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頁
太后眸光微暗,與秦泛坐在同一側的椅子上,寒暄道:“蘭舟姐姐呢?這次你們伏俟之行,一切可還順利?”
“她在將軍府休息,從伏俟一路趕回來,奔波了近一個月,她又瘦了不少。不過這次伏俟之行,倒是順利許多。”秦泛也不多說,太后問多少,她便說多少。
隨後,秦泛又從袖中掏出一份奏摺,遞給太后道:
“這是此次伏俟之行的所有事,我都記上了。我也親自問過慕容嘯雋,他承諾,只要他在位,便不會再犯我大晟。這次他們投降,雖然不能保證長久的和平,但慕容嘯雋是一個重諾的人,至少他在位期間,兩國會一直和平。”
太后點了點頭,語氣有些猶豫地試探道:
“這次蘇明大敗吐谷渾,班師回朝後,姐姐覺得應給如何賞賜?”
秦泛眼神微眯,這並不是一個值得太后躊躇的話,她開口前卻思考了許久,顯然她真正想問的問題,並非是對蘇明的賞賜。
蘇明能做到如今的位置,算是太后一手提拔上來的。
之前為了說服朝臣,讓蘇明繼續攻打伏俟,太后用了自己手中的權力為籌碼,與眾臣打賭。
是賭雙方都會有籌碼,既然太后以她手中的權力為籌碼,那對方的籌碼默認的也是他們的權力。
他們的權力......
太后想利用此事登基為帝?
先帝駕崩至今,也不過才四年時間,太后此時在朝中的根基尚且不穩,為何她要在此時考慮登基之事?
莫非是想試探一下群臣的態度?
秦泛不解,也裝作沒聽懂太后話中的深意,單單分析道:
“蘇明能做到如今的位置,多虧了太后的扶持。若非太后倚重,他也不會立下如此大功。不過太后也的確沒看錯人,蘇明的能力的確不錯。但如今吐谷渾之難已解,未來三五十年也少有戰爭,經過之前的一戰,北疆短時間內也不會有大動。”
“外患雖然已經解決,但朝中近七成的大臣皆是年輕官員,還缺少歷練和成長。太后需要好好平衡長公主和世家之間的關係,稍有偏頗,朝中便會大亂,這可比外患更為嚴重。”
“的確。”太后眉頭緊蹙,順著秦泛的話思索下去,覺得她此時要考慮的的確是如何穩住朝堂,而不是她的地位。
她現在還年輕,又有名正言順理政的權力,暫時不必在意那些虛名。
這個問題困擾了太后許久,但秦泛剛剛只是三兩句,便解決了她的困擾。
或許還是旁觀者清吧。
秦泛看太后的態度,或許她沒想過對蘇明動手,可那她心中的那份不安是來自何處?
莫非長公主也會對蘇明動手?
提前解決太后手中的一員大將?
畢竟若蘇明成功回到朝中,他在武將中的地位,首屈一指,對長公主很是不利。
可剛剛羽林衛統領又為何會出現在尚書房?
秦泛腦中閃過無數想法,卻都像被風卷席到空中的種子,無處可落。
“姐姐覺得溫雲長這個人如何?”太后想到此次同行的一個小將軍,這個人還是當初秦泛做武舉副考官時選拔出來的,後來更是秦泛親自培訓。
當初她看他不錯,憨厚老實,武功和謀略雖不是最好的,卻很合她的眼緣,便讓他跟著蘇明,去戰場上立些功回來,也好封賞重用。
“溫雲長家世清白,有勇有謀,不過有時候過於莽撞,好在知錯能改,學習能力也不錯,是個不錯的將軍。”秦泛中肯地評價。
太后點了點頭,又問了秦泛一些其他的,秦泛回答得都不偏不倚,滴水不漏。
將近晚時,秦泛再三推脫,才婉拒了與太后一同用膳。
回到將軍府後,秦泛與楚蘭舟說了她和太后在宮裡的談話。
根據太后的話來看,的確不知她打算如何對蘇明,甚至會給她們一種要封賞蘇明的感覺。
可兩人直覺上,總有一種不安。
或許是當年秦羨君之死對她們的影響太大了。
為了以防萬一,楚蘭舟派了些墨影殿的人,暗中保護蘇明和蘇鈺,護送他們平安回長臨。
此時蘇明帶著大軍正好抵達邊關,蘇明也因為粗衣人和秦泛的話多了些警惕,留在身邊的都是可靠之人。
大軍行了大半路程,也絲毫未遇到什麼刺殺之事。
畢竟他帶領近二十萬大軍,不論是刺客或者山匪都會繞道而行,誰又會上趕著送死。
即便如此,蘇明也絲毫不敢鬆懈,越靠近長臨反而越發小心。
蘇鈺不知蘇明的擔憂,想到再過幾日便能見到鍾晚寧,心裡便止不住地開心。
這次她在戰場上立了不少功,論功行賞至少能官升兩級,封個大將軍。
用這份軍功換她和鍾晚寧的賜婚聖旨,綽綽有餘。
月光下,蘇鈺掏出貼身的玉佩,細細地摩挲著上面的紋路,唇角止不住地上揚。
這枚玉佩是她臨行前,鍾晚寧送與她的,是她從小的貼身之物。
她說,這只是讓她暫時保管,等她平安回朝之後,再親手還給她。
蘇鈺知道這是鍾晚寧讓她承諾,不論如何一定要平安回來。
回來她一定會平安回來的,但是玉佩到了她的手裡,可就別想再要回去嘍。
“她在將軍府休息,從伏俟一路趕回來,奔波了近一個月,她又瘦了不少。不過這次伏俟之行,倒是順利許多。”秦泛也不多說,太后問多少,她便說多少。
隨後,秦泛又從袖中掏出一份奏摺,遞給太后道:
“這是此次伏俟之行的所有事,我都記上了。我也親自問過慕容嘯雋,他承諾,只要他在位,便不會再犯我大晟。這次他們投降,雖然不能保證長久的和平,但慕容嘯雋是一個重諾的人,至少他在位期間,兩國會一直和平。”
太后點了點頭,語氣有些猶豫地試探道:
“這次蘇明大敗吐谷渾,班師回朝後,姐姐覺得應給如何賞賜?”
