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
一臨近畢業,每個學生都期盼著能分到一個好單位,就連首都大學的天之驕子,都不免忐忑,這畢竟關係著未來幾十年的前途和命運。
隨著時間過去,經濟系77級的畢業生也都相繼收到了派遣證。
除了個別同學留校任教, 或是返回原單位, 絕大多數同學都會進入政府機關和政策研究部門。
離別的愁緒瀰漫在校園中,這一畢業, 再想要重聚就難了。留在首都的同學還好,一些前往地方參加工作的同學就很難再有見面的機會了。
喬珍珍倒是不擔心自己的去處,她連南下的行李都收拾好了。
然而,令她錯愕的是,她不僅留在了首都,還一腳踏入了政治的權力中心。
工作單位過於離譜,喬珍珍疑心是喬父私下走了關係,一通電話直接打到了喬父的辦公室。
喬父聽完,也覺得納悶,正常來說,像這種單位,不會要喬珍珍這種初出茅廬的大學生。
他掛完電話,找人打聽了下,才知道喬珍珍是某位大領導點名要的。
至於原因,還是喬珍珍這幾年斷斷續續地在政府內部刊物發表的經濟論文,還沒畢業,就入了好些人的眼。除了這位大領導,還有其他幾個機關單位也搶著要她。
最後,還是這位大領導拍了板,其他單位自然不敢再爭。
搞清楚來龍去脈後,喬父五味雜陳,沒想到好逸惡勞的閨女,竟然這麼能耐……
喬珍珍聽聞此事後,目瞪口呆。
既是上頭點名要的她,不去不好。於是,一心從商的喬珍珍,糊裡糊塗地從政去了。
兩輩子,她也沒正式上過什麼班,一半興奮一半好奇,就這麼去單位報了到。
至於她那些南下的計劃,不得不再次延後。
*
半年後,喬珍珍向單位申請了停薪留職。
單位是好單位,幹部們爭著搶著要進去,但喬珍珍切身體會到了政治的殘忍性,也確定了這條路不適合自己,她還是更願意當個富貴閒人。
對於她的決定,喬父十分支持。他心知機關單位的明爭暗鬥絕對不少,閨女參加工作一日,他便提心弔膽一日。
所幸喬珍珍性格開朗,真碰到事了,也知道裝傻。雖然身處權力的漩渦,但總能好運氣的全身而退。
喬父是窮苦出身,也不盼著喬珍珍能當多大的官,只要平平安安就好。
喬珍珍辭職,賀景行也跟著鬆了口氣。他其實一開始便心存憂慮,像這種人人都羨慕的好單位,只要你一入局,許多事就身不由己了。
也是喬父現如今還未退休,還能替她保駕護航,不然性格善良的喬珍珍,很容易受到傷害。
*
九月,喬珍珍人已經到了南方。
當年破敗的小漁村,搖身一變,成了經濟特區。
百廢待興,處處都是機遇。
各項改革的政策接連發布,比上輩子的進程加快不少,個體戶在各大城市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由趙小磊負責的批發市場,近幾年發展得勢頭極猛。
喬珍珍當初只在首都和小漁村各設了一個大型倉庫,就這兩個點,便能把貨鋪向全國。
因為服裝批發做得很好,喬珍珍此番南下建廠,第一個念頭便是先做服裝。
現在大眾的審美已在逐步提高,國營服裝廠生產出來的成衣漸漸不能滿足大眾的需求。再過幾年,若是國營大廠還不思變,所謂的「鐵飯碗」也要穩不住了。
趙小磊現如今在特區也算得上是有名有姓的人物,三教九流的也都認識。
喬珍珍挑了塊地皮,便讓他去找施工隊,準備建製衣廠。
近幾年,港商入駐,到處都在大興土木。
趙小磊幫忙找的施工隊很有經驗,幹活也快,廠子在建的同時,喬珍珍也在計劃採購機器。
這事後來歸賀景行在辦,他在國外還是方便。
機器走海運花了些時間,送到時,廠房也蓋好了一間,剩下的讓施工隊繼續建。
反正機器已經到位,喬珍珍馬不停蹄地開始招工,若是動作快的話,說不定能趕在年前,就把廠子給運轉起來。
距離過年只有大半個月了,這個時候不好招人。
她也沒想一步到位,只是想先把成品做出來,她另有它用。
就在此時,喬珍珍在自家廠房門口,意外撞見了一個老熟人。
丁小霞,當年跟她同在紅河生產隊當知青,兩人也曾同吃同住過。
這些年,大家雖分道揚鑣,但並未徹底斷了聯繫,偶爾還會有書信往來。
喬珍珍明明記得,丁小霞讀完中專後,在老家的紡織廠當會計,怎麼會出現在這座城市裡?
