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頁
載赫被封湘王,知深被封楚王,是雲丞淮當年封號的分解。
至於知蘊,以國號封王,為秦王,同時是國之嫡長公主。
歷朝歷代的嫡長公主都是可以參政的,大夏之前數量更多。
大夏後期,坤澤和元的地位才逐漸下降的。
雲丞淮力排眾議,忽略了百官的什麼規矩不規矩的,她就要給知蘊封王。
她的孩子不管是乾元還是坤澤,對她來說,都是她的女兒,她們都可以為王。
況且知蘊是坤澤,雖然在她心裡,什麼乾元坤澤都一樣,但是世人不這麼認為,為了給知蘊多一層保險,她才給知蘊封嫡長公主的。
秦王加上嫡長公主的封地跟俸祿,知蘊領著雙份工資,別提多美了。
載赫對這些倒沒什麼攀比心,她就是想知道,她們的名字為什麼不一樣。
她問安太師,安太師讓她自己想,也不怕她想左了。
還好路上碰到了雲丞淮,得知這件事後,她立馬就解釋了。
因為她相信,以載赫的年齡跟聰慧,明白她是什麼意思。
於是,雲丞淮把她以藩王之身入境後,面臨的情況跟載赫講了,自己跟沈流年的處境,需要這樣換取南秦雲氏的正統。
她們是正統,誰敢反叛。
而現在,雲丞淮的帝位坐穩了,二胎孩子,不再按照以往的那些老規矩起名。
說起來,老大當時還在襁褓中的嬰兒,怎麼能知道這些。
但載赫在太學學習了一段日子,對安太師感覺還不錯,這才問這個為題的。
可安太師居然讓載赫自己想,就導致了她走路都心不在焉的,正好碰上了自家母親。
在雲丞淮的詢問下,載赫才說出了自己想什麼。
其實載赫不止一次想這個問題,又不敢深想,今日太師跟她說可以想,她才把自己內心不敢直面的想法,一個又一個的拎了出來。
雲丞淮先是愣了一下,不明白小傢伙為什麼有這樣的想法。
但她雖第一次做母親,可她做過孩子啊。
仔細一想,就知道小傢伙的心思了,可能是覺得她們有了新的孩子,可能就不重視自己了,或是陪伴自己的時間少了,心中有了落差感。
不過,載赫從小就淡然,當初要不要再生,沈流年也詢問了她的意見的。
載赫孤獨,家裡沒有同齡的孩子,也就入太學後,找了幾個伴讀,年齡稍大三五歲,平是也不大能玩到一起去。
載赫身邊三個伴讀,一個是楚家大房的孫輩,一個是楚家三房的孫輩。
自從楚無慮封侯後,鎮國公府為了低調一些,就分家了。
就算分家了,也是一門雙爵,兩家住的也不遠,何況自家的外甥女還是皇帝。
總歸是能低調些,就低調些,省的被人抓住了錯處。
如今大姨母楚無憂鎮守西邊,小姨母楚無慮正在對北狄用兵,兩人手裡都有軍隊。
哪怕在改制後,不管哪個軍隊都屬於軍政司,由皇帝直領,可在很多人看來,楚家還是如日中天一般,不比老鎮國公在時差。
那個時候的皇帝雖然跟老鎮國公親近,卻還是為皇權考慮,讓楚無虞嫁入了皇家,一輩子困苦。
雲丞淮不一樣,她掌握著絕對的權力,對用人方面,向來是既然用了,那就信任,從不指手畫腳,越俎代庖。
每個人都有自己精專的一項,沒必要拿自己的短處,去指導別人的長處。
她頂多拿現代長遠的眼光,稍微的提出一些方向,具體事宜,還得讓專業的人來做。
可不是誰都是她家夫人那個六邊形戰士,什麼都會。
可惜的是,楚家子嗣不豐,她的姨母們在外戍邊征戰,她的那些表親自然也會跟過去。
楚家的三代們,大的那個才十二歲,就已經中了秀才了,剩下的幾個年齡小的,也考了童生,人品貴重,都是好孩子,正好做載赫的伴讀。
只是雙方剛接觸,還算不上親近。
載赫有很多事情,還是憋在心裡的多,愛好修道或許只是給自己找的疏解渠道。
雲丞淮聽了這件事後,這才發現,原來小孩子的想法這麼多。
隨即又明白了,這不跟她小時候一樣的嘛,小孩子並非沒有想法,只是大人忽略了小孩子的想法罷了。
她的心中不免對載赫多了一份愧疚,兩個小的出生以來,沈流年忙於政務,而她的視線被小的吸引,確實有些忽略了老大。
雲丞淮撫摸著載赫的頭笑道:「我家小老大,要不要聽聽母親跟阿娘的故事?」
載赫表面一副小大人的模樣,其實根本掩蓋不住稚子的天真,眼睛亮亮的問道:「要聽。」
她是從自己跟沈流年初相識講起的,講起沈流年的志向時。
載赫忽然道:「可是母親,有人與我講,坤澤不該拋頭露面,阿娘是母親寵過了頭。」
雲丞淮一愣,心中暗自惱怒,孩子大了,身邊總會出現一些小人。
她不懂聲色道:「那載赫如何覺得?」
「載赫倒是覺得,為何不行?阿娘之才智,使武秦國力日漸興盛,與母親一起一統南北,開拓武秦盛世,不管是不是阿娘,在載赫看來,能者居其位。」
聽著耳邊的童言稚語,雲丞淮彎了彎唇角,「那載赫為何要跟母親講這件事?」
