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頁
宋矜替他收拾好東西,並未將自己要去淮南東路的事情告知謝斂。次日,宋矜起了個大早,將他的東西都帶上,目送他上馬。
道旁楊柳有些凋謝了。
宋矜墊腳折下一支,遞給謝斂。
謝斂垂眼看她,道:「等我回來。」
目送謝斂遠去,宋矜這才轉身回去。此時天色微亮,她回家快速將自己的東西收拾了,暫做休息。
次日,宋敬衍之女要替父救治百姓的消息便傳開了。
街頭人頭攢動,紛紛為她送行。
宋矜坐在馬車內,也有些感慨。
她聽著人人口中讚頌父兄,回頭朝著宋家宅院的方向看去。母親牽著宋閔,也擠在人群里,對著她招了招手。
宋矜笑了笑,又放下帘子。
淮南東路疫病最嚴重的楚州離京都並不遠,抵達時,還是秋天。因為春夏多雨起了洪澇的緣故,這裡不少居民家宅報廢,四處都是患病的人。
一落腳,章向文便調動人手,讓家家戶戶上報患病的人,集中管理起來。
宋矜則跟著隨行的醫官,前往給人看病。
她的經驗不算是十分多,但讀過的醫書極其龐雜,經常能給出更為精細的建議。原本不信任她的醫官,漸漸也會過問她的看法。
宋矜逐漸發現,這些人患病與在謝斂流放途中,那個廚子的症狀很像。
出於試探,她調了一大碗醋蒜汁給剛剛起病的人喝。對方喝完之後,悶頭狂吐,竟然吐出許多條細細密密的蠕蟲。
醫官們見了,紛紛震驚。
宋矜緩過神,說道:「是蠱病。」
有醫官尚且在發蒙,也有醫官當即驚呼一聲。很快,便有醫官小聲向對方解釋道:「所謂蠱病,便是腹中生蟲,高熱不已。」
宋矜點了點頭,著人離遠一些。
楚州靠海,有生吃魚蝦的習慣。加上今年洪澇成災,水源收到了污染,百姓又多有飲生水的習慣,恐怕就是因此而傳開的。
第135章 兩白頭四
章向文當即道:「去買生石灰, 或是草木灰,投放道各處水源當中。」
略一思索,又道:「取筆墨來。」
他鋪紙研墨, 下令讓有疫病各處,必須將食物煮熟, 水燒開了飲用。等到將命令發下去了, 章向文才又湊到醫官中央來。
醫官們正在翻閱典籍。
章向文瞧著忙碌且愁眉苦臉的醫官們, 問宋矜道:「可否按照方才的方子, 迅速安排下去?」
「不一定有用。」宋矜解釋說, 「只有早期的病人能靠著催吐好轉,且徹底好過來的概率不高。」
一行醫官費盡心思,研製出的方子還是用處不大。
但因為找到了病因, 新患病的人越來越少。
時間一晃到了年底,疫病已然沒有人再感染,最新的藥方也算有用, 減少了許多患病而死的人。
章向文收拾收拾行李,回京述職。
宋矜跟著章向文回京。
此次疫情控制得還算好,京都不少人都來迎接他。
宋矜遠遠便瞧見了宋閔, 對他招了招手。宋閔已經長高了許多,瞧著像是個小大人了, 連忙眼巴巴地黏過來。
「阿姐,我考進翠微書院了!」
「他們都誇你慈悲心腸, 還說阿爹便是博學的鴻儒, 我們宋家的家風清正呢。」
「阿娘的身子好了許多, 近來還能多吃半碗飯。」
京都比起離開前, 也熱鬧了不少。
如今半年的時間過去,一朝天子一朝臣, 百姓倒也不再議論曹壽得位不正了。反倒是疫症控制住了,再也不民心惶惶了。
宋矜牽著宋閔的手,問他的功課如何。
宋閔倒也不害羞,把自己的文章誇得天上有地下無。
一面走,一面天色陰沉起來。風一吹,卷著棉絮似的雪花飛下來,霎時間天地一色。
宋矜見過母親,便又急急入宮拜見曹壽。
曹壽早已準備好了答應她的丹書鐵券。
「朕當年蝸居嶺南時,便知道含之的志向。」他摩挲著手里的令牌,有些懷念,「他的新政條例公布出來時,朕一宿沒睡,看了一整夜,倒背如流。」
宋矜溫聲道:「陛下是含之的知己。」
曹壽笑道:「每一條都這樣精妙,只要實行下去,必定強國富民。後來他在嶺南推行下去,一年便抵了多年的賦稅,可見成效!」
宋矜垂首不語。
饒是她不了解朝政,卻也知道,朝野上並沒有想做就做的事。
曹壽道:「朕上位第一件事,便是聽含之的建議,將新政恢復了過來。眼下,他倒是救了自己一回……」
聽見這話,宋矜眼睫一顫。
「不知,含之他如何了?」
「軍備不夠。」曹壽並未遮掩,直接道,「國朝官兵本就比不上狄人,最缺馬匹,所以打仗打不過狄人。但是,前不久戶部將今年的賦稅收了上來,足足比去年翻出了兩倍!」
宋矜陡然脊背一緊,不敢置信地看向曹壽。
