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尤其是嬪妃多了是非多,要是別人整天來自己眼前晃來晃去,囉嗦來囉嗦去的,她忍不得。

  的確簡單了些,雍正也沒打算叫旁人擾了她,害她天天吃醋,難受,因此快速地應了。

  「不僅是朕的後宮,弘時的嫡福晉也要從此次秀女當中選,還有弘旻,也該給他挑個嫡福晉或是側福晉了。」

  「弘旻還小,不著急,遲些無妨。」十三歲的年紀,還不到娶妻的時候。M.

  雍正卻道:「朕十歲便大婚,弘旻不小了,先賜了婚,明年成親,也好穩重些。你也給他選兩個性子好些的格格,大婚前送過去。」

  谷毜</span>想到接下來的戰事,下次大概不會選了,武靜蕊便同意了。

  雍正二年的除夕很快過去了。

  正月,戶部就開始著手準備選秀的事宜,各地八旗衙門呈上此次適齡的八旗女子的花名冊,由戶部遞交給皇帝,定下選秀的日期。

  接著各處的秀女根據距離的遠近,先後坐著螺車往京城趕。

  秀女們有遠有近,等到了京城,差不多就到了三月份春暖花開的時節。

  初選在三月初十,秀女們到了京城,先住在各自在京城的住所,在規定的日期到神武門外等候。

  夕陽落山,神武門大開,隨著主持的太監喊花名冊上的秀女的名字,秀女們按出身門第的高低及八旗的順序排列。

  出身滿軍旗的在前,第二是蒙古旗的,最後才是漢軍旗的,依次入內,過順貞門。

  初選是在御花園舉行,主事的太監根據各類要求挑選出一部分秀女,沒被選中的秀女離宮歸家,任其自行婚嫁,留下的秀女則要擇期參加複選。

  十日後便是複選。

  複選是由太后和皇后主持挑選,皇帝忙著,不會到場,但選了貴妃協助太后和皇后挑選。

  因為還要給兒子選,武靜蕊自然要出現的。

  武靜蕊先看過此次選秀的名單,由戶部謄抄的,太后、皇后與她各有一份,知曉此次都有哪些人,現場不過是看看真人。

  滿洲八旗,高門貴女就那幾位,佟佳氏的,赫舍里氏的,鈕祜祿氏的,伊爾根覺羅氏的,都有。

  但武靜蕊不欲為兒子選門第太高的,門第太高者眼高於頂,且母族太複雜,應選個家世簡單點,出身尚可的。

  而盯著她兒子的則不少。

  只因皇后無子,端親王已有嫡福晉,貴妃最得盛寵,若能嫁給貴妃的兒子,於家族於自己自當有利。

  雖然貴妃的長子嘉親王已有嫡福晉,但還有三貝勒呢。

  將來若嘉親王繼位,三貝勒身為新帝的同胞兄弟,那前程自不會差。

  便是出身尋常的秀女也打著給嘉親王或三貝勒做側福晉或格格的主意。

  所以多數人都打聽好了貴妃的喜好,打算在貴妃面前好好露露臉。

  複選中留下的要麼是入宮為嬪妃的,要麼是給皇子和宗室們拴婚的。

  先帝的十七皇子允禮尚無嫡福晉,雍正又素來器重這位十七弟,必是要賜婚的。

  武靜蕊的三個年長些的兒子也要選。

  最後太后選了個模樣出眾,個子高挑的秀女,姓伊爾根覺羅氏的,是給十四阿哥的。

  武靜蕊不禁琢磨,太后果真處處想著小兒子,十四阿哥都那麼大年紀了,還不忘給他選人,挑了個如此貌美的,是真體恤小兒子近來的遭遇啊。

  相反,給大兒子雍正就是粗略地看了一遍,選了兩三個模樣好的漢軍旗秀女,都是模樣好,出身卻不顯的。

  連皇后都看不過去了,為顯示自己的賢良,留了兩個滿軍旗的秀女,另選了兩個給端親王,皆賜了香囊。

  撂牌子的都賜了花,各自哭著出宮去了。

  第362章 新人

  武靜蕊給弘旻選了出身滿洲鑲黃旗的瓜爾佳氏為嫡福晉,乃戶部右侍郎巴錫的孫女。

  給弘時選了郭絡羅氏為嫡福晉。

  此郭絡羅氏與宜妃無關,乃允祿嫡福晉郭絡羅氏的親妹妹。

  又給弘時和弘旻各挑了兩個格格。

  至於弘昀,他的嫡福晉還有孕,後院女人也不少,就沒給他挑。

  接下來就是賜婚。

  除了前面挑選的那幾位,雍正還定了阿靈阿之女鈕祜祿氏為果郡王允禮的嫡福晉。

  允禮的大婚在九月,三貝勒弘時與四貝勒弘旻的大婚在十月。

  十四阿哥的側福晉伊爾根覺羅氏選定最近的吉日入府。M.

  幾個格格都是立即送入了阿哥所或宮外的府邸。

  剩下的秀女還要留宮觀察,經過再一輪的複選和引閱,才能確定最終留下的人選。

  留下的有記名和上記名。

  上記名乃皇帝親自選定留下的。

  但此次上記名的沒有,皆是記名的,即太后和皇后選定的,皇后請示了雍正,然後定下各自的位分,分到各個宮殿。

  此次收為嬪妃的有一位貴人,兩位常在和兩位答應。

  貴人是滿軍旗的納喇氏,然後是漢軍旗的常常在,李常在,雲答應,秋答應。

  納喇貴人和秋答應分到了翊坤宮,李常在分到了裕嬪的承乾宮,常常在分到了懋妃的咸福宮,雲答應分到了長春宮。

  原本皇后想把納喇貴人安排到永壽宮,既噁心了貴妃,又能分一些貴妃的寵愛,無奈皇帝插手,不許往永壽宮塞人,皇后只得罷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