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許三郎壓低聲音道:“還有藩王,南昌趙王始終賊心不死,勾結閩王眉來眼去。這些都要防備,擔子可不輕。”

  趙王想造反,這幾乎是全國皆知秘密了,因為落玉等事關係,泰正帝恨不得活剮了趙王,可是他是仁義之君嘛,怎會主動出擊殘殺兄弟呢,所以泰正帝一面提了十萬個小心防備趙王,一面希望趙王趕緊把反給造了,出師有名鎮壓之。到時候北邊有南京魏國公,西邊有順平侯,兩強和圍,瓮中捉鱉。

  趙王,可千萬要記得造反啊!

  半月後,泰正帝終於下達國書,北越復國,封三歲“陳氏王族後裔”為新王,黎利為宰相,輔佐新王。

  黎利獨子黎元龍留在燕京國子監“深造”。二十多年後,已經成為青壯年北越王“暴病”而亡,而且沒有留下子嗣,黎利死後,其子黎元龍終於回國,帶著大燕國冊封國書名正言順成為北越國王,由此開創了黎氏王朝,黎元龍推行儒學,設立國子監,照搬大燕國建立了山寨版本內閣六部等政治體系,之後除了一次小規模戰爭外,一直保持著和平,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幾乎在北越復國國書下達同時,寧園也接到了兩個聖旨。

  其一是晉級爵位,封許三郎為順平公,舉家遷往西南,世代鎮守於此。

  其二是給順平公世子許子龍賜婚,與衍聖公孔十娘結為夫妻。

  另外,皇室還“熱情邀請“順平公府二公子許子風入宮做皇子伴讀。

  說是伴讀,其實也就是某種形式上人質,和黎元龍在國子監讀書差不多,皇家做事,向來都留有後手。

  聽到旨意之後,睡蓮心像是被活生生割去一塊,旁人羨慕她貴為國公夫人,將來在西南生活,貴婦圈中誰都要高看仰視,比起在京城要舒坦多了。

  可富貴是要付出代價,這份代價甚至不容睡蓮反對。人生何來圓滿之說?越是在高位,缺憾就越多。湯圓般圓滿人生只存在戲文小說里,人一生是弧形餃子,都有缺憾。

  子風安慰母親說:“娘,其實兒子留在燕京也好,舅舅和姨母他們都在這裡呢,兒子平時在宮中學習,得空就出宮串親戚,不寂寞,只要兒子在燕京,將來永定伯府那邊爵位是跑不掉……”

  到底年紀小,說到後來,子風聲音越來越小,最終抱著母親哭出了聲,猶如孩提時放縱大嚎。

  睡蓮沒有哭,抱著高大兒子低聲安慰著,許三郎要說些什麼,被睡蓮眼色止住了:也許這是子風最後一次渲泄感情機會,就讓他痛痛快快哭一場吧。

  明日要進宮謝恩,睡蓮書房宮燈亮了一整夜。次日,睡蓮將連夜趕工畫作送給皇后,說道:“臣妾此去西南,不知何時能再見,故作此畫獻給皇后。”

  睡蓮一家謝恩離宮後,皇后將畫卷平鋪在書案上,一旁服侍宮人說:“原來是幅山景圖。”

  皇后沒有說話,她屏退眾人,細細觀賞此畫到深夜,這不是普通山景圖,而是皇后此生最美好時光,

  畫正是成都武擔山暑雪軒,依稀可見四個少女飲酒談笑,居高臨下欣賞著滿城三醉芙蓉花,裡面有個穿著大紅半臂,織金彩繡馬面裙巧笑倩兮少女,只是那麼一瞥,皇后就認出那正是她自己。

  在名利場沉浮幾十年,皇后幾乎忘記了她自己也曾經有過那麼清澈純真眼神,那個時候,她還是橫衝直撞,快意恩仇顏如玉,會為一丁點小事而煩惱,也會因豌豆大點勝利而開心。那時她即將離開成都去京城,她那時候以為去京城長見識是人生最快樂事情。

