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頁
「你怎麼還在?」沐龐氏沉著臉問,想到剛剛那麼丟臉的場面被沐清溪瞧見了,心氣越發不順,待要教訓她幾句忽又想起這事沐清溪才是最難堪的,教訓的話也就說不出口了。
「這楊夫人實在是可惡!我的溪姐兒如此品貌,她一個不知哪裡冒出來的侄子竟然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簡直是妄想!」
楊夫人家世平平,其父是工部一六品小官,連上朝面聖的資格都沒有。之所以能嫁到楊家,是因為楊大人元配早逝,膝下留了一子,就是現在的楊家大公子。楊大人和楊老夫人看重孩子,挑選繼室的時候特意挑了個家世不顯的,以免將來心太大,對長子(長孫)不利,楊夫人就被選中了。只是她婚後一直無子,膝下空懸,如今年屆四十早已息了生孩子的幻想,專心把楊大人元配留下來的孩子養大,視若己出。
「我的婚事祖母不必著急。」沐清溪淡淡地說,她實在是厭煩了這樣的日子,沐龐氏滿心思總想拿她的婚事做文章。若非她是長輩,占著個「禮」字,沐清溪早就不耐煩了。
沐龐氏卻完全不這麼想,眼見得沐馳接二連三被免職在家,侯府聲名一日不如一日,沐清河是個不成器的,沐清浪又整日裡不著家,沐馳無能,沐驌深有殘疾,沐清菀廢了,剩下的都是庶女,挑來挑去滿府里能用的就只剩了沐清溪一個。
「你還小,不懂這裡面的道道。女兒家嫁人是大事,你怎麼說也是國公爺的女兒,豈能配給那些歪瓜裂棗?」當然是要找個有力的婆家才行,能夠扶持侯府,重新恢復侯府往日的聲威。
沐清溪輕笑了一下,笑得諷刺而又涼薄,「祖母,您知道外面是怎麼傳我的嗎?」
一說起這個,沐龐氏臉色變得更差,「別聽那些人胡說,他們知道什麼!只會捕風捉影,胡言亂語!」
「三人成虎,眾口鑠金,積毀銷骨。這個道理您比我更清楚。」
沐龐氏聽完更氣了,沐清溪明明是被鄭皇后送回府的,可外面那些流言依然傳得沸沸揚揚,什麼難聽的都有,連退婚那樁事都給傳出去了。
「王家實在是欺人太甚!」退了婚還不算,竟還要鬧得天下皆知。早知道當初這婚事就不該退,若是不退婚哪裡會有後來這些事。
沐清溪知道她誤會了,卻也沒心思解釋。沐龐氏年紀越大越是聽不進勸解,說得多了反而招她一頓教訓,她才沒那麼傻去找罵。
王家是聰明人,本來這消息就不是他們傳出去的,使臣宴上殷皇后和承安帝對她諸多維護,王家更不可能在這種時候散播這種消息,否則就是打帝後的臉。不止如此,他們此刻應該也是焦頭爛額。因為散播消息的人其實也在打王家的臉:侯府聲名赫赫的時候你們定了親,侯府敗落了你們就退婚,這不是見利忘義的反覆小人麼!
