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噓!你這個不懂事的孩子。」陳氏低聲說道:「聽嫂子的話,以後千萬莫要對人說你被人擄走過,就說元宵節這晚,你們四姐妹就在瞻園賞燈,根本沒出門!不僅僅你要這麼說,你三個姐姐也都是一樣的說法,千萬不要提昨晚城牆上的事情,否則會影響你們四姐妹的名譽,女子名譽大於天,明白嗎?」

  徐妙錦懵懵懂懂的點點頭,「好了,我知道了。我不會亂講的,大嫂,這事真不是大姐姐的錯,你別怪責備她了。」

  陳氏嘆道:「唉,媳婦難為,我嫁進徐家三年,平日對你們三個小姑子如何?都當親妹妹看待的。妙儀剛剛回家,公公和你大哥都叮囑我好好待她。我恨不得挖心掏肺對她好呢,即便有意見,也是拐彎抹角的提醒,那裡敢直言責備她?是公公見你們三個都受傷了,罰她去了祠堂思過。」

  瞻園,徐家祠堂。

  平日祠堂冷冷清清,只有灑掃的僕人每日過來擦地除塵,今日祠堂里燒起了炭盆,溫暖如春。

  徐達問道:「妙儀,你可怪爹爹不講道理,罰你思過?」

  徐妙儀搖頭說道:「不會啊,是我運氣太差了,頭一次帶妹妹們出門就遇到刺客興風作浪,使得三個妹妹都遇到了險境。罰一罰是應該的。有這次教訓,她們以後也少來求我了,彼此都清淨。也是一種因禍得福吧。」

  徐妙儀覺得自己身份太特殊了,本身就是個是非根源,與三個妹妹太過親近了,絕非好事,將來萬一連累了她們,她內心也難受,不如藉此疏遠了,大家各過各的日子。

  她靜下心來,解開手中的《楊公圖譜》的秘密,儘快找到張士誠藏秘之處。若長期在三個妹妹的眼皮子地下,露出行跡了,可如何是好呢?

  此時徐妙儀並不知道,四妹妹徐妙錦其實知道了她更可怕的秘密。

  大女兒想得開,徐達卻過意不去了,說道:「過了正月風聲平息了,就放你出去。這半個月就委屈你了。」

  不委屈,一點都不委屈,有吃有喝,還能精心解密《楊公圖譜》,我求之不得呢。徐妙儀看著祠堂母親小謝氏的牌位,說道:「爹爹若有空,時常過來給講一講母親和外祖家的事情好不好?」

  徐達一怔,「好……你是想起了以前的事情,想要和我求證嗎?」

  徐妙儀說道:「不是。我是覺得既然認祖歸宗了,享受徐家大小姐的富貴,就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比如查清楚刺殺母親的幕後真兇到底是何人,為母親報仇雪恨。我混跡市井多年,僥倖學了醫,也跟隨燕王查了幾個案子,有一點查案的天分。這些日子我零零碎碎聽說了一些事情,母親是在外祖父被滿門抄斬之後緊接著出事的,所以我在想,當年這兩樁大案或許有關聯之處。」

  「父親,您查了十年了,能不能把當年的一些卷宗拿過來給我瞧瞧?」

  徐達長嘆一聲,直言說道:「你母親是我畢生所愛,和她的一些往事,至今都歷歷在目,我會慢慢講給你聽。只是當年你外祖家的謀反案干係重大,我又是謝家的女婿,要避嫌的,除了向皇上求情外,根本無法不可能參與徹查謝家謀反案。當年的卷宗我也不知道歸誰管、還在不在。」

  其實徐達這十年對妻女被害一案幾乎毫無進展的調查,並非他無能,或者運氣太差——而是他必須要避嫌,避免生性多疑的朱元璋對他有任何懷疑。

  開國第一功臣、推翻元朝統治的大明第一武將怎麼可能缺乏能力或者運氣?

  因為謝再興謀反案當年是朱元璋認定的鐵案,罪證如山。後來徐達的連襟朱文正、也就是朱守謙之父也爆出了謀反之後,徐達就更不敢碰謝再興謀反案這個雷區了。

  只要線索引到這個案子,徐達就必須中斷調查,以免朱元璋以為他要為岳父翻案。

  徐達很清楚,武將和皇帝之間最主要的關係是忠誠。一旦皇帝懷疑忠心,武將就到了窮途末路,陷入死局。

  徐達曉得女兒聰慧,所以沒有敷衍她,對徐妙儀說的是大實話:談妻子小謝氏,那沒問題,我說三天三夜都不帶重樣的。但是說謝再興謀反案,那是不成的,我要為整個徐家的千秋萬代考慮,絕對不能透露半個字。

  徐達對謝氏和謝家涇渭分明的態度非常高明。所以不管是岳父謀反,還是連襟朱文正謀反,他都巋然不動,牢牢占據著大明第一功臣的位置。始終沒有失去朱元璋的信任。

  徐妙儀有些不齒父親的做法,就憑您這樣的態度,能查出真相才怪呢。但轉念一想,如果她身處父親的位置,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身居高位,必然瞻前顧後,立場和她肯定不同。

  算了,謝家謀反案的卷宗就別指望父親了,看看二哥徐增壽或者燕王朱棣能否幫忙查一查。

  徐妙儀說道:「我明白了。父親,你就說說母親吧,她是個什麼樣的人?喜好如何……」

  祠堂里,父女閒坐說往事。皇宮裡,馬皇后悄聲叫醒了服藥昏睡的洪武帝。

  朱元璋昨晚耳朵被震出了血,回宮診治後,聽力恢復了大半,就是頭疼目眩,噁心嘔吐,無法理政,交由太子朱標監國。

  洪武帝醒來,問道:「何時?莫非有緊急軍情?北元又犯邊了?」

  馬皇后說道:「不是。是東宮來了人,說朱熊英病重。」而且病的很嚴重,否則她就不會叫醒昏睡的丈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