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程白朮解釋道:「並不會,炭化的中藥本身就屬於溫熱的性質,足以壓下其他藥的寒涼。而且主藥的生地黃、北沙參、麥冬,這三味藥又是中正平和的藥。」

  母子倆久病後,多少也認識一些中藥藥性,聽著也覺得這些藥不會對胃造成什麼影響。在程白朮交代完藥物的煎煮方法之後,他們便拿著醫保卡出去結算等藥了。

  等他們出去了,藺霜潔便好奇地問道:「我百度了一下,生地黃、北沙參、麥冬都是滋陰藥,都會偏寒涼,為什麼這個他們能受得了,金銀花黃芩反而受不了?」

  「生地黃、北沙參、麥冬你再細看,他們都屬於補藥,都能滋陰生津生血。它們是通過增加體內的水液和血液而讓內熱平復下來,你可以理解為鮑彩雲如今正在火燒乾鍋,這時候往鍋里加了一瓢水,鍋里的溫度降下來了,但是卻不和金銀花、黃芩一樣是把下面火給抽掉。」

  藺霜潔也有了解一些中醫,便又問道:「他們這是虛熱還是實熱?」

  程白朮道:「就鮑彩雲這副即將油盡燈枯的模樣,自然是虛熱,還是重病後期極為嚴重的戴陽證,陽盛陰衰之真寒假熱證。」

  藺霜潔根據程白朮的語句描述理解了一下,意外地感覺中醫似乎沒有那麼故弄玄虛,真解釋起來也不算很深奧。藺霜潔略微自得,天才就是天才,不管到哪裡都是一通百通!

  突然,她想起藥物劑量,便又問道:「我看你其他中藥的劑量都是十幾二十克,唯獨生地黃下了足足一百五十克,這裡面有什麼講究嗎?」

  「生地黃,這味藥很特殊。你剛剛百度了也知道,這味藥補腎填精,補血涼血,似乎都是以補腎為主,但其實這味藥是補脾健脾的。」

  藺霜潔疑惑:「補脾胃的?」

  「是的,你看地黃這個名字,黃色入脾……」程白朮看了看藺霜潔,繼續解釋道:「中醫里,五色對應五臟,青赤黃白黑對應肝心脾肺腎,黃色入脾。而且地為土,脾五行屬土,它從名字上便已經告訴我們,地黃這味藥是入脾胃的。」就像是益胃湯中,便是生地黃、北沙參、麥冬、玉竹四味藥便足以滋補胃陰。

  「只是因為地黃還可以填精益髓,有補腎之功,這久而久之便成了地黃可補肝腎。而且,地黃它補肝腎是通過推動陰陽之間的轉換來達成的。我們中醫從來不走二極體,陽重要,陰同樣重要。病人陰虛到極致,便襯托得陽過於旺盛。地黃推動了陰陽之間的互相轉換,可以讓過於旺盛的陽轉化成極為虧虛的陰,這樣陰陽一平衡,病人的情況症狀都能有所好轉。」

  ……

  「病人如今脾胃極度虛弱,陰陽極度不平衡,陰血極度虧虛,這些都在生地黃的主治範圍之內,這便是中醫所說的生地人。」

  「生地人?」藺霜潔喃喃地重複道。

  「是的,病人身體陰陽失衡,極度需要某一味藥去糾正偏差,便叫他什麼什麼人。就像是有的病人生氣生多了,肝鬱得厲害,我們便會叫他柴胡人,非常適合重用柴胡。」

  藺霜潔感慨一下,這中醫的講究和門道也很多啊。她說:「我看藥典上說,生地黃用量在三十克以下,你這開了一百五十克,藥房那邊能審核過去嗎?」

  西藥在下醫囑後,護理和藥房都會審核一遍,一旦用藥不合理,便會打回重開或者醫生簽字。

  程白朮笑道:「除非是毒性藥物,不然一般不會。」中藥和西藥差別便在這裡,西藥都有使用範圍,一旦超過,便容易中毒。但是中藥不會,生地黃在《神農本草經》中屬於上品,無毒,久服可輕身長壽。甚至一百五十克的生地黃足以生血滋陰,對鮑彩雲而言,可是比人參還要來得滋補對症。

  第225章 採訪

  只是程白朮納悶的是, 為什麼藥房那邊沒有找他來簽字?當初在燕國醫,黃芪量大一點還要找他簽字核對,怎麼一百五十克的生地沒有動靜?

  這個疑惑, 持續到回家。程薄荷聽了程白朮的不解,鄙夷道:「你這一百五十克的生地算什麼, 他們一百克的附子也不要求籤字。」

  一百克的附子也不要求籤字?程白朮愕然, 看來粵府中醫院的藥房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

  程薄荷發現程白朮去了心外科, 似乎是真的閒得很,便讓他周末去醫館裡上班。還美其名曰,一周上兩天班,然後去中醫院休息五天。

  程白朮:……

  行吧,去找中醫院辦了個多點執業後,程白朮周末也沒得空閒, 直接往自家醫館而去。大師兄基本不怎麼發作了, 現在正在和二師兄重拾基礎,天天被程薄荷盯著去練習基本功,再大的心理陰影都被師父的威壓感取代。目前兩位師兄拿起針,第一反應不是神藥集團, 而是程薄荷不滿的眼神。一時之間, 也不知道該不該說程薄荷寶刀未老。

  每周都回來休息的程青黛見狀,根本壓不住自己嘴角的笑容。程白朮無意之間見了,眼尾一掃, 程青黛立刻端正表情, 生怕被他記恨上。

  可惜,已經晚了。

  當天晚上回來, 程白朮就說:「青黛不是準備研究生畢業了嗎?她有沒有打算繼續讀博?」

  程青黛心生警惕,她說:「已經聯繫好博士生導師了, 她讓我這段時間除了準備碩士畢業答辯以外,就去她的實驗室幫忙。」她學的是中藥學,以後也打算繼續走科研路線。一是繼承母親阮菁菁的衣缽,二是受屠呦呦女士的啟發,想要將中醫藥這座寶庫推廣給全世界。基本搞中藥學的都是這種想法,只是礙於中藥煎煮之後的化學成分過於複雜,分離和實驗的工作量太大了,暫時還沒什麼成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