事實上,王夫人因為這流言已經七八日沒睡好覺了,兩眼下面各有一團烏青,眼袋腫得厲害。因為流言散播的關係,這幾日她已經被王老夫人明里暗裡敲打過好幾次。這流言真不是她散出去,可是話說出沒幾個人肯信。
王家退了親,壞得是王家的名聲,這不是光彩的事。尤其如今王奕正在議親,這流言一出,柳家原本答應得好好的,轉頭就推脫起來。顯然是覺得王家做事不地道,實在讓她有苦說不出,只恨不得把散布流言的罪魁禍首抓出來碎屍萬段。
這廂沐龐氏還在想法子,她問沐清溪:「既然是鄭皇后派人送你回來的,你去求娘娘出面為你說幾句話,娘娘說的話總該有人信。」
話還得從大昭寺說起,留宿大昭寺當晚,趙璟安頓好她就離開了,知道他是要去善後沐清溪也不阻攔。當時她並不知道京城的流言,第二天一早本想自己下山,鄭皇后卻派了身邊的嬤嬤親自送她回城。聲勢算不上浩大卻也不低調,梁嬤嬤是個很聰明的人,中途還特地請她下車去全福樓買了點心,有意無意地告訴世人:沐清溪只是被鄭皇后請去大昭寺敘話了,什麼失蹤不見人影都是瞎話。
有趙璟在暗中推波助瀾,這個消息很快傳遍了京城,可是百姓也不是傻子,昨天一個流言,今天又一個流言,信的有不信的也有,傳到後來,被人劫持的流言倒是消停了些,可退婚一事卻是板上釘釘。一來二去,總之,沐清溪的名聲是更差了。
「皇后娘娘禮佛多時,不沾俗務,皇上也曾下令,不許任何人以瑣事相擾。」沐清溪道,她根本連鄭皇后的面都沒見到,又如何請她出面澄清流言。就算鄭皇后出面又怎麼樣,相信的人相信,不相信的人還是不信。何況,流言本就是真的。
沐龐氏長長地嘆了口氣,胸中悶得慌,她拉著沐清溪盯著她的眼睛問:「清溪,你告訴那天你到底是被什麼人抓去了?真是大昭寺的人救了你?」
被大昭寺的人所救,這是沐清溪對所有人的說辭,至於是什麼人抓的她,都被她模糊帶過了。
「我當時昏迷不醒,醒來就在大昭寺里了,確實不知是何人要抓我,想來不過是些山匪宵小。」北狄王子和公主暗中回京,企圖刺殺景王的事越少人知道越好,消息絕不會從她這裡漏出去。
她不肯說,沐龐氏也沒辦法。問來問去,問了多少次都是這麼個答案,她不信也得信。
乾清宮裡。
承安帝伏案批閱奏摺,一連多日昏迷,堆積了不少事務,內閣將緊急的先做了處置,他現在不過是挑出來查閱一遍,看看有無錯漏。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這楊夫人實在是可惡!我的溪姐兒如此品貌,她一個不知哪裡冒出來的侄子竟然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簡直是妄想!」
楊夫人家世平平,其父是工部一六品小官,連上朝面聖的資格都沒有。之所以能嫁到楊家,是因為楊大人元配早逝,膝下留了一子,就是現在的楊家大公子。楊大人和楊老夫人看重孩子,挑選繼室的時候特意挑了個家世不顯的,以免將來心太大,對長子(長孫)不利,楊夫人就被選中了。只是她婚後一直無子,膝下空懸,如今年屆四十早已息了生孩子的幻想,專心把楊大人元配留下來的孩子養大,視若己出。
「我的婚事祖母不必著急。」沐清溪淡淡地說,她實在是厭煩了這樣的日子,沐龐氏滿心思總想拿她的婚事做文章。若非她是長輩,占著個「禮」字,沐清溪早就不耐煩了。
沐龐氏卻完全不這麼想,眼見得沐馳接二連三被免職在家,侯府聲名一日不如一日,沐清河是個不成器的,沐清浪又整日裡不著家,沐馳無能,沐驌深有殘疾,沐清菀廢了,剩下的都是庶女,挑來挑去滿府里能用的就只剩了沐清溪一個。
「你還小,不懂這裡面的道道。女兒家嫁人是大事,你怎麼說也是國公爺的女兒,豈能配給那些歪瓜裂棗?」當然是要找個有力的婆家才行,能夠扶持侯府,重新恢復侯府往日的聲威。
沐清溪輕笑了一下,笑得諷刺而又涼薄,「祖母,您知道外面是怎麼傳我的嗎?」
一說起這個,沐龐氏臉色變得更差,「別聽那些人胡說,他們知道什麼!只會捕風捉影,胡言亂語!」
「三人成虎,眾口鑠金,積毀銷骨。這個道理您比我更清楚。」
沐龐氏聽完更氣了,沐清溪明明是被鄭皇后送回府的,可外面那些流言依然傳得沸沸揚揚,什麼難聽的都有,連退婚那樁事都給傳出去了。
「王家實在是欺人太甚!」退了婚還不算,竟還要鬧得天下皆知。早知道當初這婚事就不該退,若是不退婚哪裡會有後來這些事。
沐清溪知道她誤會了,卻也沒心思解釋。沐龐氏年紀越大越是聽不進勸解,說得多了反而招她一頓教訓,她才沒那麼傻去找罵。
王家是聰明人,本來這消息就不是他們傳出去的,使臣宴上殷皇后和承安帝對她諸多維護,王家更不可能在這種時候散播這種消息,否則就是打帝後的臉。不止如此,他們此刻應該也是焦頭爛額。因為散播消息的人其實也在打王家的臉:侯府聲名赫赫的時候你們定了親,侯府敗落了你們就退婚,這不是見利忘義的反覆小人麼!
