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壓根不知道李氏重生的秘密。

  李氏想把她和弘昀推入火坑,卻把自己給拖累了。

  唉,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是以朕料定李氏請你前去,定不會有任何好話,恐還會傷了你。」雍正冷著臉。

  「好了,臣妾不去就是,太醫可有說是何緣故?李氏可有救?」

  「不必,朕不會讓她再有胡言亂語的機會,朕讓太醫傳出她病了的消息,便是讓她再無機會踏出長春宮。熹貴人與雲答應,朕也會讓她們挪到承乾宮。」

  武靜蕊嘆著氣,「好好的人怎就這樣了呢?端親王仁厚端正,她竟說出那樣的話,莫不是怕弘昀威脅到端親王的地位?弘昀可是一直敬著端親王這個哥哥的,她也太多心了。」

  「幸好弘昐的性子不像她。」雍正皺眉,正色,「哼,朕以前看錯了她,她竟一直肖想儲君之位,還意欲害朕父子反目。」

  但雍正似有猶疑之色,「不過,朕的確考慮過弘昀,弘昀仁善純良,是個好的。可惜……作為皇帝,太過仁善並非好事。」

  他看著面前的女人,眉頭漸展,「朕又慶幸他如此純良,性情同你一般,不枉你一番教導。朕不希望他變得工於心計,太過狠辣,如此正好。如今朕依舊未想好儲君人選,你覺得弘昀如何?」

  武靜蕊摸不准他是不是試探。

  思考片刻,她揚起了唇,「身為額娘,自然希望他平平安安的,反正他也就是個富貴閒人的命,這輩子友愛兄弟就夠了,他哪有那麼大的本事?

  端親王是皇后的養子,孝順生母,敬愛養母,本就是順理成章的事兒,雖從小與弘昀幾個不睦,但都是因為大人的事兒。」

  第370章 再起爭執

  端親王因生母之故討厭別的兄弟,又因生母之故與嫡福晉不合。

  也許他並未與李氏多麼親近,但從小耳濡目染,還是有些心胸狹隘,不會容忍威脅到自己利益的人和事。

  這點隨了生母李氏。

  一個心胸狹隘的君王,可想而知。

  武靜蕊不會讓這樣一個人當了皇帝,威脅到她孩子的安全。

  她心知雍正在感情上還是偏向弘昀,但理智上又要考慮沒出什麼差錯的長子。

  就看他的天平最終會偏向哪一端了。

  作為阿瑪,最了解自己的兒子,不用武靜蕊多說,稍微暗示下就足夠了。

  她相信一個性情純良的皇帝比一個心胸狹窄的皇帝好得多,至少容得下其餘兄弟。

  親身經歷過奪嫡的慘烈,雍正不會忽視這一點。

  「既然無法決定,再看看也好,反正皇上春秋正盛,還早著呢。」

  這話雍正愛聽,整個心都熨貼了。

  「朕會再考察一番,既已定下秘密立儲,無論是何人,朕都會放於正大光明匾後,將來由新帝親自取出。」

  武靜蕊便讓人把齊貴人那兒的人攆走了,知曉了原委,她沒興趣聽齊貴人說些有的沒的。

  聽雍正的意思,齊貴人是徹底涼涼了,她就安心了。

  「不過齊貴人為何說是臣妾害死了先皇后?當時的臣妾可是剛進府,也太扯了,果然是腦子有些問題。不會是思念皇上成痴,隨便拿個理由誣陷臣妾吧?哼,齊貴人都比臣妾更有這個機會,也有動機呢。」

  腦子好的齊貴人不會用如此扯淡的藉口害她。

  看來真被逼的不輕。

  雍正卻若有所思,壓根沒理會她的調侃。

  十月,西藏求助朝廷,雍正派色愣與額倫特出兵西藏,驅逐入侵的準噶爾部。

  武靜蕊卻知曉,這次註定是要大敗,還是慘敗,但她無法改變,雍正不會派允禵前往退敵。

  這一年,太皇太后的病每況愈下,終於在這個冬日走完了最後一程。

  百日後除服,雍正四年亦不平靜,當初的八爺黨也走到了盡頭。

  允禩及同黨被削爵,幽禁,沒了黃帶子,也失了自由。

  允禟被送往保定圈禁,由李紱看管。

  這二人分別被雍正改名為阿其那和塞思黑,意為討厭的人。

  允禩唯一的兒子弘旺被改名為菩薩保。

  不得不說雍正雖然狠了點,改名這個做法挺幼稚的。

  政敵除盡,朝堂恢復了安寧。

  但西北的戰事卻不大好,雍正每每收到奏報都心情極度不好,也沒心思臨幸后妃,只到武靜蕊這兒說話。

  武靜蕊再度試著勸他,「十四爺雖然討厭了些,但總歸是先帝的親子,皇上的親弟弟,學了不少用兵的本事,皇上何不試一試?」

  雍正皺眉,「你不懂,朕並非不願用他,而是老十四反骨太甚,不會對朕盡忠。朕登基未久,需拿這一仗穩住朝局,一旦選錯了人,於朕於朝廷都將不利。

  若老十四甘願承認朕這個皇帝,拿朕當親兄長,朕未嘗不願用他。朕就是太了解他。」

  武靜蕊無話可說。

  這倆兄弟都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誰也不肯低頭認真談一談。

  雍正遲疑片刻,道:「朕倒是想到一個人,或許可用。」

  武靜蕊下意識問,「誰?」

  雍正看她良久,才道:「年羹堯。」

  谷絭</span>武靜蕊絲毫不意外,終究還是要用到這個人。

  她十分清楚,一旦用了年羹堯,此戰有希望勝利,但瑾妃也會跟著得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