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啟:大可不必拉這麼大,他又不瞎!

  還有,你們後世人少血口噴人了,他們大漢才沒有這種特殊的癖好。

  他們看起來像是這麼變態的人嗎?

  都是誰給你們留下這麼錯誤的印象?

  腦子剛一轉彎,就想起了他們漢朝最出名的那位到底是誰。

  被遭池魚之殃的太子劉徹:???

  父皇你為什麼要用這麼奇怪的眼神看他?

  他明明是個正經人!他才沒有這麼變態的愛好好嗎?

  【這當然只是一個調侃。

  之前也說了,這些沒有了雙臂且一絲不露的陶俑是漢朝比較有名的「著衣俑」,在剛入土的時候,他們身上是穿著華美的絲織品的,比起將衣服紋樣直接畫在身上的彩繪俑更加高級。

  作為比較高級的漢代Bjd,這些著衣俑的兩條手臂是木製的,悉心雕琢,就為了呈現最好的狀態。

  然後歷史似乎永遠這麼愛開玩笑。

  由於絲織品容易腐爛難以保存,在千年的地下時光之中,昔年華麗的絲織品早已灰飛煙滅,著衣俑專門定製的木製手臂也塵歸塵土歸土,只剩下了光禿禿的軀

  干無聲訴說著這千年的光陰如梭。

  而當年次人一等的彩繪俑們卻由於質地的堅固得以保存,成為我們研究漢代服飾最為重要的文物。】

  【因而漢陽陵的鎮館之寶之一,就是現在面前這位拱手跽坐女陶俑,將漢代雕塑藝術的簡樸大方顯示得淋漓盡致,典雅又儀態大方。

  也算是給漢朝越發狂野的考古挽回了一些正經人的顏面吧。】

  被前面那一通又是灰飛煙滅又是塵歸塵的著衣俑悲劇原因砸得暈頭轉向的漢朝貴族們愣怔了一息,險些竟跟不上節奏。

  等會兒,他們大漢哪裡狂野了?

  好吧,只能說,還好由於財力有限,他們沒在墓葬里埋這麼多著衣俑,不然好像是有那麼億點點狂野就是了。

  劉啟:!!

  來人,把他陽陵所有的著衣俑都換掉!

  全都換成彩繪俑好了。

  留下怎麼樣的皇帝名聲已經不那麼重要了,重要的是要昭告天下,他大漢天子劉啟那是個正經人!

  【在對漢陽陵的挖掘過程中,考古工作者們發現了最早的茶葉,沒錯,我們陽陵也是時代弄潮兒,是有過吉尼斯記錄的陵墓了呢。

  對嘛,沒事幹埋那種金金銀銀的招盜墓賊幹嘛,就放點這種方便我們吹牛,不是,方便我們自豪的東西不香嗎?

  也別埋那些絲織品了!知道清理那些腐爛的絲織品殘留有多費勁嗎?

  埋點有價值的!

  比如竹簡或者跟政哥一樣留下一個兵團的泥塑手辦什麼的,嘿嘿,想想就口水流下來!】

  始皇帝:……

  留下一個兵團泥塑手辦的他本人想到你們對他兵馬俑搞出來的那些東西,都已經開始有點後悔了。

  原因無他,實在是天幕所在時代的人的精力和想像力實在過於旺盛,饒是他也有點招架不住啊。

  劉啟十分無言以對,雖然早在聽天幕說絲織品容易腐爛的時候他就已經決定少往陵墓里放絲織品了,但是自己不想放跟天幕讓少放,那還是有些差別的。

  怎麼,你們還對他的地宮野心勃勃是嗎?

  【像其他的文物主要就是一些「大漢特產」的銅鏡和瓦當比較多了,就不一一展示了,有想看的可以自己來陽陵給景帝貢獻一點kpi。

  下面當然是直奔我來陽陵的初心——北區外葬坑展示館啦。】

  確實看出來天幕的迫不及待了,鏡頭一轉,他們就直接換了個天地。

  眾人:該死,又是這熟悉的感覺。

  只有始皇帝老神在在。

  怎麼,只是個外葬坑而已,哪裡有自己方才受到的傷害大。

  畢竟那些人可是專門又給他搞了一個人造的地宮來呢。劉啟:早知道方才嘲笑始皇帝那個什麼秦陵地宮的時候就小點聲了。

  迴旋鏢鏢鏢致命的感受他也算是體驗了一把。

  他算是看明白了,好像給陵墓地下打這種陰森詭異的光線

  是後世人的一些奇怪的愛好。

  這光打的,活脫脫就是秦陵地宮的翻版嘛。

  可問題是,這可是他陽陵實打實的外葬俑坑啊!

  劉啟心情複雜地看著在詭異打光之下倒了一片的「著衣俑」們,大白天的,覺得自己後背實在有點發涼。

  【看腳下看腳下,這種文物在腳下的感覺是真的不一樣誒。】

  【看到那邊那個透光的洞了嗎,據說是盜洞。】

  【不過漢墓十墓九空嘛,帝陵千瘡百孔的也是正常事啦。】

  【往好處想想,如果是古代人盜出去的,還有可能在市場上或者國內哪裡發現不是嘛,至少不會飄洋過海。】

  劉啟:……

  他可真是謝謝你了,天幕,你是會說話的。

  完全沒有感受到一點安慰呢。

  不過顯然其他人的注意力卻被天幕腳下那奇特的東西給吸引了注意力。

  這是什麼東西,如此清澈透明,是琉璃麼?

  不,不對,琉璃可萬萬沒有這麼純澈,將地底下的東西看得那叫一個一清二楚。

  再說了,哪裡的琉璃竟然能如此堅固,能讓人輕而易舉地在上頭來回行走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