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鄭忠知道自己做過大手術,但依舊嗤笑不已,說:「那你們醫生是做什麼的?某住院就是為了規避這些風險。」

  鄭忠以前也混過醫院,知道來換藥的都是科室最底層,這個年輕的、嘴上沒毛的小醫生估計和程白朮一樣,是個住院醫。他又看了看這個小醫生的胸牌,哦,連正式醫生都不是,只是個碩士研究生啊!

  該醫生換完藥,又默默地走了。回到醫生辦公室,他終於克制不住內心的憋屈,掏出手機和同學大肆吐槽一番,又上了微博和一群煞筆講講道理。只是微博之游之後,更加生氣了,都是一群愚民,別人說什麼信什麼,都沒有一點自己的主見!

  正生氣地想要退出微博,就看見一條熱搜空降——醫療黑名單正式出台。

  該醫生:???

  他火速點進去熱搜,發博文的是官方號,還有鮮花社等大媒體的轉發,他看完正文之後,忍不住一個個頭像點進去,確定是正主官方,而不是高仿。他激動的心,顫抖的手,好一會兒才將微博轉發到同學群和工作群中。

  先是沉默,隨後是爆發。

  這一次醫護人員爆發出來的熱度讓全國上下都為之震驚的激情和熱度,這一條熱搜之下,全都是醫護人員及相關工作者的回覆,每一條都飽含熱淚,都動人心弦。

  【工作五年,盼了五年,終於等到了!】

  【如果這一法條早出台一年,我的師兄就不會喪命。】這一條留言點進去就會發現他是去年三月份傷醫事件的見證者,他的學長因為一個將死的病人,被醫鬧團隊逼得跳樓自殺,留下年邁的父母。

  【醫鬧就是醫鬧,傷人就傷人,不要再將醫鬧偽裝成普通糾紛!】

  ……

  一條條,一行行,裡面都夾雜著無數醫護人員的辛酸與血淚。

  第106章 打臉

  醫療黑名單一出, 鄭忠的採訪視頻熱度暴跌,哪怕是非醫療行業從事者都被這浪潮所震驚。他們默默地看著一行行仿佛滴血的文字,一時之間百感交集。作為普通人, 他們也只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投出支持的一票。

  【二胎寶媽飄過,每次小寶生病去兒科掛號時, 都忍不住暴躁, 排太長時間了。知道醫生不容易, 支持一個。】

  這個評論下面有不少父母抱團,表明確實兒科太難掛號。從早上八點一路排到十二點,他們沒吃沒喝,醫生也是沒吃沒喝不能上廁所。他們在兒科排隊時,小孩生病加上環境嘈雜,令人心浮氣躁, 再一想醫生十幾年如一日在這種分貝超標的環境下工作也是需要充足的毅力和充足的熱血愛心。

  許是暫時還都是溫和無惡意的評論, 這條評論下有一個醫生站出來說道:【兒科,古時稱啞科,因為小孩子自己不會描述、描述不清楚,甚至搞不明白自己哪裡難受, 藥量又與成人不同, 用藥禁忌也不一樣,導致兒科向來是最難乾的。在與其他科室形成醫學壁壘的同時,近幾年還增加了一個其他科室所沒有的特色——醫鬧。現在家裡大多就一個兩個小孩, 精貴的很, 醫生護士稍微出點小問題,就很容易點炸家長。像是你自己掛瓶, 一次兩次進不了血管,你不會在意, 可是小孩子血管本身就比成人細,加上生病難受一哭鬧或者拉肚子脫水,更難找了,熟練的兒科護士來都不敢一次就進。但凡第二次還不進,有的家長直接一腳就踹過來了。這種隱形的、常見的醫鬧逼得不少兒科醫生護士紛紛轉行轉科室,這才是近些年不少醫院取消兒科或者取消兒科急診的原因。因為沒有兒科醫生護士了,哪怕是執醫考試中,兒科醫生的合格線都比其他科的來得低。】

  這個跟評有點長,但只要是家裡有娃的都忍不住看一看。確實也有偏僻小縣城的網友站出來回復,【確實,我家縣醫院五年前取消兒科,小孩要看病要坐一個小時車到市里去。】

  慢慢的,有網友說自己市裡的三甲醫院取消兒科急診,有病就憋到白天來看病。也有網友說自己市里醫院的兒科取消住院部,因為沒有足夠的醫生能夠維護兒科病房的正常運行。

  越說越是觸目驚心,不少家長平時也只是抱怨一下兒科排隊難、掛號難,萬萬沒想到已經嚴重到這種程度了。也有家長表示自己平時都是醫生說什麼他幹什麼,絕對不嗶嗶,希望國家能多投入一些,多扶持兒科。現在鼓勵生育,總不能配套設施不跟上,娃都生了,娃生病卻沒地方看病吧?

  莫名其妙的,在這個跟帖下面最後刷起一句:【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很多家長很想反駁,但是一想起他們帶娃看病時,總能看到人高馬大的家長揪著醫生的衣領大聲咆哮,「你個庸醫,認真為我兒子/女兒看病,不然我就揍你。」

  喉嚨一梗,他們反駁的話語竟然說不出口、打不出字來。他們日常工作可沒有人對著他們噴口水、逼迫他們,甚至還非常多的被打被毆被唾罵。按照網絡上那些醫生的回覆,兒科的藥物提成少,因為兒童用量也少,工資自然也是少的。拿著賣白菜的錢,操著賣□□的心,這是其他科室醫生對兒科醫生的描述。沉默了許久,才有家長出來表示,以後會幫忙保護醫生的安全。

  連上班都不能保證最基本的安全,這個職業還會有前途嗎?

  這一句不單純是說兒科醫生,也是所有的可能遭遇醫鬧的醫生。看著非本行業網友的發言,不少醫生百感交集,或許大多數的病人都是好的,可只要經歷一例不好的,他們就難免對所有患者抱有戒備。本應該是同一戰壕,一同抵抗病魔的,卻因為某些醜陋的人心,導致醫生腹背受敵。為了保護自己,原本有機會一搏的方案也被放置,首選是最安全、最穩妥的方案。不僅病人,就連醫生都在懷念上世紀末的醫療環境,能人輩出、令人驚艷驚悚的治療方案也輩出,可那是醫生和病人的雙向奔赴,而現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