  她在京城脫胎換骨,百鍊成鋼。最後她也果然似乎什麼都得到了。臨睡前,皇后將畫軸捲起,擱在枕邊,午夜夢回時,漫天遍地芙蓉花渲染了整個夢境,醒來時悵然若失:原來她最想要,早在少女時離開成都那一刻就失去了……

  子風在宮中做伴讀期間,頗得皇后照顧,後來一起讀書皇子陸續出宮建府,子風也搬到寧園居住,次年,永定伯去世,泰正帝冊封子風為永定伯,至此,爵位終于歸還許三郎。

  子風奪回爵位,太皇太后(這老太太真能活)欲以宋家女配之;莊妃(也就是王嬙)也將親生長公主下嫁子風,皆被皇后所阻,最後子風娶了位四平八穩翰林之女。

  不過,子風並沒有寂寞很久,就在順平公府遷往西南三年後,許子龍坐著大船來迎娶孔十娘,子風激動在通州口碼頭迎接,子龍指著最後一艘船說道:“看到沒有?那艘船全是母親托給捎帶東西。”

  此時此刻,子風恨不得跳到那艘船上打滾撒歡,子龍伸手道:“要準備個紅包給捎回去。”

  子風不解:“為什麼?”

  子龍說:“您有妹妹了,娘生了個女兒,過年給她點壓歲錢。”

  又過三年,子龍給十里紅妝大妹星河送嫁,子風更為激動,因為大姐嫁到京城,他就有家人陪伴了。

  子龍又指著最後一艘船說:“那裡面不是大妹嫁妝,全是母親給。”

  末了,不用子龍提醒,子風扔了三個紅包給大哥:一個是給子龍長子——他侄兒,另一個給妹子,最後一個給剛出生五弟。

  那年過年時候,睡蓮照例命人捎來許多東西,還有一幅很有意思畫:一根藤上結了從大到小七個葫蘆,葫蘆上分別畫著戎裝子龍,撲蝶星河,讀書子風,騎馬子麒,she箭子麟,撒嬌子鯤(只有三叔才會給寶貝女兒取這種神獸名字),爬行子鵬。圖上還寫著一行粗淺字:一根藤上七朵花。

  子風樂顛顛拿著畫去星河家裡說:“母親從未忘記們啊。”

  那時身為人婦星河已經懵懵懂懂猜出了自己身份,見到那幅畫時,心中豁然開朗,解決了“是誰”這個糾結問題。姐弟兩個攜手行走在燕京,一起跳過了許多對手挖坑,也挖了許多坑給人跳。

  國公府遠離政治中心,一介婦人,一個不得自由出京質子,居然也幫著國公府度過重重危機。

  睡蓮和許三郎在西南攜手度過了下半生,紮根此地談何容易?交界王國,腹地藩王,朝廷局勢,沐家殘餘勢力等等都要小心。

  世上本無桃花源,不過並肩攜手恩愛夫妻心中有桃花源。相伴長依依,不知歲月老。

  許三郎六十五歲那年,趙王終於孤注一擲,造反了,手下幾十門從葡萄牙走私大炮很是利害,幾乎要攻陷古都南京城,魏國公拼死護城,終於等來許三郎西南援軍,南京城反攻,和援軍成合圍之勢,趙王自刎。

  許三郎腹部被火槍擊中,傷勢嚴重,到雲南時已奄奄一息,睡蓮喚他三郎啊三郎,已經到家了。

  許三郎迴光返照似猛地抓住睡蓮說,“要先去投胎了,等當夠了太夫人,就趕緊去找,不要像這輩子似,讓一個人寂寞太久。”

  那一刻,睡蓮在自己十八釵故事裡,流下屬於許三郎眼淚。

  睡蓮十歲時啟程從成都回燕京,手爐沒捧穩,砸在許三郎脖子上,那個時候,在睡蓮眼裡,許三郎是燕京十大紈絝之首,在許三郎眼裡,睡蓮是個腹黑小肥妞,誰能想到他們後來相伴常依依,不知歲月老故事呢?