喬珍珍當即問了。
丁小霞笑道:「我丈夫是當地人,我這次是回來陪他探親的。我還沒問你呢?你不是在首都工作嗎?來這視察民情?」
喬珍珍:「什麼呀,這是我辦的廠,走走走,這麼多年沒見了,進我辦公室聊。」
「你的廠?」丁小霞大驚,「那你的工作咋辦?」
喬珍珍輕飄飄道:「辭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隨著時間過去,經濟系77級的畢業生也都相繼收到了派遣證。
除了個別同學留校任教, 或是返回原單位, 絕大多數同學都會進入政府機關和政策研究部門。
離別的愁緒瀰漫在校園中,這一畢業, 再想要重聚就難了。留在首都的同學還好,一些前往地方參加工作的同學就很難再有見面的機會了。
喬珍珍倒是不擔心自己的去處,她連南下的行李都收拾好了。
然而,令她錯愕的是,她不僅留在了首都,還一腳踏入了政治的權力中心。
工作單位過於離譜,喬珍珍疑心是喬父私下走了關係,一通電話直接打到了喬父的辦公室。
喬父聽完,也覺得納悶,正常來說,像這種單位,不會要喬珍珍這種初出茅廬的大學生。
他掛完電話,找人打聽了下,才知道喬珍珍是某位大領導點名要的。
至於原因,還是喬珍珍這幾年斷斷續續地在政府內部刊物發表的經濟論文,還沒畢業,就入了好些人的眼。除了這位大領導,還有其他幾個機關單位也搶著要她。
最後,還是這位大領導拍了板,其他單位自然不敢再爭。
搞清楚來龍去脈後,喬父五味雜陳,沒想到好逸惡勞的閨女,竟然這麼能耐……
喬珍珍聽聞此事後,目瞪口呆。
既是上頭點名要的她,不去不好。於是,一心從商的喬珍珍,糊裡糊塗地從政去了。
兩輩子,她也沒正式上過什麼班,一半興奮一半好奇,就這麼去單位報了到。
至於她那些南下的計劃,不得不再次延後。
*
半年後,喬珍珍向單位申請了停薪留職。
單位是好單位,幹部們爭著搶著要進去,但喬珍珍切身體會到了政治的殘忍性,也確定了這條路不適合自己,她還是更願意當個富貴閒人。
對於她的決定,喬父十分支持。他心知機關單位的明爭暗鬥絕對不少,閨女參加工作一日,他便提心弔膽一日。
所幸喬珍珍性格開朗,真碰到事了,也知道裝傻。雖然身處權力的漩渦,但總能好運氣的全身而退。
喬父是窮苦出身,也不盼著喬珍珍能當多大的官,只要平平安安就好。
喬珍珍辭職,賀景行也跟著鬆了口氣。他其實一開始便心存憂慮,像這種人人都羨慕的好單位,只要你一入局,許多事就身不由己了。
也是喬父現如今還未退休,還能替她保駕護航,不然性格善良的喬珍珍,很容易受到傷害。
*
九月,喬珍珍人已經到了南方。
當年破敗的小漁村,搖身一變,成了經濟特區。
百廢待興,處處都是機遇。
各項改革的政策接連發布,比上輩子的進程加快不少,個體戶在各大城市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由趙小磊負責的批發市場,近幾年發展得勢頭極猛。
喬珍珍當初只在首都和小漁村各設了一個大型倉庫,就這兩個點,便能把貨鋪向全國。
因為服裝批發做得很好,喬珍珍此番南下建廠,第一個念頭便是先做服裝。
現在大眾的審美已在逐步提高,國營服裝廠生產出來的成衣漸漸不能滿足大眾的需求。再過幾年,若是國營大廠還不思變,所謂的「鐵飯碗」也要穩不住了。
趙小磊現如今在特區也算得上是有名有姓的人物,三教九流的也都認識。
喬珍珍挑了塊地皮,便讓他去找施工隊,準備建製衣廠。
近幾年,港商入駐,到處都在大興土木。
趙小磊幫忙找的施工隊很有經驗,幹活也快,廠子在建的同時,喬珍珍也在計劃採購機器。
這事後來歸賀景行在辦,他在國外還是方便。
機器走海運花了些時間,送到時,廠房也蓋好了一間,剩下的讓施工隊繼續建。
反正機器已經到位,喬珍珍馬不停蹄地開始招工,若是動作快的話,說不定能趕在年前,就把廠子給運轉起來。
距離過年只有大半個月了,這個時候不好招人。
她也沒想一步到位,只是想先把成品做出來,她另有它用。
就在此時,喬珍珍在自家廠房門口,意外撞見了一個老熟人。
丁小霞,當年跟她同在紅河生產隊當知青,兩人也曾同吃同住過。
這些年,大家雖分道揚鑣,但並未徹底斷了聯繫,偶爾還會有書信往來。
喬珍珍明明記得,丁小霞讀完中專後,在老家的紡織廠當會計,怎麼會出現在這座城市裡?
喬珍珍當即問了。
丁小霞笑道:「我丈夫是當地人,我這次是回來陪他探親的。我還沒問你呢?你不是在首都工作嗎?來這視察民情?」
喬珍珍:「什麼呀,這是我辦的廠,走走走,這麼多年沒見了,進我辦公室聊。」
「你的廠?」丁小霞大驚,「那你的工作咋辦?」
喬珍珍輕飄飄道:「辭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