秦泛眼神微眯,這並不是一個值得太后躊躇的話,她開口前卻思考了許久,顯然她真正想問的問題,並非是對蘇明的賞賜。
蘇明能做到如今的位置,算是太后一手提拔上來的。
之前為了說服朝臣,讓蘇明繼續攻打伏俟,太后用了自己手中的權力為籌碼,與眾臣打賭。
是賭雙方都會有籌碼,既然太后以她手中的權力為籌碼,那對方的籌碼默認的也是他們的權力。
他們的權力......
太后想利用此事登基為帝?
先帝駕崩至今,也不過才四年時間,太后此時在朝中的根基尚且不穩,為何她要在此時考慮登基之事?
莫非是想試探一下群臣的態度?
秦泛不解,也裝作沒聽懂太后話中的深意,單單分析道:
“蘇明能做到如今的位置,多虧了太后的扶持。若非太后倚重,他也不會立下如此大功。不過太后也的確沒看錯人,蘇明的能力的確不錯。但如今吐谷渾之難已解,未來三五十年也少有戰爭,經過之前的一戰,北疆短時間內也不會有大動。”
“外患雖然已經解決,但朝中近七成的大臣皆是年輕官員,還缺少歷練和成長。太后需要好好平衡長公主和世家之間的關係,稍有偏頗,朝中便會大亂,這可比外患更為嚴重。”
“的確。”太后眉頭緊蹙,順著秦泛的話思索下去,覺得她此時要考慮的的確是如何穩住朝堂,而不是她的地位。
她現在還年輕,又有名正言順理政的權力,暫時不必在意那些虛名。
這個問題困擾了太后許久,但秦泛剛剛只是三兩句,便解決了她的困擾。
或許還是旁觀者清吧。
秦泛看太后的態度,或許她沒想過對蘇明動手,可那她心中的那份不安是來自何處?
莫非長公主也會對蘇明動手?
提前解決太后手中的一員大將?
畢竟若蘇明成功回到朝中,他在武將中的地位,首屈一指,對長公主很是不利。
可剛剛羽林衛統領又為何會出現在尚書房?
秦泛腦中閃過無數想法,卻都像被風卷席到空中的種子,無處可落。
“姐姐覺得溫雲長這個人如何?”太后想到此次同行的一個小將軍,這個人還是當初秦泛做武舉副考官時選拔出來的,後來更是秦泛親自培訓。
當初她看他不錯,憨厚老實,武功和謀略雖不是最好的,卻很合她的眼緣,便讓他跟著蘇明,去戰場上立些功回來,也好封賞重用。
“溫雲長家世清白,有勇有謀,不過有時候過於莽撞,好在知錯能改,學習能力也不錯,是個不錯的將軍。”秦泛中肯地評價。
太后點了點頭,又問了秦泛一些其他的,秦泛回答得都不偏不倚,滴水不漏。
將近晚時,秦泛再三推脫,才婉拒了與太后一同用膳。
回到將軍府後,秦泛與楚蘭舟說了她和太后在宮裡的談話。
根據太后的話來看,的確不知她打算如何對蘇明,甚至會給她們一種要封賞蘇明的感覺。
可兩人直覺上,總有一種不安。
或許是當年秦羨君之死對她們的影響太大了。
為了以防萬一,楚蘭舟派了些墨影殿的人,暗中保護蘇明和蘇鈺,護送他們平安回長臨。
此時蘇明帶著大軍正好抵達邊關,蘇明也因為粗衣人和秦泛的話多了些警惕,留在身邊的都是可靠之人。
大軍行了大半路程,也絲毫未遇到什麼刺殺之事。
畢竟他帶領近二十萬大軍,不論是刺客或者山匪都會繞道而行,誰又會上趕著送死。
即便如此,蘇明也絲毫不敢鬆懈,越靠近長臨反而越發小心。
蘇鈺不知蘇明的擔憂,想到再過幾日便能見到鍾晚寧,心裡便止不住地開心。
這次她在戰場上立了不少功,論功行賞至少能官升兩級,封個大將軍。
用這份軍功換她和鍾晚寧的賜婚聖旨,綽綽有餘。
月光下,蘇鈺掏出貼身的玉佩,細細地摩挲著上面的紋路,唇角止不住地上揚。
這枚玉佩是她臨行前,鍾晚寧送與她的,是她從小的貼身之物。
她說,這只是讓她暫時保管,等她平安回朝之後,再親手還給她。
蘇鈺知道這是鍾晚寧讓她承諾,不論如何一定要平安回來。
回來她一定會平安回來的,但是玉佩到了她的手裡,可就別想再要回去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