  或許,註定要一生改變,只是百年後,一朵花開放時間。

  作者有話要說:留戀處,蘭舟催發。

  再長的故事都有完結的時候。

  十八釵下半卷完結,其實此文上下兩卷都在開頭時就暗示了結尾,上卷開頭,還是蘿莉時期的睡蓮成都老家就在一條名為子龍塘街的街道上,結局是許三郎封順平伯,而三國時期的趙子龍封號也是順平,順平侯。下卷開頭,許三郎去西南平亂,把二等伯那個二字去掉了,結局是他和睡蓮最終在西南度過此生。

  故事的終點最後與起/點重合,新一代的故事又從這裡開始,書寫他們自己的故事。

  第一釵睡蓮,一百零五萬字,大半是在寫她,表現這個人物的方方面面,她已經不是舟的睡蓮了,而是各位讀者的睡蓮,大家對她都有自己的評判。我心中的睡蓮,是內心有些世故、冷漠、但不失柔情、同情心的女人,她內心一直很矛盾,搖擺,但為了讓自己過的輕鬆一些,又盡力忘記這種矛盾和搖擺。她的優點和缺點都很多,但她是我的女主,所以我是無條件愛她的。

  第二釵顏如玉,她的人生是一部平凡皇后奮鬥史,越到後來,她越強勢而冷酷,而且孤獨,但是她必須如此,因為她所處的環境不進則退。

  第三釵姚知芳,她是半生嬌寵,半生落寞,這都是家族給她的,無論遭受什麼磨難,她對生命,對生活的熱情和嚮往很令我敬佩,她的女兒姚安引得諸多爭議,其實就是理智和情感的衝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而且這個觀點無法被旁人說服,所以大家蓋了十幾層樓討論,對於如何選擇,舟是糾結的,不過對於知芳,舟一直喜歡她。

  第四釵王素兒,她內心有個心魔,在父母雙亡後長出來,在奶娘的誤導,外祖母變態的控制欲下爆發了,惡毒猜忌,被厭食症折磨,最後在兒女身上得到救贖,看透人生。

  第五釵顏品蓮,嫡女的身子,庶女的命,她極度驕傲而又自卑,父親的離世令她認清自己,清高化作世故圓滑,開始踏踏實實走自己的路。

  第六釵顏青蓮,她是個平凡的庶女,靠討好嫡母,父親過活,她小心眼,挑撥離間,但生母的慘死令她痛徹心扉。她在婆家堅強機敏奮鬥著,終於成為掌家大少奶奶。

  第七釵顏怡蓮,她的人生是如今各大網站流行的庶女+淡定+心計+培養弟弟+填房+贏得丈夫身心的模式,讀者在很多庶女小說都可以看到怡蓮的影子。

  第八釵顏琪蓮,其實她的名字就是顏九爺在嫡出五爺和庶出大爺之間夾fèng求生的結果。五爺的女兒都叫蓮,而大爺的孩子名字都是美玉的意思。琪是美玉的一種,而琪蓮嘛,就是兩個哥哥誰都不得罪。由此可見,琪蓮在家中是小心翼翼,看人臉色的,好在她有一對好父母,一生還算比較順利。

  第九釵慧蓮,作為繼母惡毒嫡女的典型代表,她若不給睡蓮添堵,都不好意思出來和大家打招呼。呵呵,開玩笑啦,慧蓮雖有許多舉動,但她本質並不壞,她的教養也決定她做不出大jian大惡的行為,家族巨變,她成熟了很多,熬死三層婆婆,著實不容易,以後番外會寫到。

  第十釵顏玫兒,作為外室之女,她一度被疑為殺母兇手。生母的死亡為她鋪平了認祖歸宗之路,她擦乾眼淚,堅強而智慧的活著。

  第十一釵張瑩,老牌世家英國公府嫡女,家族牌子太硬,又能把握政治風向,又疼女兒,所以她一生榮華,她最不如意的事情就是女兒嫁給睡蓮的兒子,後來做了燙手的順平公夫人,可是腫麼辦?為了女兒,她還是要拉攏娘家幫女兒女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