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頁
他把話說絕了。
這一向是他為君,處世的風格。
太后了解先帝,因此也看得出來,皇帝雖然是先帝的子嗣,卻一點也不像先帝那樣重懷柔。
皇帝這個人從來,不喜歡權衡,他著眼的是社稷民生,是邊疆的平靜,山川河流的安定。他大刀闊斧地革新這麼些年,把先帝捨不得斬殺的,不忍心放逐的,不敢剿滅的,全部料理了個乾淨,以至於宗親貴族,蒙古舊番起初都對他為政之道大有意見,可久而久之,卻也只剩下忌憚和暗服了。
畢竟戶部清查欠款之後,兩庫再無虧空,耗羨歸公後,國庫充盈遠勝過先帝那一代,剿滅丹林部之後,蒙古再無叛亂。哪怕經歷山東直隸那一場大地震,戶部和工部依舊從容。
這些年來,皇帝誠然把自己逼成了一個孤家寡人。但正如他所言。
山河日月鑒君王功績。
永定河,黃河,蒙古,西藏,複雜的宗教勢力,包括逐漸理順的稅賦制度,逐漸歸融的滿漢文化,這些政治的符號堆疊在皇帝登基的五年之間,熠熠生輝。
面對這片輝煌絢麗,敬他的人,洋洋灑灑可寫萬字,恨他的人,一個字也吐不出來。
太后最終,還是失了語。
她垂眼看著地面兒,腳步有些虛浮,好些她自以為根深蒂固的觀念,或者叫執念吧,還是被男權世界裡更大更實在的意義打破了。
太后陡然覺得無力,眼見著皇后失寵,嫡子早死,蒙古的地位和分量一點一點在滿清朝廷里減弱,她心裡著急,可對著皇帝,對著這個和自己隔了一層肚皮的養子,又說不出任何一句有分量的話。
“皇帝……你就這麼恨哀家。”
“皇額娘,不要問朕的忌諱。”
“好……哀家不問,哀家不問了……”
皇帝點了點頭。
“既如此,朕還要去看四阿哥。張得通。”
“奴才在。”
“替朕送太后回宮。”
“不用了,皇帝這個地方,哀家也不敢久坐。不過皇帝,哀家終究是你的皇額娘,不論皇帝多麼喜歡王氏,哀家只要在,她就絕不能越她自己的本分。哀家仍舊是那句話,祖宗規矩不可廢,皇帝萬事三思。”
此話說完,月已過中天,雨後夜幕十分清晰,灰白色的雲層悠悠蕩蕩,桂花暗香襲室。
陳姁和張得通扶著太后走後,何慶進來,小心回道:“要貴主兒那兒備著嗎?”
皇帝擺了擺手,抬頭看了一眼身後西藏疆域圖。
“不用,朕今晚有事要想,南書房是誰在值房裡。”
“唷,今兒像是王大人。”
“嗯,傳他過來候著,朕在翊坤宮坐會兒,個把時辰就回。”
“欸,是。”
***
入十月後,天才真正地冷了起來。
初八那日,皇帝恩准了吳宣入宮來看王疏月。四阿哥滿了半歲,長得可愛結實,吳宣抱在懷裡,實在是喜歡。
“哎喲,不枉娘娘在鬼門關走了那麼一遭,瞧瞧咱們這小主子,長得可真好,眼睛鼻子,和萬歲爺,一個模子。”
那日周明也在,請過脈寫完方子,進來回話。聽著吳宣這麼說,不由道:“四阿哥在年娘體內養得極好,但也是因為這個,損了娘娘不少精血。”
王疏月正用一柄流蘇簪子逗弄吳宣懷中的四阿哥,聽完這句回頭道:“周太醫也是,我好說話,你就什麼顧忌也沒有,當著姨母說這些也就罷了,主子讓你回話,你也這麼說嗎?”
周明忙道:“微臣還要腦袋,娘娘自己肯瞞著自個身上的不好,微臣哪裡敢不要命地跟皇上說去。”
話音剛落,四阿哥卻像聽明白了什麼似的。竟哭鬧起來。
吳宣忙起身來哄,一面道:
“你看看,怕是知道你這個做額娘的身子不好,心裡急了。”
王疏月笑了笑,將手上的簪子遞給金翹:“他才多大呀,姨母就讓他懂這些,這是餓了,金翹,讓奶娘抱下去餵吧。”
金翹應了是,召奶娘過來替了吳宣的手,抱入裡間去了。
吳宣一路望著那孩子進去,感嘆道:“生養過就知道不易啊。難怪不得,我家中的那兩個孩子,小時候尚可,大了,就與奴才……嘖,不親了。”
她一面說,一面垂著腿。目光有些暗淡。
“那是您多想了,再好的孩子,也要娶妻嫁人,哪能一輩子陪在您身邊呢。您看大阿哥,等他再大幾歲,出宮開府,我也是見不到的,就是這個還小,還有好幾年在身邊鬧騰。”
吳宣看著王疏月:“娘娘對這兩個孩子,到真是一視同仁的好。”
王疏月搖了搖頭。
“不是一視同仁,恆卓自幼沒了母親,這麼些年,都是安安生生地在我身邊生活,我不想因為我有了恆寧讓他生活得開心。所以啊,……我反倒想對恆卓更好些。”
吳宣嘆應道:
“哎,雖說養母的名聲重要,可他畢竟不是你親生的,還是四阿哥好,連著血脈,多親啊。對了,娘娘,您身上……那毛病好些了嗎?”
