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朕冷落她太久,還不算懲罰?」雍正眼眸深深,盯著她,「朕不再寵她,便是最大的懲罰,除了位份,朕往後也不會給予她任何恩寵。」

  武靜蕊哼了聲,「人家心氣兒大著,有個身為皇后養子的兒子,可得意著呢,哪兒還稀罕皇上這點恩寵?」

  只要將來繼位的是大阿哥弘昐,李氏早晚會揚眉吐氣,弘昐身為雍正的長子,又是中宮養子,還是很有希望的。

  武靜蕊可不認為雍正會因為愛屋及烏,立她的兒子為儲君,雍正在大事上沒那樣糊塗。

  雍正明白她的意思,沒再說話,涉及儲君,總要慎重,他不會立即決定儲君的人選,若長子足夠優秀,他會立長子為儲君。

  但時日還長著,此事不著急,他可以慢慢看。

  「自大清立國,無漢族嬪妃之子為儲君,弘昐雖為長子,其母李氏到底只是漢人。」

  光這一點就不夠資格。

  武靜蕊聽了,心道,自己也非滿人,即便有貴妃之位,她的兒子也不夠格的。

  但誰讓雍正的兒子都是漢人所生呢?她的兒子又是最多的,只要不是大阿哥,她的兒子為儲君的機率就是占了最大頭的。

  雍正倏然道:「小曼,朕打算將你母族一族抬旗,由漢軍鑲黃旗抬入滿軍鑲黃旗,改武氏為武佳氏。你為朕誕育皇子有功,朕賜你母族入滿軍上三旗不為過。」

  武靜蕊的家中原是漢軍鑲黃旗出身,雖是上三旗,但若入了滿軍旗,無疑地位更高。

  漢軍旗並非都是漢人,滿軍旗也並非都是滿人,漢軍旗可以抬入滿軍旗,滿軍旗也可以降為漢軍旗,他們都有一個統一的稱呼,旗人。

  旗人與旗人是有區別的。

  入了滿軍旗,雖改不了出身,到底聽著好聽了些,於她和他的子女更有利。

  古人分三六九等,大清甚至以旗人為尊,上三旗為貴,滿軍旗與蒙古旗優於漢軍旗。

  后妃若有子女者,滿軍旗出身的后妃必定比其他兩個更為有利,后妃所生的皇子若有意儲位,就要看其生母的出身和位份。

  皇子的生母出身尊貴,無疑競爭力要更高些,就算不爭儲位,也要比其他皇子們尊貴體面些。

  武靜蕊是貴妃,位份足夠高了,唯一不足的就是出身,出身與位份不成正比,到底惹人笑話。

  她的子女也要被人小覷。

  谷</span>甚至她的子女不如中宮皇后的養子。

  雖然大阿哥的生母出身不高,但人家有個皇后當養母,就像雍正的生母出身尋常,卻因養母是先帝的孝懿皇后,在先前的皇位之爭中多了有利的因素。

  所以皇子們擁有一個出身高貴的生母或者養母是很重要的。

  身處後宮的漩渦,誰都想為自己的子女爭取更好的,武靜蕊也不例外。

  她既有這個資本去爭取,為何要貪圖安逸?

  「皇上能有此心,臣妾萬分感激,臣妾代家人謝皇上恩典。」

  她家中並無成才的男子,在朝做官的也只是不起眼的小官,便是給的恩賞再多,也不會有后妃干政之嫌。

  雍正樂意給,她就安心接著唄。

  「朕能給的只有這麼多了,朕可以提拔你母族之人,但若恩寵太過,終究會引來忌憚,於你不利。武柱國為知州期間兢兢業業,雖無功,卻也無過,朕將升他為正四品佐領,兼一等輕車都尉,雖非高位,卻能安穩一生。文官升遷過慢,便讓他從佐領做起,待今後你母族中有出眾的男子,立了功,朕便名正言順提拔你母族。」

  雍正可謂深思熟慮,真心為她打算,選擇升遷較快的武職,但凡她阿瑪非無能之輩,相信過個幾年便能升上去,她這個貴妃臉上也有光。

  若再培養些其他的子侄,宮裡有她這位貴妃坐鎮,這個家族便能慢慢壯大起來,在京中占據一席之地。

  若是繼續做文官,怕是十幾二十年都未必熬得上來。

  從她阿瑪麼多年還在知州的位子上便可知,武柱國並不懂多少為官之道,很難熬出頭。

  嘖,雍正的這個恩賞也不小了。

  這樣的機會不是人人都有的。

  這樣慢慢來好過一下子給太多恩賞,一個人驟然到達高處,很難不心理失衡,做下錯事。

  先從根部慢慢發展起來才是最好的。

  武靜蕊說著好話,「皇上給的已經不少了,臣妾的阿瑪本就是老實人,給他太多,他也接不住,就這樣挺好。」

  雍正覺得她這容易滿足,不貪心的性子挺好,她不貪心,自己也會為她打算,「朕封你為貴妃,自然要為你著想,貴妃的阿瑪若只是個不起眼的文官,實在說不過去。堂堂皇子的外祖父官職低微,朕的皇子臉上也無光。」

  武靜蕊捏捏他的鼻子,笑眯眯,「皇上可真是好,臣妾更喜歡您了。」

  雍正瞪她一眼,拿掉她的手,「幾個孩子的人了,還這般不規矩。」雖是訓斥,眼神卻是溫和帶笑的,「等再過些時候,皇子府建好了,幾個孩子成了親,搬出宮去,你便安心含飴弄孫,有朕在,你無需思慮太多。」

  因先帝突然駕崩,原定的大阿哥弘昐和二阿哥弘昀的婚期也推遲了。

  來年春兩位阿哥再大婚。

  屆時他們也都有了自己的府邸,可以出宮去了,眼下還要住在宮裡的阿哥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