外祖父從金華保衛戰的如日中天,到急轉而下,成為叛徒,敗走義烏後神秘消失的經過。

  卷宗上刻板的館閣體文字變成了一幕幕畫面,徐妙儀心中的外祖父永遠都停留在十年前,他是那麼的疼愛她和朱守謙兩個外孫,視若珍寶,怎麼說背叛的就背叛,根本不考慮家人會遭受滅頂之災……

  任憑誰都看出徐妙儀心情很不好,在夏夜裡,緊縮的眉頭散發出一股寒氣,生人勿近。朱棣暗道:到底卷宗上寫了些什麼,使得徐妙儀從藏書樓出來後判若兩人?下次找到機會,一定要親眼看一看卷宗。

  冷不防,徐妙儀問道:「刑部左侍郎劉辰這個人在朝中風評如何?」

  朱棣說道:「此人從父皇起兵時就跟隨左右,後來效力在曹國公李文忠帳下,是軍事參謀,如今在刑部任職,父皇說他是一個能臣。」

  言下之意,就是劉辰的後台是曹國公,而且深的洪武帝信任。

  徐妙儀又問:「劉辰和我外祖父當年關係如何?」

  朱棣坦言道:「不知道,謝再興謀反案,我那時年紀還小,所知甚少。」

  徐妙儀暗道,也對,這種事情朱棣怎麼知道呢,還是以後去問毛驤吧,毛驤人脈廣,連八輩祖宗都能查出來……」

  正思忖著,小船靠岸,徐妙儀下船換馬,朱棣緊隨其後,兩人從太平門入城,真是趕巧了,城門就在他們入城後立刻關閉。

  貫穿金陵城南北的是一條筆直大道,名字也取得十分通俗,有朱元璋務實的風格,就叫做大通街。大通街的東面就是大明皇宮高高的圍牆。

  金陵城夏夜,大通街兩邊商鋪的燈籠高高掛起,萬家燈火,熱鬧非凡,就像天上銀河似的星星點點。徐妙儀和朱棣疾馳在大通街上,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再長的路都很短暫。朱棣感覺沒過多少時候呢,就到了徐家瞻園。

  朱棣問道:「何時從紹興回來?」朱棣是宗人府左宗令,管著皇族大小事宜,如今幾個公主要操辦婚事,兄弟們都在興建自己的王府,他忙的不可開交,根本不可能陪著徐妙儀去紹興查案。

  啊?徐妙儀猛然想起來她和朱棣的約定,當不當燕王妃?這是個嚴肅的問題,關係到她下半輩子的幸福。不過外祖父的謀反案猶如一塊大石頭似的壓在她的心裡,在解決這個十年的疑團之前,朱棣的問題要靠後了。

  徐妙儀說道:「紹興路途遙遠,還要查案子,估計順利的話七月回來,如果有事情耽擱了,恐怕要到秋天。」

  秋天?真是等到花兒都謝了。

  朱棣覺得,自己可能要面臨著有史以來最難熬的夏天。

  徐妙儀回到瞻園,連夜挑燈給宋秀兒寫信,拜託她通過親兵都尉府的路子,查一查記載外祖父謀反案的劉辰、外祖父昔日的手下胡汝明,葉旺、馬雲,還有傳聞中死在外祖父劍下的欒鳳、李夢庚的家人等人的下落和底細。

  如果是以前,這種事情叫明教的暗探幫忙查就是了,如今脫離了明教,徐妙儀在瞻園也沒有什麼可用之人,思來想去,唯一可以託付的就是宋秀兒了。

  次日一早,徐妙儀就和二哥徐增壽拜別了父親大哥大嫂和三個妹妹,前往紹興。江南河網密布,走水路方便舒適,家人在秦淮河和長江的交界口龍江驛站送別這對兄妹。只有大嫂陳氏稱病,沒有親自相送。

  二小姐徐妙清送了徐妙儀幾個香包,「夏天蚊蟲多,別咬壞了。」

  三小姐徐妙溪哭天抹淚,「嗚嗚,我也想去啊,可是爹爹不讓……」

  四小姐徐妙錦拉著徐妙儀的裙擺,「大姐姐,你早些回來。」自從徐妙錦知道大姐姐和明教有關係,又見姐姐對謝家之事十分關心,她就隱隱猜測,姐姐可能是裝失憶,為了查當年往事,投靠了明教,故意不認父親。如此想來,就很容易理解大姐姐那些不同尋常的舉動了。

  心裡藏著這個秘密,徐妙錦覺得很辛苦,但有苦難言,仿佛一夜之間長大了似的,比三姐姐徐妙溪還成熟。

  徐達說道:「快去快回,莫要耽擱太久。」徐達擔心女兒陷得太深,惹得皇上不滿。

  徐增壽是家裡唯一一個高興的,沒心沒肺的咧開嘴笑道:「爹爹放心,我會一直跟著妹妹的,保管回來時連根頭髮絲都不少。」只要能逃脫國子監的魔爪,不用背那些聖人之語,別說去繁榮富庶的紹興了,就是去西北吹風沙他都願意啊!

  大妹妹真是我的救星!

  官船緩緩駛出了龍江驛站,和朱守謙,毛驤等人的官船一起展開了船帆,日夜兼程趕往紹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