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班固並沒有想到在講漢使的時候還有自己的事,聞言一時之間有些沉默了。

  雖然他真的已經很努力了,但是……

  做不到,是真的做不到啊。

  他們漢朝的使臣有些時候的行為確實有些讓人難以文雅描述,知不知道這樣讓他們這些想要歌頌大漢的史官很難做的啦?為他們平添了多少麻煩啊。

  就不能隱蔽一點嘛!

  劉邦:……

  這是他們沒興趣嗎?這是他們沒法有興趣啊!

  自從聽天幕說了在大漢的西邊還有這麼多國家之後,又恨不能把輿圖直接畫到自己臉上,他能沒興趣?

  【無數漢朝使團往來穿梭於西域與長安之間。趕上湊巧的時候,一年之中能同時有十幾個使團動身出發。史書上說漢使團們甚至可以遙遙相望於道。

  不過也許正是因為使團數量龐大,人員混雜,

  一個使團多則數百人,少也有百餘人。因此縱然有漢一朝出過許多知名的漢使,但是漢使的總體質量仍舊嚴重參差不齊。

  再加上漢使的遴選標準那是相當兒戲的。

  漢使的成員之中有很多都是地方遊手好閒之輩,會幹出跟當地人打架鬥毆的事件也不足為奇。】

  劉徹:???

  誰還不知道嗎?他們漢使靠的就是走量啊。

  再說了,出使一次西域,一個弄不好有可能要七八年才能返還故鄉,如果不是原本就已無甚牽掛,又會有多少人跟張騫一樣願意將自己一生的絕大多數時間交代給西域的漫天黃沙之中呢?

  怎麼就叫兒戲?天幕可太不會說話了。

  他們這明明就叫人口再利用嘛。

  正好還能順便試探一下西域各個國家的忍耐度。

  所謂「霸王道雜之」,這種手段當然不能僅僅用在自家的臣民身上吧。

  觸目所及,漢使所至之處,統統都要給安排上!

  【不過雖然漢使作風彪悍,但是處在由上到下都十分彪悍的漢朝,那就並不顯得有多麼突兀。

  有人曾戲言,漢朝的許多使節,那可真是人幹的事一件不干。

  這我可就不太認同了。

  其實漢使還是幹了很多人事的。】

  他們大漢怎麼就由上到下都十分彪悍了?

  漢朝的臣民不理解,他們大為震撼。

  【且不說那些宏遠的政治目標,通過外交與軍事的兩根大棒,是吧,兩征大宛。雖然戰爭的損耗遠遠超乎漢武帝的預想,但是對於西域的局勢可謂是定海神針的存在,啊,當然,對於漢使在西域愈發囂張的氣焰也是定海神針般的底氣。

  畢竟漢軍凱旋之時,沿途的西域諸國紛紛派遣子弟前往漢朝朝見天子,嗯,順便留在長安當人質不走了的那種朝見。

  從此,之前那種漢使團食宿自負,匈奴使臣飽受尊崇的場面那是一去不復返了。

  西域諸國逐漸依附於漢朝,有漢一代,沒有太大的反覆。】

  劉徹沒有太大的意外。

  雖然他早已知道之後自己的戰爭遠沒有如今的順利,也已經在考慮未來的部署。

  不過……

  如果已經決定要打,那他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半途而止。打到一半放棄,那才是最讓人看笑話的存在。

  但是嘛……

  看起來他似乎應該從現在就開始研究起西域的打法來了,明天就去跟兩位大將軍商討一下,萬萬不能讓自己再次重蹈天幕所說的那種覆轍!

  【便是在地理科普之上,漢使也是很有一些貢獻的。

  有人走過的地方就有見聞。

  漢使趟過塔里木河,看到過河水源頭的壯觀景象,跨過帕米爾高原,穿過天山,甚至於走過羅布泊,回來的人多多少少會帶來遠方的信息,將那個原本渺遠陌生的西域真實的模樣在漢朝人面前勾勒起來,變得不再神秘。

  甚至於,漢使們還積極考察了于闐國的玉石開採情況,張騫曾經就將于闐國的玉石帶回來呈送給漢武帝。

  好傢夥,這一會兒想著送馬一會兒又是送玉的,張騫你是會送禮的。】

  劉徹:???

  為什麼他們大漢的使節研究個玉石,並且呈送給朕,要用上個「甚至」這種字眼?

  怎麼,他堂堂一個大漢的皇帝,還不能看看于闐國的玉石了?

  他如果想要,于闐國都是他的。

  不過雖然天幕口中的地名他非常陌生,但是隨著天幕的講述,他也漸漸回想起了很多昔日漢使出使回來給他講述的那些見聞。

  他雖然從來沒有去過西域,西域的黃沙卻好像已然不再陌生。

  既然不再陌生了,那當然就要積極搞點事情(劃掉)。

  張騫一時之間哽住。

  他真的好生冤枉啊。

  這種與中原迥然不同的風物那是自然要帶回國的,帶回國不第一時間呈送陛下,他不是在找死嗎?

  【不過關於漢使的見聞,還有個非常有趣的小插曲。

  正是因為漢使曾經將自己的見聞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漢武帝面前。

  漢武帝非常感興趣,再結合自己自幼博覽的那些古代典籍,推證認為于闐國這座盛產玉石的河源之山,便是古書中曾經提到過的「崑崙山」。

  這是崑崙山的位置第一次在現實地理中變現。

  也是如今崑崙山脈北端邊界的歷史依據。




章節目錄