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搞不好謠言就是這邊的人散布出去的呢。

  反正這個叛臣是坐定了,忠臣孝子是一個也當不下去了,好似為了美女衝冠一怒一下,平白還多了些「英雄氣魄」呢。

  畢竟為了一個女子奮起反抗,何等悲壯。

  俗話說的好嘛,如果你是個負面人物,只要稍微有點閃光點,那就突然又行了。

  常人對於道德水平的要求和認知那波動還真是挺大的呢。】

  別以為他們沒有聽出天幕你語氣里的嘲諷。

  你這說的是一個吳二桂嘛?你這簡直在大開群嘲啊。

  而且看你的說法,總感覺他們都是被歸屬在「負面人物」那一部分的。

  不過另外一些看熱鬧不嫌事大,聽故事從不帶入的人也開始幸災樂禍。

  喲,剛剛不是還挺得意,覺得自己絕對行得端,坐得正嗎?

  怎麼這會兒不自信了呢?

  【不得不說,這種方法,雖然缺德,但是在轉移注意力上,又不能不說一句確實奏效。

  之後的文人們很順利地就跟著這種輿論引導走下去了。

  看看我們著名的《圓圓曲》,那不就白紙黑字地寫著呢嗎?「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從此關於吳二桂話題度最高的論題,就直接被帶偏了十萬八千里,主攻方向從此便成了市井文學。

  都市井文學了,就別提什麼可信度了不是嗎?

  果然轉移矛盾是有一手的。

  再加上陳圓圓吃了自身身份的虧,靠譜一些的史料?那是壓根沒有的,於是自唐朝滅亡之後這小千年的時光里,陳圓圓竟然還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紅顏禍水」的候選人。

  不得不說,你們後世王朝這也是真沒人了。】

  陳圓圓已經聽倦了。

  反正她是對這個什麼吳二桂一點興趣都沒有,壓根就沒有相識的欲望。

  不過嘛……

  陳圓圓忍不住輕笑一聲。

  這一次,吳二桂還有沒有這個與自己相見的機會,那還未可知呢。

  雖然如今朝廷確實風波四起,命不久矣,但天幕既然如此說了,想想袁崇煥將軍的悲慘境遇,惹惱了皇城中那位剛愎多疑的陛下,想來吳二桂的未來也的確風波難平。

  而她已然如此惹眼,也必得躲開避避嫌才是。

  最好是能趁北京城大亂逃回江南去。

  【實際上,以吳二桂的性格和對於權勢的汲汲營營,很有可能早在其返回北京的途中,便已經在不斷打探北京城中的情況。

  極大概率是在這個期間,對於投誠李自成,讓他產生了一些踟躕,畢竟是在官場上摸爬滾打了這麼多年的,對於李自成聚集起來的這幫烏合之眾混亂管理帶來的下場不看好,也並不意外。

  畢竟吳二桂的能力那絕對還是出眾的,有這種眼光,並不稀奇。

  當然也有可能壓根只是因為投誠的砝碼沒有談妥。又或許,其實投機的吳二桂也許從一開始便在兩頭下注也未可知呢。

  俗話說的好,價高者得嘛。

  把山海關賣個好價錢,說不定才是吳二桂真正意義上最看重的事情。】

  是了,這才是正常人會幹出的事來嘛,聽起來正常多了。

  就是嘛,投降異族這種事說出去雖然很丟臉,很讓人唏噓瞧不起,但也不是一個兩個了,何必什麼都要給人家女子身上扣呢?

  是名妓就是你們胡亂攀咬的理由了?

  簡直是欺負她們不寫史書!

  【更何況,看吳二桂降清之後的表現,那確實堪稱「神勇無雙」。清初的傳教士白晉在觀察中國的時候寫下的《康熙帝傳》中就曾經尖銳地表明,在清朝征服中原的過程中,滿洲人本身付出的代價非常小,主要都是漢人之間的自相殘殺。

  毫無疑問,在降清的這麼多將領之中,吳二桂的功績那絕對是遙遙領先。

  又或者可以說,清兵入關及最後占據大半江山的過程中,吳二桂絕對豐功至偉。平川入陝,攻克雲貴。

  在順治元年就拒絕了南明政權的官職就算了,可以說,在追殺南明永曆政權的道路上,吳二桂走得比所有人都遠。

  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吳二桂簡直是一路從東北殺至西南,穿過了小半個中國呢,最終給永曆帝追到緬北那深山老林去的啊。

  最終深入緬甸俘虜南明永曆帝朱由榔,押至昆明處死,在追殺南明政權的積極性上,吳二桂比起清廷,還要更加積極一些。】

  雖然朱由檢沒有聽說過朱由榔這個名字。

  但是托他們某熱衷於給自己子孫後代立規矩的祖宗的福,這一聽就知道是自己一輩的人,而且歸根到底,還是他們這一支的同輩人。

  你吳二桂投降滿洲他就勉強先不跟你計較了,雖然你小子是專門等他大明咽氣,等他自盡的。

  但好歹也是等他大明亡了才投降的。

  但你這麼對待自己的故主的血脈真的合理嗎?

  朱由檢冷哼一聲。

  這什麼永曆帝朱由榔拿你沒辦法就算了,誰叫你遠在遼東呢,收拾一個你那還不是手拿把掐?

  要死也得拉你一起死!

  【也許實在是因為吳二桂的行為過於賣力,功勳過於卓著,為清朝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因而吳二桂一路升遷至平西王。不過嘛,這種叛而投誠的臣子,還是異族統治者,簡直是地獄開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