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好糾結。

  不能一直這樣僵持著,徐妙儀朝著朱棣走去,兩人之間越來越近,似乎都能聽見彼此的心跳了,朱棣的手心全是汗水,說道:「妙儀,兩情若是久長時,發之於情,止乎於禮。」

  徐妙儀生性大膽,朱棣覺得她要做一些「無禮」的事情,嘴上是反對的,心裡卻很期待。

  徐妙儀在兩人還有一拳之隔時停下了,說道:「我會慎重考慮的,現在無法回應你。等從紹興回來時,我會給你一個明確的答覆,行嗎?」

  朱棣有些失望,說道:「好。」

  徐妙儀轉身,欲去打開櫃門,冷不防朱棣從後面撲來,將她擁在了懷中!

  朱棣身形高大,猶如一座山似的將徐妙儀罩在懷裡,他也不知道為何要這麼做,就在徐妙儀轉身的瞬間,他驀地恐慌起來,好像櫃門裡有一頭怪獸,只要開了櫃門,那頭怪獸就會吞噬妙儀,永遠不會等來他期盼的那個答案。

  粗重的呼吸聲在耳邊響起,朱棣緊緊貼著她的身體,這一次她真的聽見他的心跳聲,撲通撲通就像一匹奔馳的駿馬,徐妙儀在軍營里聽過一籮筐的葷段子,也非常熟悉男子的身體,知道這種情況下,最容易發生什麼事情。

  糟糕!朱棣不會有什麼「生米煮成熟飯」的想法吧?

  徐妙儀試圖掙扎,可是在這種姿勢之下,越是掙扎,朱棣懷抱就越緊,她的手腳被困住了,無法反抗。

  大意了!

  待會我該怎麼做?是裝作閱人無數的樣子,豪放女似的說來呀來呀,今天讓老娘嘗嘗親王的滋味;還是做害怕小白兔的可憐樣求饒,然後乘著朱棣放鬆警惕了,慢慢退到窗邊,跳到窗外逃生?

  正思考這對策呢,驀地朱棣鬆開了她,在她耳邊呢喃道:「將來考慮怎麼答覆我的時候,記得想一想這個懷抱,妙儀,我是真的心悅你。」

  朱棣的所有舉動都出人意外,徐妙儀愣在當場,等她反應過來時,朱棣已經出了門,將房門關上,在門外說道:「快點,在掌燈之前看完。此事要瞞著父皇,不得聲張。」

  這個朱棣,變臉變的太快了。

  徐妙儀深吸一口氣,靜下心來,打開了櫃門,一排排整齊的卷宗出現在面前。

  徐妙儀如饑似渴的讀著卷宗,還時不時提筆在白紙上抄寫關鍵的口供。謝再興謀反案的卷宗都是一個叫做劉辰的人整理的。

  劉辰,字伯靜,浙江金華人。很早就追隨朱元璋,當時朱元璋也自封為吳王,劉辰是吳王府專門負責文書的典簽,後來成為了曹國公李文忠的幕僚,是重要軍事參謀,大明建國之後,劉辰成了刑部左侍郎,掌管律法,是掌握實權的文臣,因此徐妙儀對他也略有所聞。

  原來最熟悉當年案情來龍去脈的是劉辰!

  根據劉辰的記載,外祖父謝再興當年是朱元璋得力猛將,掌握軍政大權,在大小戰役中屢建奇功。當時朱元璋手下最精銳的一支軍隊叫做長/槍軍,類似現在神機營,而謝再興就是長/槍軍的統領,經常率領著長/槍軍在戰鬥中力挽狂瀾,可見朱元璋對謝再興的信任。

  一切的變故,發生在至正二十三年。

  那一年,是朱元璋人生最為艱難的一年,他在鄱陽湖和南昌陳友諒決一死戰,前方戰局慘烈,後方卻屢屢傳來各種動盪不安的消息。

  首先是手下大將蔣英、劉震叛變,殺了守將胡大海及郎中王愷,占領了金華城。隨後現在的曹國公李文忠和謝再興聯手,奪回了金華城,人困馬乏之計,張士誠的弟弟張士信乘著蔣英叛亂,在謝再興立足未穩之時,率領了十萬精兵攻打金華城!

  金華城是江南咽喉之地,也是兵家必爭之地,一旦金華失守,在鄱陽湖和陳友諒決一死戰的朱元璋必然面臨腹背受敵的絕境!

  張士信十萬士兵圍城,而謝再興的同伴李文忠已經領兵去支援朱元璋去了,金華城防守空虛,黑雲壓城城欲摧。

  金華告急!

  關鍵時刻,守城的謝再興顯示了他非凡的軍事才能,派遣明海翼元帥李子實、總管甘汝珏在諸全城外設伏,自己則引兵從南門出戰。當戰鬥到了最激烈的時候,伏兵突然四起,大敗張士信。

  張士信一擊不成,再次整理軍隊捲土重來。而李文忠派來的援軍由大將胡德濟急行而來,終於趕到了。謝再興和援軍裡應外合,半夜打開城門,反守為攻,開始夜間突襲,張士信大敗,十萬軍隊幾乎全軍覆滅。

  金華保衛戰是經典的以少勝多之戰,外祖父謝再興的名聲頓時空前絕後的響亮,終於保衛了金華城,朱元璋大喜,對謝再興多有賞賜。

  可就在謝再興聲望如日中天之時,他卻謀反了。而且是在朱元璋人生遭遇最大的危機的時刻:陳龍諒部將張定邊攻下了饒州。

  張士誠部將將呂珍攻克安豐,並殺死劉福通,活捉朱元璋的同知樞密院事廖永安。

  陳友諒也大舉圍攻洪都城,而守衛洪都城的正是表哥朱守謙的父親、朱元璋的父親朱文正!當時陳友諒率軍三十萬,朱文正守城的軍隊五萬不到,洪都危機!

  朱元璋派遺邵榮攻湖州,胡大海攻紹興,常遇春攻杭州,這三地都是久攻不下,陷入僵局,但又不能退兵支援。

  此時的朱元璋,說他是四面楚歌都不過分。可就在這種危機時刻,外祖父叛變了,他投靠了蘇州張士誠,反過來帶領著張士誠的軍隊,在義烏攻打昔日的同袍、也就是現在的曹國公李文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