王疏月看了看周明。
這一向是他為君,處世的風格。
太后了解先帝,因此也看得出來,皇帝雖然是先帝的子嗣,卻一點也不像先帝那樣重懷柔。
皇帝這個人從來,不喜歡權衡,他著眼的是社稷民生,是邊疆的平靜,山川河流的安定。他大刀闊斧地革新這麼些年,把先帝捨不得斬殺的,不忍心放逐的,不敢剿滅的,全部料理了個乾淨,以至於宗親貴族,蒙古舊番起初都對他為政之道大有意見,可久而久之,卻也只剩下忌憚和暗服了。
畢竟戶部清查欠款之後,兩庫再無虧空,耗羨歸公後,國庫充盈遠勝過先帝那一代,剿滅丹林部之後,蒙古再無叛亂。哪怕經歷山東直隸那一場大地震,戶部和工部依舊從容。
這些年來,皇帝誠然把自己逼成了一個孤家寡人。但正如他所言。
山河日月鑒君王功績。
永定河,黃河,蒙古,西藏,複雜的宗教勢力,包括逐漸理順的稅賦制度,逐漸歸融的滿漢文化,這些政治的符號堆疊在皇帝登基的五年之間,熠熠生輝。
面對這片輝煌絢麗,敬他的人,洋洋灑灑可寫萬字,恨他的人,一個字也吐不出來。
太后最終,還是失了語。
她垂眼看著地面兒,腳步有些虛浮,好些她自以為根深蒂固的觀念,或者叫執念吧,還是被男權世界裡更大更實在的意義打破了。
太后陡然覺得無力,眼見著皇后失寵,嫡子早死,蒙古的地位和分量一點一點在滿清朝廷里減弱,她心裡著急,可對著皇帝,對著這個和自己隔了一層肚皮的養子,又說不出任何一句有分量的話。
“皇帝……你就這麼恨哀家。”
“皇額娘,不要問朕的忌諱。”
“好……哀家不問,哀家不問了……”
皇帝點了點頭。
“既如此,朕還要去看四阿哥。張得通。”
“奴才在。”
“替朕送太后回宮。”
“不用了,皇帝這個地方,哀家也不敢久坐。不過皇帝,哀家終究是你的皇額娘,不論皇帝多麼喜歡王氏,哀家只要在,她就絕不能越她自己的本分。哀家仍舊是那句話,祖宗規矩不可廢,皇帝萬事三思。”
此話說完,月已過中天,雨後夜幕十分清晰,灰白色的雲層悠悠蕩蕩,桂花暗香襲室。
陳姁和張得通扶著太后走後,何慶進來,小心回道:“要貴主兒那兒備著嗎?”
皇帝擺了擺手,抬頭看了一眼身後西藏疆域圖。
“不用,朕今晚有事要想,南書房是誰在值房裡。”
“唷,今兒像是王大人。”
“嗯,傳他過來候著,朕在翊坤宮坐會兒,個把時辰就回。”
“欸,是。”
***
入十月後,天才真正地冷了起來。
初八那日,皇帝恩准了吳宣入宮來看王疏月。四阿哥滿了半歲,長得可愛結實,吳宣抱在懷裡,實在是喜歡。
“哎喲,不枉娘娘在鬼門關走了那麼一遭,瞧瞧咱們這小主子,長得可真好,眼睛鼻子,和萬歲爺,一個模子。”
那日周明也在,請過脈寫完方子,進來回話。聽著吳宣這麼說,不由道:“四阿哥在年娘體內養得極好,但也是因為這個,損了娘娘不少精血。”
王疏月正用一柄流蘇簪子逗弄吳宣懷中的四阿哥,聽完這句回頭道:“周太醫也是,我好說話,你就什麼顧忌也沒有,當著姨母說這些也就罷了,主子讓你回話,你也這麼說嗎?”
周明忙道:“微臣還要腦袋,娘娘自己肯瞞著自個身上的不好,微臣哪裡敢不要命地跟皇上說去。”
話音剛落,四阿哥卻像聽明白了什麼似的。竟哭鬧起來。
吳宣忙起身來哄,一面道:
“你看看,怕是知道你這個做額娘的身子不好,心裡急了。”
王疏月笑了笑,將手上的簪子遞給金翹:“他才多大呀,姨母就讓他懂這些,這是餓了,金翹,讓奶娘抱下去餵吧。”
金翹應了是,召奶娘過來替了吳宣的手,抱入裡間去了。
吳宣一路望著那孩子進去,感嘆道:“生養過就知道不易啊。難怪不得,我家中的那兩個孩子,小時候尚可,大了,就與奴才……嘖,不親了。”
她一面說,一面垂著腿。目光有些暗淡。
“那是您多想了,再好的孩子,也要娶妻嫁人,哪能一輩子陪在您身邊呢。您看大阿哥,等他再大幾歲,出宮開府,我也是見不到的,就是這個還小,還有好幾年在身邊鬧騰。”
吳宣看著王疏月:“娘娘對這兩個孩子,到真是一視同仁的好。”
王疏月搖了搖頭。
“不是一視同仁,恆卓自幼沒了母親,這麼些年,都是安安生生地在我身邊生活,我不想因為我有了恆寧讓他生活得開心。所以啊,……我反倒想對恆卓更好些。”
吳宣嘆應道:
“哎,雖說養母的名聲重要,可他畢竟不是你親生的,還是四阿哥好,連著血脈,多親啊。對了,娘娘,您身上……那毛病好些了嗎?”
王疏月看了看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