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反正他是萬萬沒法想像他大漢的都城長安被匈奴人攻破的樣子的。

  【總之,在搞定了公孫弘之後,或許也有主父偃提議的效果,漢武朝之後對河套地區的建設堪稱是如火如荼。朔方郡,從此成為抗擊匈奴前方不可或缺的一個支柱,其軍事要塞的戰略意義是極為深遠的。

  當然,對於北部邊防的建設自然不止於朔方。

  在霍去病打下河西走廊之後,又非常順理成章地又照貓畫虎地增設河西四郡。

  最為有名的,便是河西四郡的中心武威郡。

  他還有一個更為有名的名字,又作涼州,這個名字的來源,我們稍後再提,沒錯,也跟豬豬有關呢。

  時至今日,涼州仍舊是西部邊陲,千餘年來,關於涼州的詩詞不絕如縷,幾乎成了豪邁蒼涼的代名詞。】

  嗯?也與他有關?

  劉徹有些摸不清頭腦。

  雖然他確實有喜歡給打下來的地盤起好聽名字的癖好,但是武威,武功軍威,這個名字他還是挺滿意的,並沒有想讓武威郡改名的意思,雖然涼州聽起來也不賴就是了。

  不愧都是自己起的名字,就是讓人有些難以抉擇啊。

  【「秦中川,血沒腕,唯有涼州倚柱觀」。

  如同西南夷地區最終在戰亂之中為國人提供了庇護。涼州與河西故地,其餘韻也格外綿長,在五胡亂華之後,在沃野千里的中原淪為人間煉獄的時候,它們最終為中原漢文化保存了最後的火種,待到合適的時機,才終於再次噴薄而出。所以什麼得地無用啊,都是屁話,真要用的時候發現沒有可不來不及了。】

  劉徹深以為然。

  沒錯沒錯,正是如此。

  嘿嘿,看看他冠軍侯打下的河西,就是不一般!

  司馬相如、唐蒙:???

  陛下你是不是漏誇了什麼?

  【當然,不說這些遠的。自漢武帝之後,鞏固邊防有了一套完整的建設體系,幾乎可以說,沿用至今,是教科書級別的了。雖然具體的措施或許會因為時代的發展而有所調整,但是大方向仍舊是那麼幾個。

  遷民實邊、軍事屯田,再不行再加固長城。

  朔方,隴西以及西南邊陲,要麼募豪民田南夷,要麼乾脆一舉好幾得,將災民遷過去進行軍事屯田。非但減緩了地方豪強做大的速度,又緩解了人地矛盾,解決了災民生存問題,更是開了大規模軍事屯田之先河,解決了漢軍遠途後勤供應的問題。

  漢匈之間的地盤不再是無人區,地嘛是越墾越多,反正軍事屯田推到哪裡,漢朝的國境線就推到

  哪裡嘛,這叫什麼,這叫又蠶食又鯨吞啊。

  因此,漢朝對於邊地的實控力,在封建王朝之中,也是頂尖水平。

  而且還為漢朝皇帝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從此之後,導致漢朝皇帝對於北邊打仗的第一反應那必須得是,來,讓朕先瞧瞧,最近的屯田點在哪裡來著?】

  始皇帝對此三個方法可謂是十分認同。

  這些大部分他也曾深思熟慮並付出過實踐,效果確實顯著。

  就是沒來得及鋪開。

  可惜他秦國如今當務之急,是先把國內的這些爛攤子給先收拾好,大規模的軍事屯田這種耗費人力物力的事情,還是得容後再議。

  當然,如果那些六國貴族特別熱鬧的話,他是一點不介意讓他們去邊陲體驗一下種田的快樂的。

  漢朝的皇帝並沒有覺得哪裡有問題。

  那不然呢,不先看看屯田點在哪裡怎麼安排補給嘛,這不是理所當然,跟吃飯喝水一樣習以為常的事情嘛。

  【說到這個軍事屯田,就不得不提一提堪稱是漢武朝最大最廣為流傳的一個xnb,那就是經由北宋司馬光二次加工之後赫赫有名的《輪台罪己詔》。

  實在是太有名了,什麼是漢武帝一生一次的重要轉折點啦,什麼是漢朝由此從武轉文的象徵啦。

  雖然當時我一開始看到的時候對於這個轉文是有些狐疑的,畢竟嘛,對吧,看看後來的漢朝的武德充沛,實在也很難說服自己這是轉文了。但是吧,漢武朝確實自此之後沒有發動過對外戰爭,儘管兩年後漢武帝就駕崩了,滿打滿算也就消停了兩年吧。

  但是由於流傳實在太過廣泛,人家說不定這個由武轉文的對比是跟漢武帝早年比呢是吧,對此,最開始的我也是深信不疑的。

  直到最終我翻開了史書,這篇據說是「漢武帝一生一次的重大轉折點」的詔書,甚至不配在《武帝紀》中出現,最終終於在《漢書西域傳》的犄角旮旯里看到了詔書的原文。

  嗯,還是那個熟悉的豬豬的風格啊。】

  劉徹:???

  天幕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什麼叫還是熟悉的他的風格?他什麼風格他怎麼不知道。

  原本聽說他們家陛下也下罪己詔的漢武朝群臣只能說,揚起了熊熊的八卦的熱情。

  這得是什麼天塌下來了,他們家陛下才能想起來要下罪己詔啊?這不是他們陛下的風格啊?

  難道是年紀大了之後終於覺醒了孝文陛下的血脈?

  而後又頗有些義憤填膺。

  怎麼,《今上本紀》沒了就算了,他們陛下什麼一生一次的轉折點,你怎麼能忘了記錄在《武帝紀》里呢!

  緊接著他們後知後覺地意識到了些什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