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的詩句多麼質樸,朗朗上口啊,他對於作詩一向擁有極大的熱忱的,甚至還頗微自得。

  瞧瞧歷史上那些王侯將相們,哪一個有他的著作多?

  什麼口水詩,簡直是胡說八道!

  【其文章內容比較簡單,主要就是從邏輯和常識層面進行了辯駁,認為這都是廷臣言官們嫉妒萬安攀附萬貴妃以此亂政,才會編造如此荒謬的無稽之談,最終將髒水全都潑到了萬貴妃的身上。

  而後世以訛傳訛,竟真的取信了如此說法,也真是怪事一件。

  其實乾隆的反駁論據那是非常簡單直白的,只要是個腦子正常的人就應該能夠敏銳地發現其中的問題,不過很可惜,三人成虎,說的人多了,假的也便成了真的。

  又或者,正是因為他們希望如此,所以反過

  頭來為萬貴妃敲定了她史書的形象罷了。

  後世之人人云亦云,便足以在史冊之中,輕而易舉地顛倒黑白,這種手段,中國古代的文人玩起來那叫一個得心應手啊。

  記載與考古發現較多的一些男性歷史人物尚且還有翻盤的希望,隨著各個歷史時期的價值觀的不同,對於他們的理解還有不同的聲音,而對於原本就只是史書上隻言片語的女子而言,似乎被污衊才是她們的常態。】

  對於這些文人不會記載她們好話的事實,她們早已心知肚明,也沒什麼期待。

  但是……

  萬貴妃還是忍不住怒目望向天幕。

  什麼叫嫉妒萬安攀附自己而亂政啊。

  他們那些故作清高的文官不屑於討好自己這個原本出身卑微的后妃,卻還要對皇帝的愛重心心念念,怎麼什麼好事都想自己占了?哪有這樣的好事!

  好一個倒打一耙。

  別以為你們寫上是聽宮中的宦官說的自己就看不出你們齷齪的小心思了。

  但這又如何,還不是只能在史書里胡亂瞎寫一通,就喜歡看你們跳腳卻又無可奈何的樣子。

  【關於萬貴妃最早的記錄是明孝宗年間成書的《憲宗實錄》,雖然在萬貴妃活著的時候,明孝宗對於這位父親寵妃的態度十分恭敬,但是在他的內心深處,顯然對此是大為不滿的。

  而在《憲宗實錄》中關於萬貴妃的指責,卻只有專寵,奢靡,家人被大肆封賞及包庇宦官使之大肆搜刮民脂民膏這些熟悉的老朋友。甚至根本沒有提及任何謀害皇嗣的罪名。

  難道是奢靡和專寵比謀害皇嗣和未來皇帝還要罪不可赦,謀害皇嗣甚至不足以被記錄一筆嗎?

  哇哦,那明孝宗朝的人是腦子有夠清奇的呢。】

  天幕都已經說了,這個明孝宗便是陛下之後的一位皇帝,而會是下一任皇帝的人選是誰,別人不知道,她又豈會不知。

  雖然自己與陛下一直對於再生一個兒子的事情懷有最後一絲期望,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顆心也逐漸淡了不少。

  但是……

  想到一向對她還算畢恭畢敬的朱祐樘竟然在她死後如此評價自己,雖然不能說是毫無心理準備,畢竟朱祐樘一直以來便是跟與她並不和睦的周太后更加親近,而自己說到底跟朱祐樘也沒有多大的關係,但還是覺得人心不古。

  不過看在他沒有為自己殘害皇嗣的污衊添磚加瓦的份上,她也懶得跟他一般見識。

  不然她一定讓他親自體驗一下自己會不會殘害皇嗣!

  是她不為也,非她不能也。

  【專寵自不必說,這奢靡嘛,也比較有意思,是說萬貴妃服用器物僭越,與皇帝的規格相近。

  咱就是說,有沒有一種可能,是人家皇帝自己親自給的呢。

  用成化帝面對大臣勸諫自己不要愛有所專的時候的那句話就是:「內事也,朕自主

  之。」人家自己要跟寵愛的妃子分享富貴,為什麼要怪萬貴妃奢侈?

  至於包庇宦官以及宦官之亂政,設置西廠反正不是萬貴妃的注意,廠衛也不是在為萬貴妃做事,那為什麼東西二廠宦官在宮外的罪行要扣到萬貴妃的頭上?甚至要她為發生在邊境的弄權負責,是不是有點太離譜了?

  那成化帝對於原本出身自萬貴妃身邊的宦官高看一眼,也不是萬貴妃按頭要求的啊!】

  朱見深忍不住連連點頭。

  沒錯,他寵愛誰,願意讓誰享受高規格的待遇,與他們這些前朝大臣有什麼關係?再者說了,萬家既然出了貴妃,得到豐厚的封賞難道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為什麼就盯著貴妃一個人大肆抨擊?

  朱祐樘那小子真是氣煞人也,他就不信那小子自己不封賞自己后妃的親眷。

  歷代都是這麼封賞的,為何偏偏要盯著他的這個行為不放?

  萬家又沒有這個操控朝堂的能力。

  自己對朝堂的掌控力,朱見深自己是最清楚明白的,萬家能有多少實權,又有幾斤幾兩,朱見深那是一清二楚的。

  而貴妃不過是在後宮之中稍稍驕縱一些,又與外朝人何干?

  他樂意就行了唄。

  【不過後人角度之清奇永遠出人意料。比如就有人認為孝宗一生只有一位皇后,便是因為囂張跋扈的萬貴妃給他的童年造成了極大的陰影。

  啊這,可這張皇后也不遑多讓啊。

  就張家乾的那些囂張跋扈的事情,萬家跟他們比起來,只能說是小巫見大巫,那孝宗不是包庇的還挺起勁的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