至於知蘊,以國號封王,為秦王,同時是國之嫡長公主。
歷朝歷代的嫡長公主都是可以參政的,大夏之前數量更多。
大夏後期,坤澤和元的地位才逐漸下降的。
雲丞淮力排眾議,忽略了百官的什麼規矩不規矩的,她就要給知蘊封王。
她的孩子不管是乾元還是坤澤,對她來說,都是她的女兒,她們都可以為王。
況且知蘊是坤澤,雖然在她心裡,什麼乾元坤澤都一樣,但是世人不這麼認為,為了給知蘊多一層保險,她才給知蘊封嫡長公主的。
秦王加上嫡長公主的封地跟俸祿,知蘊領著雙份工資,別提多美了。
載赫對這些倒沒什麼攀比心,她就是想知道,她們的名字為什麼不一樣。
她問安太師,安太師讓她自己想,也不怕她想左了。
還好路上碰到了雲丞淮,得知這件事後,她立馬就解釋了。
因為她相信,以載赫的年齡跟聰慧,明白她是什麼意思。
於是,雲丞淮把她以藩王之身入境後,面臨的情況跟載赫講了,自己跟沈流年的處境,需要這樣換取南秦雲氏的正統。
她們是正統,誰敢反叛。
而現在,雲丞淮的帝位坐穩了,二胎孩子,不再按照以往的那些老規矩起名。
說起來,老大當時還在襁褓中的嬰兒,怎麼能知道這些。
但載赫在太學學習了一段日子,對安太師感覺還不錯,這才問這個為題的。
可安太師居然讓載赫自己想,就導致了她走路都心不在焉的,正好碰上了自家母親。
在雲丞淮的詢問下,載赫才說出了自己想什麼。
其實載赫不止一次想這個問題,又不敢深想,今日太師跟她說可以想,她才把自己內心不敢直面的想法,一個又一個的拎了出來。
雲丞淮先是愣了一下,不明白小傢伙為什麼有這樣的想法。
但她雖第一次做母親,可她做過孩子啊。
仔細一想,就知道小傢伙的心思了,可能是覺得她們有了新的孩子,可能就不重視自己了,或是陪伴自己的時間少了,心中有了落差感。
不過,載赫從小就淡然,當初要不要再生,沈流年也詢問了她的意見的。
載赫孤獨,家裡沒有同齡的孩子,也就入太學後,找了幾個伴讀,年齡稍大三五歲,平是也不大能玩到一起去。
載赫身邊三個伴讀,一個是楚家大房的孫輩,一個是楚家三房的孫輩。
自從楚無慮封侯後,鎮國公府為了低調一些,就分家了。
就算分家了,也是一門雙爵,兩家住的也不遠,何況自家的外甥女還是皇帝。
總歸是能低調些,就低調些,省的被人抓住了錯處。
如今大姨母楚無憂鎮守西邊,小姨母楚無慮正在對北狄用兵,兩人手裡都有軍隊。
哪怕在改制後,不管哪個軍隊都屬於軍政司,由皇帝直領,可在很多人看來,楚家還是如日中天一般,不比老鎮國公在時差。
那個時候的皇帝雖然跟老鎮國公親近,卻還是為皇權考慮,讓楚無虞嫁入了皇家,一輩子困苦。
雲丞淮不一樣,她掌握著絕對的權力,對用人方面,向來是既然用了,那就信任,從不指手畫腳,越俎代庖。
每個人都有自己精專的一項,沒必要拿自己的短處,去指導別人的長處。
她頂多拿現代長遠的眼光,稍微的提出一些方向,具體事宜,還得讓專業的人來做。
可不是誰都是她家夫人那個六邊形戰士,什麼都會。
可惜的是,楚家子嗣不豐,她的姨母們在外戍邊征戰,她的那些表親自然也會跟過去。
楚家的三代們,大的那個才十二歲,就已經中了秀才了,剩下的幾個年齡小的,也考了童生,人品貴重,都是好孩子,正好做載赫的伴讀。
只是雙方剛接觸,還算不上親近。
載赫有很多事情,還是憋在心裡的多,愛好修道或許只是給自己找的疏解渠道。
雲丞淮聽了這件事後,這才發現,原來小孩子的想法這麼多。
隨即又明白了,這不跟她小時候一樣的嘛,小孩子並非沒有想法,只是大人忽略了小孩子的想法罷了。
她的心中不免對載赫多了一份愧疚,兩個小的出生以來,沈流年忙於政務,而她的視線被小的吸引,確實有些忽略了老大。
雲丞淮撫摸著載赫的頭笑道:「我家小老大,要不要聽聽母親跟阿娘的故事?」
載赫表面一副小大人的模樣,其實根本掩蓋不住稚子的天真,眼睛亮亮的問道:「要聽。」
她是從自己跟沈流年初相識講起的,講起沈流年的志向時。
載赫忽然道:「可是母親,有人與我講,坤澤不該拋頭露面,阿娘是母親寵過了頭。」
雲丞淮一愣,心中暗自惱怒,孩子大了,身邊總會出現一些小人。
她不懂聲色道:「那載赫如何覺得?」
「載赫倒是覺得,為何不行?阿娘之才智,使武秦國力日漸興盛,與母親一起一統南北,開拓武秦盛世,不管是不是阿娘,在載赫看來,能者居其位。」
聽著耳邊的童言稚語,雲丞淮彎了彎唇角,「那載赫為何要跟母親講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