事實上,王夫人因為這流言已經七八日沒睡好覺了,兩眼下面各有一團烏青,眼袋腫得厲害。因為流言散播的關係,這幾日她已經被王老夫人明里暗裡敲打過好幾次。這流言真不是她散出去,可是話說出沒幾個人肯信。
王家退了親,壞得是王家的名聲,這不是光彩的事。尤其如今王奕正在議親,這流言一出,柳家原本答應得好好的,轉頭就推脫起來。顯然是覺得王家做事不地道,實在讓她有苦說不出,只恨不得把散布流言的罪魁禍首抓出來碎屍萬段。
這廂沐龐氏還在想法子,她問沐清溪:「既然是鄭皇后派人送你回來的,你去求娘娘出面為你說幾句話,娘娘說的話總該有人信。」
話還得從大昭寺說起,留宿大昭寺當晚,趙璟安頓好她就離開了,知道他是要去善後沐清溪也不阻攔。當時她並不知道京城的流言,第二天一早本想自己下山,鄭皇后卻派了身邊的嬤嬤親自送她回城。聲勢算不上浩大卻也不低調,梁嬤嬤是個很聰明的人,中途還特地請她下車去全福樓買了點心,有意無意地告訴世人:沐清溪只是被鄭皇后請去大昭寺敘話了,什麼失蹤不見人影都是瞎話。
有趙璟在暗中推波助瀾,這個消息很快傳遍了京城,可是百姓也不是傻子,昨天一個流言,今天又一個流言,信的有不信的也有,傳到後來,被人劫持的流言倒是消停了些,可退婚一事卻是板上釘釘。一來二去,總之,沐清溪的名聲是更差了。
「皇后娘娘禮佛多時,不沾俗務,皇上也曾下令,不許任何人以瑣事相擾。」沐清溪道,她根本連鄭皇后的面都沒見到,又如何請她出面澄清流言。就算鄭皇后出面又怎麼樣,相信的人相信,不相信的人還是不信。何況,流言本就是真的。
沐龐氏長長地嘆了口氣,胸中悶得慌,她拉著沐清溪盯著她的眼睛問:「清溪,你告訴那天你到底是被什麼人抓去了?真是大昭寺的人救了你?」
被大昭寺的人所救,這是沐清溪對所有人的說辭,至於是什麼人抓的她,都被她模糊帶過了。
「我當時昏迷不醒,醒來就在大昭寺里了,確實不知是何人要抓我,想來不過是些山匪宵小。」北狄王子和公主暗中回京,企圖刺殺景王的事越少人知道越好,消息絕不會從她這裡漏出去。
她不肯說,沐龐氏也沒辦法。問來問去,問了多少次都是這麼個答案,她不信也得信。
乾清宮裡。
承安帝伏案批閱奏摺,一連多日昏迷,堆積了不少事務,內閣將緊急的先做了處置,他現在不過是挑出來查閱一遍,看看有無錯漏。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