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危冷笑:「你真可笑。」

  李危沒有再跟她說什麼,徑直走出了公主府。

  崔知繁放下馬車的車簾,對宋青桐道:「這就是你想扶持的人嗎?」

  這人他當然知道是誰,由於李純的原因,清河郡諸姓門閥都對他有過或多或少的關注。他被李純養大,背後沒有勢力,與陳氏有姻親,扶持他代替李純,維護清河郡的榮耀,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

  宋青桐卻道:「不,不是他。」

  這出乎崔知繁的意料,宋青桐解釋道:「以後不再會有皇帝,皇室和皇權,當然也就不會有權貴門閥。」

  崔知繁活到這把年歲,什麼都見過:「怎麼著,他想軍閥混戰?」

  宋青桐:「不不不,您誤會了。他們要建立一個共治國,通過科舉選拔出優良人才,經歷層層磨礪進入國家決策中心,真正為百姓謀福祉。」

  崔知繁和藹的眸光亮了一瞬,宋青桐知道他的意思,卻沒順著他的想法繼續:「行政,法度,軍事,三方分立,但一切行駛權利都歸國家決策中心所有。而能進入國家決策中心的人,必須經過政治審查,和監察院的層層審核。」

  崔知繁:「他這是要滅國啊!」

  古語云「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這是要翻了天了。

  「你同意了?」

  宋青桐見他反應過來了,悶聲點頭:「族中年輕一代皆是紈絝,這些年來不知做了下多少孽,早完敗光祖宗基業,虧了祖宗德行,不如給他們一個機會,有本事自己去掙一份功名,沒本事的就是做生意,種田,也餓不死他們。」

  崔知繁氣得嘴唇發抖:「那朝中那些勛貴也願意?」

  宋青桐:「如今一窮二白了,朝廷還願意分幾畝薄田給他們,已是不錯,難道真想餓死嗎?」

  崔知繁:「那各地藩王呢?」

  他也知這是白問,各地藩王還在宮中未出,各地節度使軍無詔更是不能入長安,根本翻不起水花來。

  宋青桐:「城外有山南道節度使軍看顧,下童帶著人早先一步已去往江南道,布道新政,統領一幹事務。」

  崔知繁對他翻了個白眼,宋下童,宋青桐早年漂泊在外不學無術的兒子,沒想到竟跟了楚王李危,他倒是會撿便宜。

  宋青桐不語。

  崔知繁忍不住感嘆自己是真的老了,管不動這些年輕人了,也跟不上他們的思想了。

  不過還是有些不敢相信:「這都是那位出身卑下的楚王想出來的?」

  他倒對他有些刮目相看了。

  宋青桐:「是出身鄉野的楚王妃。」

  崔知繁訝然,過了許久才說道:「自古鄉野出大德,沒想到竟是個女子。」

  宋青桐:「陳小粥也是女子,女子亦是人。」

  崔知繁:「是我鄙薄了。」

  宋青桐垂首一拜。

  長安城的動盪並未持續太久,李危也沒有非逼李純發布退位詔書,只將她的府邸與宮中的侍從都撤除了大半,發放金銀細軟與田地歸家,或留於教坊司學習能安身立命的技藝。

  是以,整座皇宮變得空蕩蕩的,好似一頭沉睡的猛獸,雄偉而壯麗。

  沈蕪的著裝樸素而整潔,與這座宮殿看上去格格不入,而她氣質清正又壓過這雄偉壯麗一頭,入得日常議事的西花廳,眾人都對她行禮。沈蕪回禮後,笑眯眯地道:「日後各位都是同志,意為志同道合者,一同掌管國家樞要,為國家,為生活在這個國家上的人,謀福祉,辦實事,還請各位謹記初心。」

  李危領著其他八人應了她的話。

  自此,大周一改舊日腐朽,引來新的氣象。

  這些官員都是沈蕪從多方考察,層層篩選而來的,有的是在地方上的,有的曾是世家公子,有的做過將軍上過戰場,有的是精通商賈通曉經濟,有的對農業土地農民等事務十分熟稔……都是各方人才,而第一次商議的事,便是科舉。

  科舉是教育,教育是國之根本,要將女子也納入教育,要增設工科等更多元的學科,要分科考試等等。

  要改革的地方很多,一次也討論不完。

  等幾人終於拿出一張草案來,已是三日後。

  沈蕪坐在交椅上,長長地伸了個懶腰,舒暢地喟嘆出聲。

  李危卻有些煩惱:「形式上的改變能堅持多久?」

  「或許十年,或許二十年。」沈蕪站起身走至門口,背著手,同他一起看初升的太陽,「世界上沒有一種制度是完美的,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改進才能更加符合當下的需求,百姓亦在成長。」

  他們又一起熬過了一個通宵,新的東西總讓人容易忘我,她很期待,在她活在這個世上的餘下年月,能看到更多的變化。

  --------------------

  /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