曹壽終於忍不住了,哈哈大笑道:「前朝那些人真是瞎了眼,有這麼好用的新政,竟一味偏袒傅也平那個老匹夫!」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道旁楊柳有些凋謝了。
宋矜墊腳折下一支,遞給謝斂。
謝斂垂眼看她,道:「等我回來。」
目送謝斂遠去,宋矜這才轉身回去。此時天色微亮,她回家快速將自己的東西收拾了,暫做休息。
次日,宋敬衍之女要替父救治百姓的消息便傳開了。
街頭人頭攢動,紛紛為她送行。
宋矜坐在馬車內,也有些感慨。
她聽著人人口中讚頌父兄,回頭朝著宋家宅院的方向看去。母親牽著宋閔,也擠在人群里,對著她招了招手。
宋矜笑了笑,又放下帘子。
淮南東路疫病最嚴重的楚州離京都並不遠,抵達時,還是秋天。因為春夏多雨起了洪澇的緣故,這裡不少居民家宅報廢,四處都是患病的人。
一落腳,章向文便調動人手,讓家家戶戶上報患病的人,集中管理起來。
宋矜則跟著隨行的醫官,前往給人看病。
她的經驗不算是十分多,但讀過的醫書極其龐雜,經常能給出更為精細的建議。原本不信任她的醫官,漸漸也會過問她的看法。
宋矜逐漸發現,這些人患病與在謝斂流放途中,那個廚子的症狀很像。
出於試探,她調了一大碗醋蒜汁給剛剛起病的人喝。對方喝完之後,悶頭狂吐,竟然吐出許多條細細密密的蠕蟲。
醫官們見了,紛紛震驚。
宋矜緩過神,說道:「是蠱病。」
有醫官尚且在發蒙,也有醫官當即驚呼一聲。很快,便有醫官小聲向對方解釋道:「所謂蠱病,便是腹中生蟲,高熱不已。」
宋矜點了點頭,著人離遠一些。
楚州靠海,有生吃魚蝦的習慣。加上今年洪澇成災,水源收到了污染,百姓又多有飲生水的習慣,恐怕就是因此而傳開的。
第135章 兩白頭四
章向文當即道:「去買生石灰, 或是草木灰,投放道各處水源當中。」
略一思索,又道:「取筆墨來。」
他鋪紙研墨, 下令讓有疫病各處,必須將食物煮熟, 水燒開了飲用。等到將命令發下去了, 章向文才又湊到醫官中央來。
醫官們正在翻閱典籍。
章向文瞧著忙碌且愁眉苦臉的醫官們, 問宋矜道:「可否按照方才的方子, 迅速安排下去?」
「不一定有用。」宋矜解釋說, 「只有早期的病人能靠著催吐好轉,且徹底好過來的概率不高。」
一行醫官費盡心思,研製出的方子還是用處不大。
但因為找到了病因, 新患病的人越來越少。
時間一晃到了年底,疫病已然沒有人再感染,最新的藥方也算有用, 減少了許多患病而死的人。
章向文收拾收拾行李,回京述職。
宋矜跟著章向文回京。
此次疫情控制得還算好,京都不少人都來迎接他。
宋矜遠遠便瞧見了宋閔, 對他招了招手。宋閔已經長高了許多,瞧著像是個小大人了, 連忙眼巴巴地黏過來。
「阿姐,我考進翠微書院了!」
「他們都誇你慈悲心腸, 還說阿爹便是博學的鴻儒, 我們宋家的家風清正呢。」
「阿娘的身子好了許多, 近來還能多吃半碗飯。」
京都比起離開前, 也熱鬧了不少。
如今半年的時間過去,一朝天子一朝臣, 百姓倒也不再議論曹壽得位不正了。反倒是疫症控制住了,再也不民心惶惶了。
宋矜牽著宋閔的手,問他的功課如何。
宋閔倒也不害羞,把自己的文章誇得天上有地下無。
一面走,一面天色陰沉起來。風一吹,卷著棉絮似的雪花飛下來,霎時間天地一色。
宋矜見過母親,便又急急入宮拜見曹壽。
曹壽早已準備好了答應她的丹書鐵券。
「朕當年蝸居嶺南時,便知道含之的志向。」他摩挲著手里的令牌,有些懷念,「他的新政條例公布出來時,朕一宿沒睡,看了一整夜,倒背如流。」
宋矜溫聲道:「陛下是含之的知己。」
曹壽笑道:「每一條都這樣精妙,只要實行下去,必定強國富民。後來他在嶺南推行下去,一年便抵了多年的賦稅,可見成效!」
宋矜垂首不語。
饒是她不了解朝政,卻也知道,朝野上並沒有想做就做的事。
曹壽道:「朕上位第一件事,便是聽含之的建議,將新政恢復了過來。眼下,他倒是救了自己一回……」
聽見這話,宋矜眼睫一顫。
「不知,含之他如何了?」
「軍備不夠。」曹壽並未遮掩,直接道,「國朝官兵本就比不上狄人,最缺馬匹,所以打仗打不過狄人。但是,前不久戶部將今年的賦稅收了上來,足足比去年翻出了兩倍!」
宋矜陡然脊背一緊,不敢置信地看向曹壽。
曹壽終於忍不住了,哈哈大笑道:「前朝那些人真是瞎了眼,有這麼好用的新政,竟一味偏袒傅也平那個老匹夫!」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