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朱尚宮看著朱守謙的目光很柔和,笑道:「皇后娘娘自有定奪,郡王別瞎攙和了。聽話,聽說皇上今日下午很可能親自去大本堂考校功課,趕緊溫書去吧。」

  一聽說「考校」二字,朱守謙就皺了眉,愁眉苦臉的說道:「又要考?上次考校武藝,我都被打趴下了,這會子還疼呢。」

  「這次可能是考四書。」朱尚宮笑道:「再說了,皇上馬上得天下,要後代子孫文武並舉,打趴下算什麼?聽說二殿下被皇上打的至今都起不了床呢。」

  二皇子朱樉和三皇子朱一樣,都是李淑妃所生。

  朱守謙說道:「其實二叔挨打,不是考校功課的緣故,是因……唉,反正就是二叔做錯事了,說了不該說的話,被皇上責罰——朱尚宮,那我先回大本堂了。」

  朱尚宮說道:「去吧,好好準備,你最近都瘦了,這身子骨可沒有二皇子經打。」

  朱守謙看似和朱尚宮閒聊,其實在暗示姚妙儀慎言,不要說「不該說的話」。姚妙儀心領神會,跟著朱尚宮去正殿覲見馬皇后。

  馬皇后正在用中午飯,居然直接招呼姚妙儀坐下和她一起用飯。雖為一國之母,馬皇后的生活向來勤儉節約,毫不鋪張,平日裡正餐也不過是兩葷兩素、一疊春不老鹹菜(其實就是雪裡蕻),一個湯而已。

  「你從蘇州來,我叫御廚房加了兩道蘇州菜,花籃鱖魚卷和胭脂鵝脯肉,你嘗嘗,是不是家鄉的味道。」

  姚妙儀有些愕然,原本以為進坤寧宮要經受「重重考驗」,類似審理囚犯般,軟硬皆施,連連追問的。可是馬皇后對她十分親熱的樣子,親手加夾了幾筷子蘇州菜放在姚妙儀的碗裡,就像一位慈祥的長者。

  別說是家鄉熟悉的味道了,就是砒/霜也要吃下去啊!

  ☆、第43章 冥昭瞢暗

  既來之,則食之。

  被一連串的驚險經歷打磨出了城府。姚妙儀坦然的陪著馬皇后用午飯。兩人邊吃邊聊,馬皇后輕描淡寫的問了一些她在蘇州時的生活、姚家都有那些人、姚大伯多大年紀等等,均是瑣碎的家務事。

  就當姚妙儀以為馬皇后會一直家長里短下去時,馬皇后突然話題一轉,「聽說守謙和你見面了,他態度有些冷淡,還頗有微詞?」

  姚妙儀說道:「懷慶公主說民女是當年失蹤的魏國公嫡長女徐鳳,郡王不以為然。」

  馬皇后問道:「你怎麼看待自己的身世?」

  姚妙儀說道:「父精母血,生恩如山;義父含辛茹苦,養恩難忘。妙儀生恩養恩都要報答。只是妙儀早已不記得兒時往事,總不能因貪慕富貴,而錯認生恩,豈不是對親生父母大不敬?況且冒認皇親是重罪,妙儀不能因貪戀而連累了義父和姚家人。」

  馬皇后沉吟片刻,說道:「不被富貴迷了眼,你是個重情重義的明白人。」

  姚妙儀說道:「皇后娘娘過獎了,妙儀其實也是個追名逐利的,名利是安身立業的根本。有地位、有銀子,百和堂才能在天子腳下繼續開下去,妙儀打小就在姚記藥鋪學醫打雜,深知謀生不易,敗亡卻最快。」

  姚妙儀捧著手中的飯碗,「手中的碗有多大,就吃多少飯。貪得無厭,憑著小聰明能夠風光一時,卻不能風光一世。小心謹慎些,方始終能有一碗安生飯吃,也能保住家人捧穩各自的飯碗。」

  這話說的極俗,馬皇后聽的卻很入耳,笑道:「你們這一輩的小姑娘呀,都沒吃過苦,腳都沒粘過泥,說話文縐縐、輕飄飄的,風一吹就散了。你是個很有趣的姑娘,以後時常進宮陪我說說話。」

  有了馬皇后這個大靠山,何樂而不為。姚妙儀說道:「是。」

  話音剛落,外頭朱尚宮笑著進來說道:「娘娘,慶陽公主求見。」

  慶陽公主是朱元璋的侄女,本應該封郡主的,但朱元璋破例封了公主。當年杏娘被丈夫投/毒橫死一案,就是慶陽公主要四堂弟朱棣幫忙破案的。

  馬皇后忙說道:「快叫她進來。」

  慶陽公主年紀最長,已經是中年婦人了。她身形微微有些發福,穿著輕裘皮裙,一派富貴風光之氣。

  姚妙儀趕緊停了筷子,給慶陽公主行禮。公主快步走過去扶起她,上下打量著,「果然長的像皇嫂!」

  這皇嫂就是朱守謙的親娘大謝氏了。

  馬皇后說道:「只可惜這小姑娘不記得兒時的事情了。」

  慶陽公主心眼飛快,立刻領會到了馬皇后的意思,「不管是不是徐鳳,這個姚姑娘也是立了大功的,方才我去東宮瞧了水生和太子妃,母子平安,阿彌陀佛。」

  其實姚妙儀立的首功是巧破女官杏娘中毒一案,只是在皇孫出生的好日子裡,不適合提這種血案。

  反正這事大家都心知肚明。馬皇后吩咐道:「慶陽喜歡吃暖鍋,叫御膳房送一個鍋子來。」

  其實慶陽公主在東宮用過午飯了,不過皇后娘娘已經開了口,她也不推辭,三個女人圍著鍋子邊吃邊聊,姚妙儀聽的多,吃的多,說的少,謹記胡善圍和朱守謙的叮囑。

  吃到一半時,朱尚宮走過來對著馬皇后耳語了幾句。馬皇后點點頭,說道:「姚姑娘,你跟著朱尚宮去一趟謹身殿。」

  謹身殿已經出了後宮,是皇上大臣們辦公事的地方,難道……

  姚妙儀心中隱隱有個猜測,這也來的太快了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